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本文仅就《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八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中“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程实施方案”进行解读,方案总体框架为实施背景、现状趋势、指导思想、工程目标、重点工作、年度计划、保障措施七个部分,下面就这七个部分的主要主旨进行提炼,另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国家战略要义”。
为推动汽车强国建设,2017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新时期的行动纲领,《规划》提出了八项重点工程,分别为:
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关键零部件重点突破工程
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应用工程
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程
先进节能环保汽车技术提升工程
汽车+’跨界融合工程
汽车质量品牌建设工程
海外发展工程
11月6日,以“未来汽车与交通变革为主题” 的SAECCE 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安亭汽车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代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八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小组正式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八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
据侯福深介绍,编制工作自2017年7月正式启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受工信部委托,牵头并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清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针对《规划》中八项重点工程中的每个重点工程,分别提出了细化实施方案,每一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都具体细化为实施背景、现状趋势、指导思想、工程目标、重点工作、年度计划、保障措施七个部分。
编制工作历时近1年,于2018年8月完成了8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和专家评审工作,其间六易其稿,召开了20多场专题研讨论证会,参与讨论的专家累计超过300人次,达成广泛的行业共识。本方案为行业联合推进落实《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行动框架和工作指南,以期将《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转化为计划,把计划转化为行动,将规划引向深入。
本次发布会之后,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清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同推进梳理出的2018-2019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地工作。
本文仅就《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八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中“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程实施方案”进行解读,方案总体框架为实施背景、现状趋势、指导思想、工程目标、重点工作、年度计划、保障措施七个部分,下面就这七个部分的主要主旨进行提炼:
本方案的推进思路是紧抓机遇,加快推动汽车、电子、软件、通讯和交通等跨行业的融合创新。将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的产业化发展及智能智慧城市的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以自动驾驶汽车的产品化实现和车联网产业应用为抓手,兼顾智能化与网联化两头两条路线,实现核心技术和产业体系的并行突破。
工程目标到2025年,总体上智能网联汽车要进入到世界先进的行列,在核心的基础和关键技术上自主化要取得全面的突破。
这需要全产业链布局,自主企业培育,要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智能网联汽车完整的产业链,建成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和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实现整车和零部件的大规模出口和技术输出,形成面向智能出行,共享经济和智慧城市生态的跨行业多维度的车联网应用服务体系。
其中七项重点工作如下:
一是要开展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落实统筹推进机制。
二是要构建跨界协同的创新体系,特别是要加快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三是要构建自主产业链,培育自主企业,达到区域产业集群。
四是要完善监管体系,优化管理,保障构建产业发展环境。
五是要建设信息化道路的设施系统,包括研究新一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加快无线电通讯频谱资源的分配,和开放使用,推进V2X的部署,加大监管力度,有效保障信息安全和车辆运行安全。
六是我们建议要建立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的漏洞库,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机制。
七是要推统筹推进技术测试,示范应用和产业推广。
还包括健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开展特色智能小镇建设等工作。
下面为七项重点工作的年度计划:
附: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国家战略要义
(一)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问题
1.以智能驾驶技术解决交通安全、效率和节能环保问题,带动智能交通发展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由汽车引起的道路安全、交通拥堵、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等系列社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远超欧美发达国家。研究表明,超过90%的交通事故都与驾驶人的因素有关。智能网联汽车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可以提供更安全、节能、环保的驾驶方式和交通出行综合解决方案。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初级阶段,通过先进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即有助于减少50%以上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因此,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第一要务,是在汽车的“智能化”路线上面做文章,通过大力投入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尽可能消除引发交通事故的人的因素,从而大幅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数和交通事故致死人数,将未来的汽车打造成可以安全、便捷移动的载运平台。而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驾驶阶段,甚至可以完全把人从驾驶过程中解放出来,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与此同时,通过有效而系统地加强车辆、道路和交通参与者三者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协同控制,推动形成智能交通系统,促进解决由汽车引发的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构建绿色汽车社会形态。其意义不仅在于汽车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更有可能带来汽车及相关产业价值链体系的重塑。
2.以智能网联产业应用的推广解决产业重构问题,抓住共享经济发展机遇
