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机器人代工已成大势所趋

机器人

533人已加入

描述

人工智能已经成了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席卷全球,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成熟,人类被机器人取代从预言逐渐成为现实。在工商业、医疗、教育、金融、公检法等行业,“机器代工”的需求激增,带动机器人销量快速增长,而对企业来说如何在这个加速到来的“机器代工”时代立足并崛起,也成了一大课题。

市场火爆异常

在市场与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国内各大企业均对其大力布局。中国家电巨头美的收购了德国库卡后,2017年还在美国硅谷成立了“未来技术中心”,表示未来五年要继续在该中心投入2.5亿美元,加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格力也持续发力机器人产业,现已实现工业机器人三大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所生产智能装备产品覆盖十多个领域。

此外,一批新兴智能制造企业也持续发力机器人领域,如大疆、亿航等,均不断创新,完成了多款新型无人机产品的全球首发。

国外巨头也按耐不住,纷纷加注中国市场。川崎重工业、不二越相继决定在中国工厂实施增产。瑞士企业ABB在中国等国家均设有工厂,打算在未来两年内将工业机器人的全球产能提高两倍以上。

有关数据也印证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火爆。据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将比2016年增长77%,其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有望猛增2.4倍。

机器代工大势所趋

“机器代工”风潮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机器代工”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中国曾凭借人口红利迅速崛起,而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我国的人口红利正渐渐消失,想要获得持续的增长只能进行产业升级,从靠人口红利发展转变为依靠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

其次,技术上突破为“机器代工”提供的可能性。巨大的需求及社会趋势推动技术快速发展,过去一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金融、法律领域都有重大突破,白领和蓝领的工作从技术上而言都可以被机器替代。

另外,成本因素倒逼机器人产业发展。我国分布着较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近年来 “用工荒”越演愈烈,让以往建立在低工资、高工作强度的低成本增长模式无法成立,“机器代工”则成了这些企业的“救命稻草”。

最后,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将创新驱动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方针之一,这为工业机器人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发展仍存瓶颈

虽然我国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迎来良好的机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及发展瓶颈。

从企业自身来说,一是,国内的工业机器制造企业在技术上较薄弱。国内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只能完成简单的工序,高端产品还需仰赖进口。

二是,国内机器人产品应用范围不广。国产机器人在我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机床和电子等中高端制造业行业,在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中覆盖不广。

三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价格高昂,无法广泛应用。相关数据显示,国产机器人在2016年仅占国内市场的1/3。

从外部环境上说,存在以下制约。一方面,国内机器人市场面临激烈竞争。机器人高端市场已形成了寡头垄断,前四大企业abb、库卡、发那科、安川目前占据了中国高端市场60%的份额。而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多瞄准壁垒不高的中低端市场,竞争力有限。另一方面,国内工业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等行业规范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由此看来,国内机器人想要在这片蓝海市场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若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需把握以下要点。首先,企业自身需加强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从加工企业转型为技术型企业,早日掌握核心技术,甚至形成技术优势,摆脱对国外企业的技术依赖。其次,企业需从采购、技术、生产工序等环节上入手,压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形成价格竞争力。最后,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尚处弱势,政府需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促使行业进入正轨,并促使行业形成相关规范。

虽然目前国内机器人竞争力依然不足,但相信只要企业找到症结所在,并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假以时日也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话语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