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行业开始挤泡沫 企业能否熬过这个冬天?

vr|ar|虚拟现实

169人已加入

描述

“3年之内我不认为任何一家VR内容公司可以盈利,这个行业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发展。”兰亭数字COO 庄继顺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的这句话,也道出了不少VR从业者的辛酸。从最初的期望甚高、蜂拥而至,到如今的洗牌调整、整体趋冷,VR行业正经历兴起以来的第一波寒冬。早期资本和媒体过分吹捧造成的泡沫也终究会在大浪淘沙中被挤压干净。接下来这篇文章将从投资、技术、内容和整体互联网大环境四个角度,谈一下VR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出路在何方。首先看投资。

VR硬件


上面这张图来自FellowPlus旗下数据库FellowDate。从图中可以看出,VR硬件的投资在2015年的时候迎来一个高峰,但在2016年的时候明显下降。同时,VR内容的投资在2016年明显上升,甚至超过了硬件。这说明资本的风向开始从硬件转向内容。在“逐水草而居”的投资界,这样的数据变化恰恰反映出一个事实:VR行业热度正在减退。据媒体报道,深圳头显厂商的产品VR BOX二代出厂价是45元,但到了5月,大量仿品出场价做到11元,公司5月份以后也只能把出厂价调整到18元;4月份时,热销款VR眼镜盒尚能有10元利润,到10月份时,利润早已降至2毛,甚至1毛。

没有哪个投资人愿意“赔本赚吆喝”,VR硬件厂商前有大鳄拦路,后有山寨产品作梗,微薄的利润让很多硬件厂商在这场资本追逐赛中黯然退场。硬件如此,整个市场发展也难以让人乐观。今年10月,曾发布过鹿晗VR演唱会的VR内容公司米多娱乐,被曝出拖欠工资,其中前员工(包含部分尚未离职员工)被拖欠半个月至4个月左右的工资,使得相关员工提起劳动仲裁。无独有偶,今年4月刚刚发布首款产品AlfaReal AR的VR头显公司众景视界,也被曝出存在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VRZINC创始人刘云曾表示,在过去一年中,70%的VR硬件创业公司都倒闭了,2014年国内共有200多家做VR头盔的公司,2015年只剩下60多家。若以此进行估算,VR行业的市场淘汰率能达到近70%。此外,较早进入VR行业的暴风魔镜也在今年10月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公司团队从500人裁减到300人,尽管暴风魔镜表示此次人事变动属于正常的业务调整,但也有部分人不禁对VR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和担忧。行业的整体遇冷,让不少投资人收紧了钱袋子。而一旦资金链断裂,降薪、裁员、企业倒闭一连串的后续反应就会接踵而至。

然后说技术。VR之所以能吸引人,正因为它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深度、沉浸式的线下体验。但VR眩晕成为阻挡VR设备快速推广一只拦路虎,很多VR体验者表示,在一段时间使用VR产品后,会出现不适,恶心,甚至呕吐。


造成这一不良用户体验的原因是VR硬件的延迟造成时间上的不同步,当人转动视角或是移动的时候,画面呈现的速度跟不上。在VR这样全视角的屏幕中,这样的延迟造成了人的晕眩感。目前,业内避免眩晕的解决方案是想办法降低延迟。这就需要VR硬件的进一步改善,但是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要完美解决这一用户体验问题,至少需要三年。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VR硬件在C端的技术和体验问题短期内得不到解决,消费端的切口就很难打开。失去消费端的VR行业更容易成为无根之草,无源之水。然后说内容。VR投资早期集中在硬件设备端和内容端,2014到2015年明显硬件投资要多于内容上的投资。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整个行业的投资情况和前几年不能相提并论,再加上VR技术引发的硬件发展瓶颈,以及整个产业链的现实困境,使得资本市场对硬件类项目的兴趣开始大幅降低。投资人更多的把眼光瞄向内容和行业应用上,想藉此留住用户,提高用户的黏度,抢占用户的时间。


以VR影视为例,影视是单次高频消费品,能够快速引流,一个电影用户一般只会看一次就不会在看,除非是非常经典的电影,因此需要厂商快速不断的生成新内容,才能继续占用用户时间。再比如VR游戏,游戏是高频连续消费品,但是单机版游戏用户玩一段时间之后就不会再玩,网络游戏则可以把这个时间数十倍延长。但是,目前的国内VR行业缺少统一标准,每个VR公司在制作相关产品或内容时采取高低不一的衡量标准,使得内容质量良莠不齐,难免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有不好的体验,影响到消费者后续是否再次购买或体验的决定。此外,一款能让体验者眼前一亮的VR内容才是真正的好VR内容。在目前阶段,VR还处在发展期,在此期间少不了硬件设备和VR内容的深度磨合,但这个过程需要多久,恐怕没有谁可以拍着胸脯给出肯定的答案。


其实,VR行业之所以有今天尴尬的处境,其大背景是互联网行业的整体遇冷,往更长远说是实体经济的不景气。用专栏作家信海光的话说:互联网企业过冬这种说法并非今年才有,这也不是其中一两家企业的问题。互联网经济还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互联网不景气的背后是整个实体经济的不景气。经过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之后,多个细分领域的行业老大选择合并,其余者要么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互联网中,要么投靠大树寻求庇护,变成了大公司的附属品。在中国互联网野蛮生长的二十年里,中国互联网行业一直靠打免费牌和低价牌起家,而到了近几年,互联网创业大行其道,免费甚至都满足不了互联网公司抢占市场的需要了,于是各种补贴大战如火如荼。在国家一系列监管措施出台之后,垂直行业停止了野蛮增长和无序发展。一些想在井喷期捞一杯羹的项目甚至企业纷纷倒闭,餐饮外卖、出行、汽车、美业、旅游、教育已成了重灾区。

当烧钱补贴,跑马圈地的套路不好用时,行业的洗牌也带来了行业的寒冬,如此来想,互联网行业今天的整体遇冷也是有迹可循。虽然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是想要熬过这一轮冬天,资本为支撑,硬件为矛头,内容为双翼,这方方面面的功课,缺一门都可能拖慢整个企业的节奏。想要活过这个冬天,各位还要且行且珍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