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疗
你认为互联网医疗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好的远程医疗模式?互联网医疗如何实现盈利?这些问题是互联网医疗亟待解决的。
平安好医生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在香港正式挂牌交易,但平安好医生的商业模式也被质疑是向互联网金融偏移。现在平安好医生已经跌破了发行价,互联网医疗的出路出哪儿?
远程视界用不到五年时间,2016年营收60亿元,成为远程医疗领域与它模式相近的众多企业的标杆。远程视界推向顶峰的“远程医疗+融资租赁”模式,也在达到顶峰半年中将其拖至深渊。远程视界的债务危机爆发后,引发了业内对这种远程医疗模式的激辩。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卫生部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
互联网医疗公司从诞生那天起,就打着颠覆传统医疗模式,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优质平等的医疗服务。我只能说,愿景很好,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
互联网医疗企业现在很少有人出来说颠覆传统医疗了,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盈利,如何活下去,度过资本寒冬。
为什么会有资本寒冬,因为生意不好做,VC们已经不是前几年那般容易头昏脑热了。讲个故事给你几千万,讲个情怀给你一个亿。那个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越来越理智和清醒,怎么去用小钱赚大钱,四两拨千斤,他们也越来越专业。
互联网医疗企业如何盈利?
首先要解决的是需求问题?或者大家说烂了的痛点。
专家号卖不成了,网上问诊盈利?你别逗我了。
网上问诊的医生层低较低,一般为住院和主治为主,高年资的医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网上问诊,另外,高年资的医生在物质方面,也不缺。
你能给高年资医生,也就是副高及医生级别医生带来什么?
钱,对不起,我有。名气,对不起,我也有。
所以,互联网医疗企业目前能做的,不是再开发低年资医生,也不是开发高年资医生。而是怎么解决医生用你的APP和网站的问题,解决他们时间精力有限的问题。
这个矛盾能解决吗?能,退休没有返聘的高年资医生可以作为突破点,另外在医生中寻找医术精湛、但名气不大的年轻医生,以及寻求国家级专家的支持,以医生助手或者经纪人的形式出现,或许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一些。
一句话:重点突破,合力收网。
另一方面是患者或使用者,也叫用户。国人的就医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互联网医疗的主要用户,还是年轻人,也就是16-40之间,会使用互联网,相信互联网医疗的人。请注意,两个字:相信。
人的信任,不是一两天建立起来的,要么从出生起就在用,要么后天培养。互联网医疗,明显属于后者。
目前国人还没有习惯使用互联网就医,互联网医疗也无法满足患者就诊后设备检查的需求和买药的需求。有人说,简单啊,网络视频,完了开药,在买药APP上买药。问题是,网络视频受设备影响太大,开药后,处方药目前大多数还无法在网上买到,药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最重要的是:小病可以上网看,大病慢性病肯定不会在网上看。而小病带来的利润,可想而知。
所以,互联网医疗公司,第二个要解决患者或者用户局限的问题。线上推广明显不是最明智的方式,线下推广,中老年人也不会用。怎么办?
培养年轻人的使用习惯,先抓小病,培养用户。等产业链完善了,再图大病慢病的治疗或者诊断。推广不光要有线上,还得有线下。为何不能做一些公益性的讲座或者联谊活动呢?国人对健康常识,医学知识的严重缺乏,可以作为其中一个突破点。
为什么会有医闹,因为知识或信息不对称,因为患者觉得医生开的药太贵,因为患者必须让医生觉得尊重自己,自己很重要,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也许互联网医疗公司,在这块,也可以大胆做些尝试。附加值的服务,有时候会带来更多的获益。
何以为继
大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做的是“搬运工”生意,试图把线下的流程挂号、问诊、诊断、随访、健康管理等搬到线上去。远程医疗,通过影像、视频等技术,以实现远程的问诊、阅片、诊断等,主要通过诊疗服务费盈利。
“医院靠什么挣钱?不是诊疗,而是靠药品、靠耗材、靠器械。”韩春善认为,企业的盈利之道也在此,“我与很多创业级大佬探讨过,这个(模式)应该是可行的”。
他认为,无论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或者互联网+健康,其商业逻辑应是双层结构:平台+服务+产品,平台服务免费,增值业务收费。远程医疗项目可以做其进入医院的切入点,然后连接上中下游资源,包括大医院专家、基层医院等;另一方面,通过卖设备、药品等增值服务营收。
具体盈利点包括:前端收益,面向会员、病人收取;后端收益,面向医疗机构收取;第三方收益,医疗健康与保险结合,面向第三方收费。
远程视界计划的具体实现方式是:从B2B到O2O再到HMO。
B2B,即连接大小医院,面向县级市医院主要靠设备盈利。目前看,远程视界的危机就是来自于做担保方,通过租赁公司将设备以租代卖的形式给医院,当医院无力偿还租金时,远程视界不得不帮助垫付,致使资金链绷紧。
O2O,连接医生,通过医共体、互联网医院等形式,面向社区卫生中心、卫生室、药店等,医生上线在线阅片、会诊、咨询、开电子处方,患者则到定点药店去买药,主要通过药品盈利。实际上已经有互联网医疗企业在打这个主意。
HMO,面向患者的健康管理,推出医疗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盈利,比如给糖尿病患者提供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以及相应的服务,一套1万元,“且不用一次交清,按月分期付款”。远程视界已经在销售HMO卡。
搭建这样一个平台,需要连接全产业链,上游专家、设备、耗材、地方医院、代理商等。这个模式中的角色众多,不稳定因素太多。
千家公立医院被骗?
