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声悬浮液滴表面的纳米颗粒自组装

微流控科技 来源:fqj 2019-06-04 17:10 次阅读

金属和半导体纳米颗粒具有通过自组装形成高度有序阵列的能力,因此可以被用来制备纳米自组装结构/器件,在传感、防伪、离子门控、纳米光子学和纳米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和发展潜力。

近期,西北工业大学臧渡洋教授课题组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程文龙教授课题组合作,提出了一种制备自支撑纳米自组装体的全新方法:利用声辐射力抑制常规液滴蒸发时的咖啡环效应,从而获得大面积、自支撑的双层有序纳米颗粒自组装体。该项研究成果以“A General Approach to Free-Standing Nanoassembliesvia Acoustic Levitation Self-Assembly”为题于近日在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IF:13.709)上在线发表。

先前的纳米自组装体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Langmuir- Blodgett、基于DNA的干燥介导自组装、液-液界面自组装、气-液界面自组装和逐层组装等。在这些常规方法中,自组装过程中固体或容器的表面接触是不可避免的,这通常会影响自支撑纳米组件的质量、可转移性和可制造性,特别是固-液边界或固-气界面在溶剂蒸发过程中的“咖啡环”效应也会显著影响纳米组件的均匀性。相比之下,声悬浮技术可以在自组装过程的任何阶段完全避免固-气和固-液界面,从而提供一种无容器自组装条件。

立方金纳米颗粒(Au NCs)是通过种子介导生长法合成的,通过接枝硫代聚苯乙烯(SH-PS)使其具有疏水性。为了避免固体基质的影响,用作Au纳米颗粒组装模板的水滴在某个声压节点中被声悬浮装置悬浮(图1a)。随后将浓缩的PS-Au NC悬浮液滴在悬浮的水滴表面,溶剂快速蒸发后,固体纳米颗粒聚集在液滴周围,形成金色的悬浮液体弹珠。随着液体的进一步蒸发,悬浮的金色液体弹珠在垂直方向上收缩,但水平方向保持恒定,最终获得具有双层结构的圆盘状自组装体(图1 b-f)。

为了理解水蒸发时液体弹珠的形状演变过程,研究者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和深入的数值模拟,计算并绘制了液体弹珠表面的声辐射压力PA(图2a),并与未滴加PS-Au NC悬浮液的液滴表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声辐射压力PA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液滴的两极区域为正,赤道区域为负,PA的这种分布表明在液滴赤道处存在着由声波引起的吸力效应。
这对于后来液滴形状的演化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包覆纳米颗粒的液滴,随着液滴的蒸发,金纳米颗粒表面浓度增大,表面张力下降,直到达到界面阻塞状态。界面阻塞和声辐射力共同作用使得液滴保持饼状,最终形成了二维圆盘状纳米组件(图2c)。
对比发现,悬浮的“裸露”水滴均匀收缩(图2b),因为其表面张力在整个蒸发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可见声场中悬浮液滴的形状和声场与表面张力的相互作用有关,在二者互相作用的状态下变化的表面张力导致了双层膜结构的形成。

声悬浮液滴表面的纳米颗粒自组装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制备结构更为复杂的纳米颗粒自组装体,比如“三明治”结构(图3a)和空壳结构(图3b)等。

声悬浮液滴表面的纳米颗粒自组装

该项工作清晰地表明声悬浮自组装是制造自支撑纳米自组装体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这使得制备多功能纳米组件如双层、三层和空心胶囊等成为可能,甚至可推广至液体介质中,为在液-液界面上制备类似纳米自组装体开辟了新的途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

    文章

    27362

    浏览量

    218625
  • 纳米
    +关注

    关注

    2

    文章

    696

    浏览量

    36990

原文标题:ACS Nano:声悬浮液滴表面的纳米颗粒自组装

文章出处:【微信号:Microfluidics-Tech,微信公众号:微流控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用于微的连续流动洗涤微流控系统

    微流体基于一个由几个已建立的单元操作组成的工具箱,包括生成、培养、混合、微微注射和分选。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将这些多单元操作整合到工作流程中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26 15:04 63次阅读

    基于流动聚焦结构的微形成机理

    微流控芯片 又称芯片实验室,指在厘米级的芯片上,由微通道形成网络,使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以实现常规化学或生物学实验室的各种功能,在生物和化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微通道内的是近年来在微流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15:29 99次阅读
    基于流动聚焦结构的微<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形成机理

