西方工业体系特点及其工业互联网切入路径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基本事实,西方工业走过了两三百年的时间,而中国工业仅仅用了三十几年的历程,时间跨度上相差了10倍。在全球制造业迁徙转型的当下,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展开角逐,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甚至是日本提出的社会5.0战略,本质上是在同中国竞争未来的工业布局。
无论是德国、美国还是日本,都属于西方工业体系,除了工业沉淀时间较中国工业体系要常很多,还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征,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包括:
1)工业装备遵循可靠性和维修性(含经济性)原则。
可靠性和维修性是工业工程领域的基础性学科,应用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和产品服务环节,目的是提供更加可靠的产品、更加经济的产品实现、更加有效的产品服务(维修、保养)。
这反应在德系产品上来说,更多讲究可靠性,这也符合德国工业品出口市场的特征,但这种可靠性并不是单纯依靠尺寸冗余来实现,而是依托于精良的加工和装配质量、材料的优化以及预防性的产品服务(如润滑、调整)来实现,其综合了产品加工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以及节能表现来实现。
日本在上虽然属于西方工业体系,产品设计原则优先考虑经济性,另外一种叫法叫等寿命设计,什么意思呢?由于日本缺少资源,在设计上要考虑资源的最省和再利用,在冗余上考虑的更少,刚好适用是其整个工业品遵循的原则。为保障整个供应链的高效,必须保障供应体系的适时适量供应,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精益生产、TPM为何源自于日本,以至为何日本推出社会5.0战略的原因。
2)以工业服务为切入点的工业互联网未来战略
工业服务反应的是B2B交易的基本准则,西方包括日本所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要实现大范围的工业组织生产,不同的国家必然会遵循同一原则。
由于西方工业分散的特点,产业分工明确,用户在选择产品时,自然会选择产品提供方的产品服务。这对于工业品制造商而言,不仅可以获得产品自身的收益,还能持续获得产品服务的收益,生产性融合基础优于中国工业体系,产业分工明确,使得涉及到产品服务和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条件也较为完善。
虽然这些工业服务条件较好,但由于分散的工业服务主体,服务成本和质量会成为全球竞争的挑战。结合其在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应用上的知识沉淀和积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以更精准、更高效和更低成本的主动服务策略,成为工业互联网的战略出发点。
中国工业体系特点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探索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依赖于人口红利和市场需求,使得我国拥有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工业体量。但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恶化背景下,亟待改变资源依赖和劳动力依赖的发展方式,发展先进制造业、主动拥抱互联网红利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认识到中国工业与西方工业的区别和差距,是工业互联网战略突围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识别:
1)低价中标是中国工业体系弊病的缩影。
“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用户”,是中国工业服务业对低价中标现象的形象描述,无论是制造业用户,还是工业服务商、装备制造商都深恶痛绝,但又都深陷其中,无能为力。人民日报也罕见发声:最低价中标”原则一天不变,行业就很难有什么工匠精神,更不要说什么中国品牌!”
其根本原因,是制造企业需侧和工业服务&工业品供给侧存在查询和匹配的信息鸿沟,工业品及服务种类繁杂,用户对于质量和价格的衡量和判断,服务商对于用户需求缺乏洞察,对售出的产品使用状况和产品服务处于被动状态。具体表现为:
A:用户对工业装备策划、设计及使用期的操作、维护和维修缺乏数据决策支撑,日常运维知识缺乏积累和交互和重用,多采取救火式的事后维修策略,主动性的预防性和预测性维修比例较少。这使得对于工业服务和工业品需求缺乏计划性,对需求的判断和洞察缺乏数据支撑,由于需求无法量化,对工业服务和产品质量特性无法提出明确需求,一般依赖于装备原厂家支持或熟悉的服务商请求支持,对于工业产品和服务供给侧的供给效率和质量无法保障。
B:由于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匹配,工业服务商无法获得稳定的产品销售和服务订单,在低价竞标的市场规则下,为获取订单,必然会打价格战,甚至低于成本价中标。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低劣的产品和服务质量随之而来,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突出。同时,对于用户而言,为确保工业产品和服务满足工厂增值的需求,多采取拖延工程款、尾款等对策,在未形成产业化的基础上,多采取承兑付款的方式,造成整个工业交易市场“三角债”现象突出,工业服务市场如同一潭死水,严重制约了中国工业升级进程。
2)从运维业务切入,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切入的最佳路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的是工业服务效率和成本制约,其前提是工业服务产业化,从业务需求导向,延伸到产业生态,工业互联网技术才能发挥价值,这其中包括:
A:数字运维解决B2B运维主体应用和决策制约。
运维主体既可以是制造业用户,也包含运维托管主体(包括维修业务外包方、能源托管方和设备租赁服务商)。以报修→维修,预防性维护、点检等业务功能,辅助运维主体缩短维修时间、减少故障发生频次,并通过数据决策系统,持续优化运维能力,实现更高效、更经济和更绿色的运维能力和知识体系构建,建立以数据为导向的工业服务需求优化(实现工业服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化,便于精准实现需求对接)。
B:建立需求为导向的MRO服务社区。
工业服务和产品相对于消费领域来说,强调服务的即时性,本地化的服务是其关键。从工业运维级别区分,分为运维主体级、MRO中继级和装备制造商原厂级三个层级,我国工业服务所欠缺的正是中继级。
以数字运维为抓手,分行业和园区建立MRO社区,开展与运维主体相符合的企业运行、维护和维修相关的服务社区(或称为服务站或服务超市)、开展技能培训、维修协作、工业品集采集供、工业改造(提效、节能……)能源托管、工业设备租赁等一站式服务。
MRO服务社区建立,是构建工业服务产业生态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工业互联网技术落地的基础。
C:构建多源数据应用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工业互联网技术将与数字运维高度融合,更深和更广维度挖掘工业设备数据,深度量化需求,将有效拉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形成。
这一阶段,数据却动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将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AR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等,解决供应链金融、工业相关保险业务、工业数据决策分析等制约工业服务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使得工业互联网生态真正落地。
结束语
在工业转型的时期,不要期望工业企业会主动为工业互联网技术买单。以用户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和降低库存的企业需求点出发,从业务层面理解和切入工业互联网入口,以互联网思维和视角,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调工业服务交易与供应链优化,方是工业互联网正确的开启方式。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