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
智能网联汽车的出现让传统汽车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而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和发展,离不开“场景”和“信息安全”两方面。3月20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主办,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承办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场景与信息安全数据发布会”在天津召开。会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场景数据共享平台以及信息安全漏洞应急响应平台首次发布了相关数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开放共享工作组”正式成立。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而对于这类车型来讲,除了传统车型非常重要的底盘、动力以及车身等重要组成部分外,车辆软件也是不可或缺的。这里面不仅需要保证车辆信息安全的技术和手段,同时还需要驾驶场景的数据支持。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机构都在各自开展驾驶场景数据采集工作,投入分散,规范不统一,容易形成数据孤岛,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而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方面,相关系统漏洞与问题、缺陷日益增多,行业整体面临着人才能力不足、技术匮乏、工具短缺、标准缺失的问题,急需搭建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共同推进行业信息安全水平的提升。
中汽中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驾驶场景、数据采集分析、汽车信息安全漏洞挖掘、信息安全自愿性认证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建立了完善的从数据采集分析到场景生成应用、从漏洞挖掘到安全防护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构架。采集了大量高速公路场景,停车场场景数据,并为国内几家主要汽车集团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联合各类企业、机构共同开展汽车信息安全测试、防护的共性技术研究,建设国内首个汽车行业漏洞数据库,研究制定智能汽车信息安全自愿性认证规则与评价章程。目前在初步探索中获得了一些成果:完成天津、上海近500个停车场泊车场景采集和部分数据的处理工作,形成了近百个泊车测试场景;完成北京、天津、河北等地30万公里高速公路驾驶场景采集和数据处理工作;完成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道路驾驶场景采集工作,采集里程千余公里,并完成相关数据处理和测试用例提取。
本次发布的驾驶场景方向数据内容包括驾驶场景数据采集与存储规范、基于视觉与多传感融合的典型驾驶场景数据、基于视觉的精细化标注数据等。
在活动现场,中汽中心还展示了自建的数据采集平台,共有两类:一类是基于视觉传感器的驾驶场景数据采集试验车,一类是基于多传感器的驾驶场景数据采集试验车。
未来,数据资源中心的驾驶场景数据业务计划至2020年底完成覆盖中国40个重点城市的5000万公里的自然驾驶场景数据采集,并完成驾驶场景数据库建设,分3年进行。其中,计划2018年采集500万公里驾驶场景数据,2019年完成1500万公里,2020年完成3000万公里。
会议上,中国汽车行业漏洞应急响应平台(CAVD)正式发布。数据中心专家指出漏洞平台是数据的一个载体,其内隐含4方面工作亟需行业共同推进,一是漏洞收集,二是漏洞验证与审核,三是共享漏洞,四是漏洞修复与应急响应。
目前,数据资源中心联合各类企业、机构共同开展汽车信息安全测试、防护的共性技术研究,建设国内首个汽车行业漏洞数据库,研究制定智能汽车信息安全自愿性认证规则与评价章程。据介绍,数据资源中心已经面向汽车总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测试,形成了测试的规范、指导手册,总结了信息安全的主要攻击点,完成了数十款车型测试。此次发布的信息安全方向内容包括车内网络通信测试成果、智能无线钥匙信息安全数据等。
发布会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开放共享工作组”正式成立,并诚邀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国内主要整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方向领军人物担任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工作组将以共建共享新模式为基础,持续推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记者了解到,参加本次会议的企业和供应商代表最关心的是:企业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质量把控、数据采集规范与标准、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及共享工作组的管理模式等5方面问题。主机厂商纷纷表示,愿意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与合理的共享模式下,参与到平台共建中去。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