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2018年5月25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我校拟牵头建设的“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进行了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浙江大学在脑科学基础研究、脑机融合等领域具有长期、扎实的科研基础,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的优势和特色,建设方案合理、内容详实、目标明确、规划可行,建议教育部尽快启动该中心的建设。
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
2018年6月6日教育部批复同意并支持浙江大学牵头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建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
之江实验室
2017年9月7日,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按“一体、双核、多点”架构组建按之江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浙大作为之江实验室的“双核”之一,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和优势,以国家重大任务组织为牵引,在解决前沿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大力推进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融合。
教育部人工智能发布会在浙大举行
2018年6月7日—8日,教育部“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在浙江大学举行,就《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组织采访团实地采访。
脑科学领域捷报频传
2018年2月15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以同期两篇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浙江大学医学院胡海岚课题组有关抑郁症的神经编码模式、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和胶质细胞调节神经元放电方式导致抑郁的分子机制等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文章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2017年7月14日的《科学》杂志以研究长文形式刊登胡海岚团队的研究成果——《胜负经历重塑丘脑到前额叶皮层环路以调节社会竞争优势》,第一次指出大脑中存在一条介导“胜利者效应”的神经环路,它决定着:先前的胜利经历,会让之后的胜利变得更加容易。学术界认为,这项研究为研究社会等级的形成和稳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也为对输赢决定、社会等级的认知等的神经环路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脑区。
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田梅团队在癫痫的分子影像精准诊治等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进展,为搜寻隐匿的癫痫病灶找到了新途径。该团队通过建立儿童癫痫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脑代谢数据库,结合核磁共振(MRI)、脑电图以及多年的临床随访,探索建立了有效评估非手术药物治疗癫痫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像方法,在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等方面,提供了客观可靠的影像技术手段。
脑机融合走在前列
项目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中科院院士吴朝晖主持的“脑机融合的混合智能理论与方法”获得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混合智能”的研究范式——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突破理论与创新技术。
意念控制小白鼠走迷宫
2016年12月18日,浙江大学学子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成功实现用脑波操控小白鼠走迷宫,震惊全场。
意念控制机械臂
2014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与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合作的“脑机接口临床转化应用课题组”在全国首次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用意念操控机械手”的人体实验,通过连接脑部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用“意念”控制机械手做出“石头、剪刀、布”等复杂的手部动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