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工业控制

1221人已加入

描述

  2018年是中德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德国工业4.0给中国制造带来哪些新启示?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中德科技合作是热议的主题之一。记者采访了德国前***格哈德·施罗德等人,解读中德在制造业以及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合作机会,以及德国工业4.0给中国的经验,其中谈到了房价、工业4.0、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因素。

  施罗德谈德国制造和房价

  2015年10月,德国***默克尔访华期间,中德双方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上达成一致。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也在增进交流合作。


  在科博会上,德国前***施罗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德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已经相当有规模,中国有很多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稍有规模的企业基本都在中国设有分公司。
  “我的女儿在复旦读书学中文,我希望她能流利说出中文,能够提高中文水平。”施罗德说,很看好德国和中国未来的经贸合作,中国的开放是强大的信号,并且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密。
  2017年,任泽平的一篇文章称,从1977年至今,德国人均收入增长约3倍,但同期名义住房价格仅上涨约60%。房价收入比较低,提高了民众的幸福度,也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德国制造”。德国不强调房地产的支柱地位,还是以制造业为主。德国还为社会保障住房供给、中低收入房租补贴、租赁市场规范和私有住房提供了法律框架,被称为德国住房政策的“四大支柱”。
  近期,在关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讨论中,制造业行业的收入不高,以及中国年轻人的买房焦虑和炒房热情,均被认为是制造业发展的障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及德国的房价和制造业收入问题,施罗德称,德国各地区房价差距很大,至于年轻人买房,德国一贯的政策对年轻人成家立业和建房子都有国家补贴。至于制造业行业和金融、互联网行业的收入水平差距,他表示具体工资水平不清楚,但制造业行业的收入跟其他服务行业没有太大差距。
  职业介绍和就业代理机构StepStone发布的一份2016年德国工资报告表明,工程师是德国收入较高的职业之一,仅排在医生和律师之后,位列第三。
  除了薪资结构,中德科技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德总商会主席周松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德国的二元制教育为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教理念相结合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教模式,企业与学校各为“一元”。
  欧洲一家生命科学集团的联合主席克里斯托夫·赫帝奇表示,德国二元制教育不仅仅谈论高端技术,也要把眼光放到普通的技术工作中,让各行各业的工作都得以进行下去,不同层级、行业的知识,都需要进行传播和培训。

  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场采访部分德国企业和专家均提到,在工业领域数字化推进的过程中,难题之一是中小企业不愿意进行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化改造。
  国务院去年年底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到,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还提到加快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部署应用。
  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CEO 彭夫柯(中文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作为一家总部在德国的企业,目前在做的业务之一就是给中国工业企业做工业物联网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彭夫柯看来,工业物联网是近两年讨论的热点,也是实现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他们已有很多中国的中小企业客户。但是,目前推进的最大难题就是中小企业是否能接受工业物联网提升工业企业效率的思路,是否愿意让相关企业帮忙梳理、分析和解释其工业大数据,完成工业领域的数字化。
  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长、工业4.0之父孔翰宁介绍,让科学家以及企业家来相信工业4.0其实很容易,但是这个说服的工作,是让他比较失望的。
  “我邀请了更多的科学界以及企业界的人,来跟德国政府来进行交流,希望我们会有更多的一些空间来发展工业4.0。”孔翰宁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国内的工业企业时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中小企业对新概念兴趣大,但主动落地的愿望却不算强烈。在一场工业4.0活动上,一家北方中小钢企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工业4.0很感兴趣,但目前的状态是公司业绩不好,“改革找死,不改革等死”。
  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在面对工业互联网的技术革新时,很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自身现金流并不好,另一方面技术改造需要加大投入,企业由于缺资金、缺人才等原因,积极改进意愿不强。
  彭夫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在为客户服务中,会先从一个小的具体领域着手,让中小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带来的改变,然后慢慢接受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化改造。至于是否应该考虑技术改造的成本,是所有企业高管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孔翰宁还表示,德国三分之二的研发开支由工业领域承担,贡献最大的包括汽车、机械工程和化学制药工业。德国经济成功主要得益于其中小企业,德国的“隐形冠军”比其他国家多,因为他们通常精通于针对具体问题开发创新方案,具有世界一流水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