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及家电
造冷的家电销量遇冷了,冰箱制造商们的销售数据开始“失守”。
奥维云网(AVC)日前发布的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冰箱市场零售量达636万台,同比下降3.0%,零售额为191亿元,同比下降4.3%。整体市场呈现出需求不旺,价格下探等特点。相较之下,另一大件洗衣机市场一季度零售量为831万台,仍然保持了1.0%的增长。
冰箱销量开始下滑
冰箱制造商们面临的,是人们饮食消费习惯变化带来的严峻的挑战——便利店餐饮、外卖等快捷的饮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解决一日三餐的主要方式,冰箱销量下滑,也不难理解。
近半90后每周在家做饭次数少于4次 外出就餐频率高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表示,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消费结构和观念都发生着变化,人们在家做饭或者就餐的比例在逐步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准成品销售越来越多,代餐、简食受到欢迎,外卖代替了大量的家庭就餐需求以及外出就餐比例的增加。
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新餐饮消费趋势研究报告》调研数据显示:从外出就餐的频次变化来看,51.8%受访者最近一年外出就餐的频次在增加,仅有10.7%的消费者外出就餐频次减少。此外,42.5%受访的90后每周在家做饭次数少于4次,且每月在家做饭少于3次的比重是其他年龄段的2倍以上。
很多年轻人都习惯了靠外卖解决三餐
“家庭单位正在日益小型化,现在两口、三口之家就算比较大的家庭单位了,尤其在城市,大量的单身青年单独或者租房居住,生活相对独立,这样的人群比例越来越高。”
赖阳表示,这带来了餐饮市场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人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休闲娱乐的生活中,另一方面,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年轻的00后,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这四十年间,人们收入不断增高,社会环境越来越好,这几代人的安全感很强,在外就餐的经济顾虑更少。“以前,外出就餐被叫做‘下馆子’,一般都是节假日或者一些需要庆祝的特殊日子。现在,在外就餐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中老年人的餐饮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外出就餐的频率和对便捷餐饮的接受度都有所提高。”
便利店争夺日常饮食市场 15分钟生活圈填补商业空白与配送效率的缝隙
我国外卖市场已经相当成熟,但层出不穷的“外卖专门店”以及食品卫生问题,让很多“不开伙”的人对外卖餐饮产生了一定信赖危机。
便利店的餐饮开始加入战局,想争夺除了早餐之外的另两餐的广阔市场。
全家便利店下调了便当的价格
5月7日,日系便利店全家上线了全新盒饭系列产品,最低售价从8.8元每份起,盒饭平均售价相比之前被认为下调了30%-40%,这是日系便利店罕见地在自己的利润舒适区打起价格战。
宿敌没有动作,全家一改常态用降价吸引食客,其实既有对外卖餐食的反击,也有对新物种的防御。
2016年,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创办了便利店品牌便利蜂,次年于北京开出第一家店,只2019年在号称“便利店荒漠”的北京已经开出了500多家全自营门店。
便利蜂对日系便利店餐饮业务的“侵略”,始于2018年。
2018年5月,上海市首张小型超市(便利店)从事菜肴复热、分装类食品经营许可证被便利蜂拿下。这张上海的首张便利店热餐牌照,揭开了沪上便利店混战的序幕。
白领们中午在便利店吃饭
彼时刚刚进军上海不久的便利蜂,把在北京已经得到充分市场验证的热餐业务,带到了此前由日系便利店盒饭便当主导的上海,当时很多已经习惯了在便利店买冷便当再用微波炉加热的上班族们,突然之间有了价格更低,但更加新鲜可口的日常餐饮选择。
随着外卖补贴大战的偃旗息鼓,越来越多人面对高昂的外卖点餐成本,以及依然需要等待的配送时间,选择了回归传统就近用餐,这时开在商圈、写字楼下的便利店成了看重卫生、便捷的食客的首选。
记者5月9日实地探访了便利蜂北京光华路店,中午12点左右,来到店里选择热餐的白领很多,当日店里最贵的菜单价为11.9元,一荤一素两菜的搭配在15元以内也有不少组合。
在店里选好午餐的阿诺告诉记者,之前自己习惯叫外卖,但现在外卖越来越贵了,而且还要等配送,高峰时经常不能按时送到。“正好公司楼下有便利店,我看也蛮便宜卫生的,直接下来吃了还能回去多休息一会儿。”阿诺说。
庄辰超曾为便利蜂提出“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即顾客逛店时间15分钟以内,单次消费15元以下,这个概念在便利蜂的热餐领域依然适用,且相比外卖或者街边其他连锁餐饮,也更加灵活。
目前,在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日系便利店全家依然没有开设热餐档口,近期将冷盒便当价格下调,也是想从便利店热餐和外卖的手中抢回消费者的信号,而7-11和罗森因为在不同城市的经营范围有明显差异,大力推广热餐或者将便当降价的浪潮并没有兴起。
但不管便利店、外卖平台们怎么争夺,可以预见的是,在高昂的住房成本和快节奏生活的新时代里,冰箱的销量要难以挽回地继续下滑了。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