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出现了怎样的新大陆

人工智能

636人已加入

描述

日前,国内的确诊病例量已大幅下降,中国的抗疫成效显著。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韧性与团结是取得成果的灵魂与精髓,而科技力量则是抗疫的最强辅助工具。

回顾过去的两个月,在确诊人数直线上涨、一线资源紧缺、全民担忧的 “黑暗时刻”,互联网、5G、AI 等技术纷纷硬核出击助力抗疫。其中,值得关注的是 AI 在一线——医院场景的表现。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并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迅速扩散的趋势。随着前期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增长幅度大,突然暴增的医疗需求,让国内本来就紧张的医生资源缺口雪上加霜。

首先确诊患者的救治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是安全性及人力资源需求带来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对于新冠病毒患者的救治需要不断的更新,因此次病毒是 “新物种”,需要在不断的科研认识基础上更新诊疗方法。此外,疫情的扩散促使疑似病例激增,对于该群体的快速筛查也成为了巨大的压力,核酸检测和 CT 筛查的需求激增。尽管目前国内的疫情有所缓解,核酸试剂盒供应已经跟上,但因境外大量输入,为严防死守,专家也呼吁对境外输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这说明还有很大的潜在检测需求。除此之外,还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避免交叉感染,及居家隔离,很多医院的普通门诊都关闭。此时,如何满足普通医疗需求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全国各地陆续爆发,医疗资源已经捉襟见肘,许多医护人员 “连轴转”,疲劳不堪。为了缓解此问题,许多 AI 企业纷纷出手,与时间赛跑,短期交付出高质量产品。同时,这次突击的产品实用性大考,也给 AI 医疗领域带来了新可能性的思考,这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有着前瞻性的影响。在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AI SPACE 、动点科技联合出品的 “AI 战疫逆行说” 直播活动上,来自业内前沿的企业专家分享了他们对于 AI 医疗的实践经验,及对于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

图片来源:pixabay 筛查、辅诊,AI 活跃在一线的台前幕后

近年来,AI 医疗行业曲折探索,在经历了泡沫和落地难考验后,行业内已经开始成熟,以医疗影像、医疗大数据辅助诊疗、医疗机器人等 AI 辅助诊疗产品为代表的应用已经落地。此次疫情令上述 AI 医疗应用得到了深层次地发挥,同时还带来了新的应用场景可能性。

首先是在以核酸检测和 CT 检测为代表的筛查环节的创新 AI 应用。

在 CT 检测领域,依图开发了胸部 CT 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辅助医生快速诊断,尤其是对全肺状况及显性和隐形病变区域进行定量评价,辅助医生早期发现和后续评估疗效。据依图医疗副总裁石磊介绍,该系统可对于各种肺炎征象进行智能分类,对于实变和磨玻璃影进行定量分析,辅助医生判断肺炎分期及轻重程度,提供可疑肺炎疾病预警提示,最终为医生提供符合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指南的结构化图文报告。

据石磊介绍,依图的新冠肺炎相关智能系统从立项到初版产品上线,仅用了数天。在短期内,实现有限的数据集训练出高精度的 AI 系统,这对于技术积累的要求相当高。此外,结合不断更新的对病毒知识,依图的产品也实现了快速迭代。“迭代的不仅是产品,迭代的是对于新冠肺炎疾病发生过程中的认知。依图和多家一线医生专家不断进行交流,快速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产品在设计研发中能够得到充分考虑。” 石磊说。

同样在检测领域,深兰科技带来了全新的 AI 应用。其研制了 AI 引擎全自动无人快速病毒核酸检测一体机和新型快速 AI 筛选试剂盒,提出了 “快速现场筛查+临床检测” 的解决方案。据深兰科学院生命科学院院长唐鲲介绍,公司的医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制的快速核酸检测一体机具有快速,可一小时出结果,准确度高,小型化便携式的特点。“2019 新型快速 AI 筛选试剂盒系列产品”, 针对特定靶位点,依据引物设计生物学原理,融入 AI 技术,快速高效设计特异性引物。具有准确度高、速度快的特点。

此外,该公司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便携式纳米孔测序检测与模糊识别系统,可在三十分钟内完成非深度测序与碱基识别,整个检测流程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预计也将大大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该系统不仅可识别出当前测序样本是否包含某种病毒,是否包含与某种病毒相似的未知病毒,同时该系统能识别病人体内各种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从而了解病人的病程和治疗效果。

