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的诞生与 PC(Personal Computer)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在处理器体系结构中,PCI 总线属于局部总线(Local Bus)。局部总线作为系统总线的延伸,主要功能是为了连接外部设备。处理器主频的不断提升,要求速度更快,带宽更高的局部总线。起初 PC 使用 8 位的 XT 总线作为局部总线,并很快升级到 16 位的 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逐步发展到 32 位的 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和 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总线。 PCI 总线规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这条总线推出之后,很快得到了各大主流半导体厂商的认同,迅速统一了当时并存的各类局部总线。EISA、VESA 等其他 32 位总线很快就被 PCI 总线淘汰了。从那时起,PCI 总线一直在处理器体系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PC 处理器系统的大多数外部设备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与 PCI 总线相连。即使目前 PCI Express 总线逐步取代了 PCI 总线成为 PC 局部总线的主流,也不能掩盖 PCI 总线的光芒。从软件层面上看,PCI Express 总线与 PCI 总线基本兼容;从硬件层面上看,PCI Express 总线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 PCI 总线的设计思路。因此 PCI 总线依然是软硬件工程师在进行处理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时,必须要掌握的一条局部总线。 PCI 总线 V1.0 规范仅针对在一个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环境内的,器件之间的互连,而 1993 年 4 月 30 日发布的 V2.0 规范增加了对 PCI 插槽的支持。1995 年 6 月 1 日,PCI V2.1 总线规范发布,这个规范具有里程碑意义。正是这个规范使得 PCI 总线大规模普及,至此 PCI 总线完成了对(E)ISA 和 MCA 总线的替换。至 1996 年,VESA 总线也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当然 PCI 总线并不能完全提供显卡所需要的带宽,真正替代 VESA 总线的是 AGP 总线。随后 PCISIG(PCI Special Interest Group) 陆续发布了 PCI 总线 V2.2,V2.3 规范,并最终将 PCI 总线规范定格在 V3.0。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