在智能信息化时代,智能网联汽车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载体。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将不但是新一代汽车产品,也是用户个性化需求和服务数据的收集终端及交互平台,更是相关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将打破汽车传统的产业链、技术链和价值链,还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间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全新的、经济体量达万亿元级的、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产业生态体系。
同时,汽车产业庞大的用户群体、多种多样的使用环境,也将衍生出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大数据,从而影响产业链条的重组、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由此整个汽车产业,将发生空前深度和广度的颠覆性变化。传统汽车企业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优势将受到巨大冲击,汽车产业价值链逐渐向服务环节转移。
而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这一信息交互节点,车联网乃至未来泛在互联的物联网所覆盖的相关行业也将发生产业方向、产业形式和产业功能上的重大重构。在这一巨变过程中,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的汽车产品形态,将处于中间枢纽和核心环节的地位。
另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向无人驾驶阶段,汽车交通系统的概念、交通规则、基础设施都将发生颠覆性变革。在交通领域会引发共享汽车、先进公共交通系统等普遍盛行,轻拥有、重共享使用的共享汽车不但会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而且会进一步引发汽车、交通和服务业的产业重构,助力形成汽车社会新的生活形态和共享经济增长模式,进而形成新的汽车社会文化或汽车社会文明。
因此,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要系统地从汽车“网联化”路线方面做文章。基于先进传感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应用等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基础,大力开展车联网乃至物联网体系的构建和产业应用,将未来的汽车打造成泛在物联网的信息节点和智能互联移动终端。结合我国互联网产业创新优势与汽车产业规模优势,加快信息产业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物联网+汽车”之路。
先从基于端-管-云架构的共享汽车运营和汽车后市场服务开始,逐步向金融、物流、旅游、生活等跨行业数据融合的信息服务拓展,将汽车从传统的载运工具变为生活服务的移动空间和信息平台。加强车联网产业的推广应用,系统解决由于多行业交叉和信息融合带来的产业重构的问题,抓住共享经济的发展机遇,形成汽车社会新生态。
3. 依托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解决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大国,但在整车及部分关键零部件领域相关的核心技术方面尚不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距离世界汽车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载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高性能传感器、汽车电控系统、专用芯片、车载计算平台、智能操作系统等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目前核心技术与产品仍主要被国外企业垄断,我国自主企业自身掌握积累远远不够,核心技术尚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与国外行业巨头差距悬殊,反映了我国车企对国外供应商依赖度过高、基础技术空心化严重的现实。大而不强,一直是中国汽车产业领域从业者的内心之痛。
作为一种深度融合了汽车、交通、电子、信息、通信等跨领域产业的新生事物,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长,技术领域众多,其发展依赖于统一的标准架构、信息网络、智能道路和监管体系,非某单一行业或单位实体可以完全承载。通过建立跨界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可以有效地跨行业跨部门统筹协调资源,形成跨领域协同创新的合力;并通过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化突破拉动产业链的全面布局,承载和践行智能汽车国家发展战略。
因此,中国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第三个核心要务,是以解决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空心化问题、形成技术领先优势为目标,以国家意志推动跨部门统筹调配国家资源开展自主研发体系构建。
基于国家顶层设计和协同创新的原则,集聚国内各行业产学研用创新资源建立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构建“技术、资本、产业”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展产业前瞻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的研发,打通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产业化链条,形成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和运营单位以最佳费效比提供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组件,推动打造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技术链和产业链,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化,彻底打破我国汽车产业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的发展瓶颈。
为汽车行业培养核心技术人才,帮助及支撑自主品牌企业在智能汽车全球竞争中占领技术制高点,助力我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打造中国扩大全球影响力的一张新名片。
4.以自主产业链构建解决零部件供应体系薄弱问题,培育“大”而“强”的世界级行业企业巨头
由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比较薄弱,长期以来在汽车基础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方面因缺乏核心技术而一直受制于国外供应商寡头的技术垄断,不得不依赖进口,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产业链既不完整,也没有系统地建立。
而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汽车基础零部件产业的薄弱,在车载传感器、高端芯片、车载计算平台、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技术领域仍然没有形成自主供给的能力,我国还没有像丰田、福特、博世、德尔福、Intel、NVIDIA、Mobileye这样在各自领域内具备世界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巨头,这是阻碍我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和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
因此,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程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环境优化、公共服务等手段促进和加快产业发展环境的建设。以推进跨行业能力协同提升为目的,做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台专项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设立产业发展重大专项,搭建智能汽车网联产业发展所需的支撑平台。
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以电动汽车为突破口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结合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建设,发展自主的高精度定位与地图系统,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自主可控。