    NOVA无误差微流体

    高通量筛选技术是解开生物学奥秘的关键。然而,微流体在实现单细胞分辨率、超高通量筛查方面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实现。由多分散尺寸引起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6:28 81次阅读

    基于介电电泳的选择性萃取微流体装置用于单细胞分析

    我们开发了一种微流体装置,可以基于介电电泳从多个捕获袋中选择性提取。该装置由一个主微通道、五个带侧通道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4:10 190次阅读

    Aigtek功率放大器在超疏水表面非接触式操控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名称:功率放大器在超疏水表面非接触式操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高通量测量中的应用 实验内容:在本研究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创新的非接触式声学镊子(CAT),用于在超疏水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5:24 161次阅读
    Aigtek功率放大器在超疏水<b class='flag-5'>表面</b>非接触式操控<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研究中的应用

    功率放大器在机器视觉下操控与荧光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操控。该系统通过在超声换能器(UST)和超疏水表面之间产生超声波驻波,诱导辐射力,从而在超疏水表面上实现无接触的操控。我们采用了基于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7:54 672次阅读
    功率放大器在机器视觉下<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操控与荧光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学有何应用?微流控芯片微、检测技术介绍

    一、微流控芯片相关技术 1、微技术 微操控包括微生成和微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4:28 564次阅读

    功率放大器在多组分微交流电场下可控融合研究中的应用

    了流速、组分比、表面张力、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等参数。研究表明,电场条件的调控可以实现不同工况下毫秒级的融合过程,融合区域和反应时间都可以通过施加电压和频率来调节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14:14 247次阅读
    功率放大器在多组分微<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交流电场下可控融合研究中的应用

    射频功率放大器在表面驻波技术的悬浮微粒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名称:基于表面驻波技术的悬浮微粒集中实验研究研究方向:生物医疗测试设备:PDMS微流体通道芯片、压电基片;观察设备为基恩士VHX-2000型三维超景深显微镜;激发设备有射频信号发生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1:38 372次阅读
    射频功率放大器在<b class='flag-5'>声</b><b class='flag-5'>表面</b>驻波技术的<b class='flag-5'>悬浮</b>微粒研究中的应用

    生成方法及发展趋势

    的生成方法 早期使用的生成方法主要有高速搅拌法、逐层组装技术、膜乳化法和界面聚合法等, 均可生成微
    的头像 发表于 07-26 13:27 357次阅读

    基于光伏效应和摩擦电效应的三维路由器,可用于医疗检测

    对于生物化学分析、药物检测分析等领域而言,非接触的可控输运至关重要。滴定向输运技术,通常依赖表面梯度驱动或外部刺激等方式实现。
    的头像 发表于 05-31 09:09 634次阅读
    基于光伏效应和摩擦电效应的<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三维路由器,可用于医疗检测

    如何利用家庭用具制备石墨烯悬浮液

    本研究展示了利用廉价易得的家用物品,如铅笔、搅拌机和洗涤剂,进行石墨烯相剥离的方法。通过创新性的方法,科学家们成功降低了石墨烯制备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其可访问性,从而将先进的纳米技术推广至低收入机构、第三世界国家和公民科学倡议。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10:21 480次阅读
    如何利用家庭用具制备石墨烯<b class='flag-5'>悬浮液</b>

    三相微流控系统-界面上的自发转移机制解析

    目前跨界面的转移方法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方法依赖于外部场(如磁场、声场、光场)来控制的运动,虽然可以实现精确控制,但对流体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6:32 1381次阅读
    三相微流控系统<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在<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液</b>界面上的自发转移机制解析

    一种用于微中单细胞无标记分析的筛选(LSDS)方法

    基于的单细胞分析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可用于以单细胞分辨率研究表型和基因组异质性,从而解决各种生物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3-26 11:17 550次阅读
    一种用于微<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中单细胞无标记分析的<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筛选(LSDS)方法

    使用ICP-MS/MS进行光伏硅片表面Ti纳米颗粒表征的实验过程

    /半导体制造工艺的不同环节中,这可能会带来更多新材料成分的纳米颗粒潜在污染,亟需对硅片表面纳米颗粒进行尺寸和数量的表征。
    的头像 发表于 01-11 11:29 1951次阅读
    使用ICP-MS/MS进行光伏硅片<b class='flag-5'>表面</b>Ti<b class='flag-5'>纳米</b><b class='flag-5'>颗粒</b>表征的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