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媒介环境变革
物联网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服务层等四层架构,形成了万物互联的特质,赋予世间万物信息交互功能与媒介传播的属性。[5]据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平均每人将有1000件以上的私人物品连接到物联网中,届时万物互联,人们可以通过物联网这个超级智能媒介,借助身边任何一个智能媒体节点与其他智能设备互动。[6]每一个物体都可以自带信息、传递信息,达到“万物皆媒,人媒共生”的境界。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接收发送人体相关数据,在某种意义上把人体本身也当成了媒介终端,以此构成规模庞大的数据资源,有可能成为了解人群状态、社会动向的基础。比如,公共卫生机构可以对海量的人体数据进行分析,较早地感知到流行疾病的爆发等动向。简言之,物联网带来的媒介环境变革之一,就是将“媒介”与“非媒介”间的界限淡化、模糊甚至消弭,宣告“万物皆媒,人媒共生”的泛媒化时代即将到来。
物联网对媒介形态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笔者试用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原则透视”中的6个方面,即“共同演进化与共同生存、形态变化、生存、机遇和需要、延时采用”[7]加以解读。罗杰·菲德勒认为,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出现和发展,它就会长年累月、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媒介的发展,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状态。由此观之,物联网技术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给媒介环境变革带来媒介形态的新生与共荣。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物联网则致力于万物间的互联互通。目前,物联网对视频媒介应用情景带来的影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技术伦理等问题。但物联网技术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出现,“媒介形态,新生共荣”的图景日益凸显。
尼尔·波兹曼将人类文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统治文化阶段和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所谓技术垄断,就是“一切形式的文化生活都臣服于技艺和技术的统治”。技术垄断的现实危害是:资讯的失控、泛滥、繁琐和泡沫化使世界难以把握。人可能沦为资讯的奴隶,可能会被无序资讯的汪洋大海淹死。物联网引发的泛媒介化趋势将带来信息的极大丰富,当万物皆能携带和传播信息时,技术垄断的危害也将成为现实。在物联网时代,智能设备嵌入物联网带来泛媒介化现象,简单重复性的人类劳动终将为人工智能所取代,人类将因智能设备的助力而更加专注于人文、艺术和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技术应用带给媒介生态环境的变革趋势,终将是人文的复兴。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