除了检测,诊疗也是重中之重。在此次新冠病毒的治疗方案探索过程中,专家表示中西医的结合有很重要的效果。顺应这个思维,在辅诊领域,中医和西医分别与 AI 结合以减轻医院的诊疗压力,也是亮点所在。

西医领域,奕诊智能推出了 AI 辅诊系统:基于其完整的医学知识图谱及处理这个庞大知识的核心算法,针对患者不同的危急程度,依据不同场景,奕诊推出四个产品:

一是手机云问诊,帮助居民在家里、途中、候诊室进行自诊自查;

二是门诊问诊机器人,让患者在见到医生之前,可以自助完成预诊和初步检查;

三是移动问诊机器人帮助患者筛查伤病等级;

四是自助检伤问诊机器人,按患者的病征进行分级分诊。

“我们希望对不确定是否该冒感染风险去医院就诊的市民提供建议,80% 的患病居民可以延迟就医,40% 可居家自理。” 据奕诊创始人戈家霖介绍,帮助患者清晰医疗需求的轻重缓急,不仅可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也会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

中医领域,大经中医研发的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治疗提供了助力。据该公司的创始人李文友介绍,其把名老中医的经验数字化,开发成智能化的临床辅助诊疗系统,以帮助更多的临床医生。该系统目前包括一系列技术创新:中医本体的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知识图谱构建技术、中医症状/体征规范化结构化术语词库构建技术、中医体征/症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证-机-法-方-药规律总结为目的的中医诊疗大数据挖掘算法、中医症状/体征的智能化辨证算法等。显然,对于数字化、智能化较困难的中医领域,以及前线缺乏的中医资源,大经中医的智能系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在紧急的疫情中,AI“临危受命”,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应用突袭考试其实为 AI 医疗行业形成了 “承上启下” 的过渡作用,一方面,完善、加深、夯实了现有的应用基础实力,另一方面,也为 AI 医疗的未来应用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考。

“AI 医疗在可弥补医生时间及资源的不足,在线 AI 系统更在非接触诊疗的前提下减少各地疫情蔓延。这些都是大家亲身体验的,随着疫情逐渐控制,AI 医疗将溶入人们的生活习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奕诊创始人戈家霖对从总的方向上预测了未来的大趋势。

那么,具体看,透过此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新的 AI 医疗发展可能性?

首先,通过此次疫情,可直接预见的则是公卫基础设施的升级,该方向可成为 AI 医疗的新作用点。“我们现在可能更多着眼临床一线的诊疗支持。实际上,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发现可以把视野放得更宽一点。从中医的角度看,面对一个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在事先、事中、事后都是大有作为的,包括在疫情预警和来了的时候,向公众科普。患者出院后,进行跟踪访问等。” 大经中医创始人李文友表示。

关于该方向的思考,依图已经落实了相关产品的研发——其已发布了区域传染病智能防控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的传染病智能发现能力已涵盖多种法定传染病,并逐渐具备对于未知类型传染病的早期发现能力。

此外,深兰科学院生命科学院院长唐鲲还透露了几个新的潜力方向。首先是 AI 辅助诊疗有望深度参与基层医院疫病防控。“此次疫情是对国内外体外诊断行业的一次大考。也暴露出二级以下和基层医院病毒诊断能力不足的弊端。所以疫情过后,亟待加强基层医院的病毒检测能力建设。” 他预测,POCT 作为体外诊断的重要细分领域将迎来新的强劲发展。疫情过后,医院机器人的发展是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自动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链条。

其次,唐鲲还指出,社区健康管理会呈现智能化、远程化的发展趋势,这也是 AI 医疗的用武之地。“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要在社区内巡检。基层医生需要上门面对面随访,是有一定风险的,而且基层的防护设备简单,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面对面随访。所以疫情过后,需要总结经验调整社区管理策略,加强社区健康管理的智能化、远程化建设。” 他表示,在此场景需求下,基于社区-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管理产品将极大的发挥其积极作用,迎来新的机遇。

总体来看,AI 技术的核心特点包括高效率,且利于优质经验下沉复制,这两点刚好适用于大多数医疗场景的需求。这也是疫情中,AI 技术与一线需求可以紧密配合的重要原因。接下来,基于目前渐为夯实的临床应用基础,再通过对医疗场景的更多理解,AI 与医疗的融合将会纵横交错快速发展,一方面,围绕临床医疗需求向外辐射找到新的应用点,另一方面,加深临床应用。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