在产业链条上,利用市场与资本手段,整合汽车、交通、互联网、通信等各行业资源,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的快速商业化应用推广。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自主化能力建设和自主企业培育,推进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的零部件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工程,并培育自主品牌企业集群。
通过政策扶持、资本援助等途径支持自主企业收购、兼并具有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的国外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逐步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和经济体量“大”、技术研发能力“强”的中国自主品牌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巨头,形成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能力的优势,进而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制造强国战略和《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依据,顺应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将发展新能源汽车加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工程。
加快推动汽车、电子、软件、通信和交通等行业融合创新,加快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和产业集聚高地、示范应用高地、领军人才高地。
以能源战略、制造业转型战略、智能交通发展战略、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的实现为导向,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载体,以“智能网联汽车+X”的战略思路推进数字革命新时代的产业融合与产业拓展,将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的产业化发展及建设统筹规划,开展建设汽车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
集聚相关行业和领域的资源,突破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基础支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应用平台技术、综合交通管理等系统核心技术。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体系构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及车联网产业应用;
通过制造业强基工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工程、跨行业大数据管运平台建设工程等重点任务开展建立完善的工程化实现体系。智能化与网联化两条路线兼顾发展,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体系培育并行推进,实现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完全贯通。
以自动驾驶汽车的产品化实现和车联网产业应用推广为抓手,同时达到以“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系统自主”为特征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建立以“泛在互联+跨行业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共享经济模式”为特征的汽车社会生态的目标。
以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动跨行业协同创新为牵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以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汽车为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推动全球布局和产业体系国际化。
围绕价值链配置资源链,整合资源链打造创新链,依托创新链贯穿技术链,依据技术链布局产业链,统筹产业链形成生态链。
通过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汽车社会生态的建立,带动其它相关行业的协同进步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从而凸显汽车行业在国家总体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框架标准和世界领先地位,推动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
(三)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基本原则
1.创新驱动、重点突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进技术、管理、体制和模式等创新。充分调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创新资源,建立跨行业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自主突破发展。
2.国家主导、企业主体。
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国家意志在资源配置和统筹调控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突出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主体地位,结合市场的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鼓励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培育良性市场竞争环境,培育领军企业和确立竞争优势的企业。
加强产业环境总体规划,在公共平台建设、示范应用推广、标准法规制定、专属资源配置等方面,有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全产业链完善构建。积极培育综合信息服务、车辆智能化控制、交通智能化管理和汽车智能制造的典型应用,引导信息通信、能源交通、材料环保等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带动车联网产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3. 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明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组织相关行业协同推进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测试认证、应用示范与产业化,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开放融合的产业发展态势。
考虑到行业资源和技术的发展不平衡现状,借助国家专项科技计划和工业强基工程、产业链“增链、补链”等专项工程,突破薄弱,夯实基础。集中力量和资源,突破自主品牌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汽车电子等薄弱环节,提升自主品牌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地位,形成中国优势。
4.以我为主,开放合作。
探索汇集全球资源、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通过打造联合创新中心、跨国产业联盟等方式,充分整合与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鼓励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重组和合作开发等方式,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研发中心、技术团队和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快速突破一批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
紧密联系国内外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龙头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跨区域技术和产业协作机制,加速技术创新和标准国际化。
地理信息数据、交通基础设施等都是国家战略资源,必须以国内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同时积极开放兼容,引进或采纳国际先进技术。建立科学规范的测试准入、培育体系和管理方式,通过体制创新和资源支持,培训核心零部件技术和产业发展。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