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日前,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在证监会官网披露IPO招股预说明书,正式谋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近年来,时不时传来富士康在全球巨额投资或收购的消息:
2015年,富士康在印度投资50亿美元建厂;
2016年,富士康耗资近4000亿日元收购夏普;
2017年,富士康在广州投资610亿元开建超高清液晶面板生产线;
同年,富士康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液晶面板生产线。而且据美国总统特朗普披露,“美国新工厂的投资额其实是300亿美元”,“不过他是私下告诉我的,所以我保证说不会告诉其他人”。
然而,上述投资距离能够收获利润有一个时间差。在大肆撒钱的情况下,富士康近年来的负债却逐步提升。
在2016年,富士康的负载为582亿元,而到了2017年,负债高达1204亿元,也就是说,在一年内富士康的负债增加了622亿元,增幅达106.8%。负债率约81%,相对于2016年的43%提升了将近1倍。
在富士康负债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其利润并没有同步增长,富士康在2015-2017年的利润分别为143.5亿元、143.7亿元和158.7亿元,在2016年和2017年利润增长率约为0.11%和10.45%,远远达不到负债增长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不能否定富士康力图转型,使自己脱离“血汗工厂”的标签,但财务上的问题恐怕也是富士康选择IPO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结合人工智能等当下的热点讲故事,没准能够获得很高的收益。
不久前,中国科技部在京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
不仅政府很重视,媒体和资本对于人工智能也是非常宠爱,这使现阶段国内很多科技企业纷纷把自己和人工智能联系起来,非常类似当年各种“纳米技术”被媒体和企业滥用的现象。
诚然,富士康往自己身上贴人工智能的标签,可能含有一定讲故事的成分。但也并非完全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就技术应用来说,富士康确实可以与智能制造扯上关系。
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也表示,自7月份以来,自己的团队已和中国大陆、***、日本等地的几家制造企业合作,帮助其推动AI落地。其中,已在和富士康合作开发AI技术,推动人才培训等。
作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美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上已经有一些成绩。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家叫“帕克代尔”的纺织厂,这家纺织厂的雇佣员工人数约为140人。而在1980年,要达到相同的生产水平需要2000多名工人。美国纺织业中机器人的大量使用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美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纺织生产逐渐转移到中国、印度、墨西哥这样的低工资国家,美国纺织工业慢慢消亡。但随着机器人的大量使用,美国纺织业出现了触底反弹。从2009年至2012年,美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增长了37%,出口额达到230亿美元左右。出现这种转变正是高效率的自动化技术推动带来的,这种变革使美国纺织业即使与中国、印度、墨西哥这样劳动力相对廉价的国家相比依旧具备竞争力。
在美国的汽车工厂中,工人也被机器人所取代。只需要160个具有高度灵活的工业机器人,每星期就可以组装约400辆汽车。每当新的汽车地盘到了流水线的下一个位置,便会有多个机器人围上来,协同操作。机器人能够使用机械手臂自主切换工具,完成安装座位、更换设备、涂粘合剂并将挡风玻璃安装到位。
可以说,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很可能会堵死工业后发国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逐步提升本国工业水平的发展之路,自工业革命以来几百年的全球工业扩散将会终止,工业国、农业国、资源国之间的藩篱会被人工智能技术无限强化。即便是现今的工业国,也存在一定风险,一旦在智能制造大潮中落后于人,很可能就会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被淘汰,进而逐步去工业化。
虽然富士康本次IPO不乏讲故事,蹭热点,玩资本游戏的成分,但如果是真心转型升级,就有希望推动智能制造批量应用,并逐步摆脱“血汗工厂”和“苹果代工厂”的帽子。由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IPO上市后,鸿海精密仍持有富士康股权的85%。换言之,鸿海依旧牢牢控制着富士康。因此,到底是玩资本游戏,然后去美国、日本溢价10倍买买买,还是推动中国工业4.0升级,恐怕就在郭台铭的一念之间了。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