“河南有176家公立医院受骗。”
“河北省有72家医院和远程视界合作。”
“新疆30多家医院已经联合起来告远程视界诈骗。”
8月13日,来自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湖南、陕西等地的十多位县级医院院长来到北京远程视界集团最新的办公地址益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几个月前,这家公司还拥有员工近5000人,子公司63家。
如今,整整一层办公室只有两名前台和零零散散来讨薪的离职员工。一位前台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全部都在这了,就我们俩。”
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几乎每天都有融资租赁公司起诉公立医院的的民事案件和仲裁在各地开庭。全国因远程视界模式欠下租赁公司巨额债务的医院有近千家,绝大部分都是县级二甲公立医院,是当地医疗卫生工作的支柱。
四川一家县人民医院相关人士称:“我们欠了7000多万元设备租赁款,按一年收入1000万元,要不吃不喝10年才能还清。”
“说好的设备都没到,我们签了一个亿的设备,一年毛利润才1000多万。”黑龙江一家县中医院院长李翔(化名)告诉记者。“远程视界开始承诺的很好,说不用我们掏一分钱,从来没提融资租赁的事。”
不少医院至今也没搞清楚,为什么会突然背上几百万到数亿元的债务。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裁判文书网公开的判决结果,统计了远程视界、医院与租赁公司三方纠纷的31个判例,其中只有一例是医院胜诉,其他均以医院败诉或认赔了结。
记者了解到,许多医院的基本账户都被租赁公司申请冻结,发放工资、采购药品等正常运营行为受到威胁。
自去年底,已有四川、北京、河南等多地卫计委下达通知,要求排查上报本地医疗机构和远程视界合作的情况。
来自北京计生委的通知
记者获得的公安部经侦局向各省级经侦总队下发的通知显示,“经初步核查,2015年至2017年间,北京远程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以协同医疗示范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名义,与多地医院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合作……因远程未按约垫付租金,引发大量民事诉讼,医疗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截至目前,公安部对远程视界案尚未定性,案件仍在核查阶段。
快速崛起的互联网+医疗巨头
北京远程视界集团成立于2013年1月,创始人韩春善医药销售出身,根据官网资料,其担任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特邀理事、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短短两三年时间里,远程视界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医疗设备销售商。公司从最开始只有眼科业务逐步扩展到心脑血管、肿瘤、妇科、耳鼻喉、呼吸、中医及护理等等9门学科。2016年就实现年收入60亿元,纳税6亿元。
远程视界的官网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网站
“远程视界刚成立的时候,商业模式很创新。”一位医疗租赁上市公司高管陈萍(化名)对记者表示,“那时候大家都在想怎么让医疗资源下沉,这事确实很难。”
远程视界的发展恰逢互联网创业高潮和分级诊疗政策出台。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的概念立即吸引了资本的关注。2016年6月,中金公司、汉富资本对远程视界进行了一轮8.8亿元投资。
2017年,上市公司中珠医疗(600568.SH)与银河生物(000806.SZ)先后抛来橄榄枝。去年4月,中珠医疗停牌,拟100%收购远程视界的肿瘤和心血管板块。不过,最后价格没有谈拢。
随后,银河生物又计划以60亿元估值收购远程视界心血管子公司66%的股权,并且向远程视界打去了3亿元订金。直到今年6月,银河生物还在更新收购的进展。
远程视界既不生产设备,也不投入资金,使得医疗设备销售行业都面临颠覆。远程视界是怎么做到的呢?
靠的是一种所谓医联体O2O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远程视界与医院和融资租赁公司签订了三方合同,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出资方,资金到达远程视界的账户上,再由远程视界去购买设备,发货给医院,在这一模式下,医院需要承担的租金则全部由远程视界担保垫付。医院不用掏一分钱,只要提供场地,五年后就坐拥昂贵的设备和成熟的科室。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由远程视界所购买的设备价格往往大幅度高于市场价格。
根据协议,远程视界还负责去收集患者,甚至报销医保之外的治疗费用。公司只要求,事成之后跟医院分成新增的收入。
“他们就占我们一个地方,承诺医院零风险,我们觉得就算不赚钱也培养了人才,5年以后设备还归医院。”陕西宝鸡一家县级医院院长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说。
“一个病人心脏介入手术要4万元,跟远程合作只要花两万,能让我们这里30万人口受益,当时是很想引进这个项目。”湖南株洲渌口区中医院蔡院长告诉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远程视界还承办和资助了各种顶级医疗行业会议以打消医院的疑虑,这些会议的最后流程通常是,远程视界揭牌设立公益基金,或者举行向医院捐款的仪式。
据官方网站资料,2015年8月,远程视界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下称“福利基金会”)发起“集善·远程视界”专项基金,并参与了后者发起的“集善扶贫健康行”公益项目。
打着福利基金会和扶贫办的旗号,远程视界在20多个省会城市举办巡回活动,邀请国家和当地卫计委领导,同仁医院、阜外医院等多家北京三甲医院代表,以及其他国内顶级医疗专家演讲,推介远程视界的模式和业务。
当地基层医院和医药代理商都会受邀参加这些活动。
“在我们这小地方,这些专家教授就跟神一样。之前他们(远程视界)天天给我的电话我都不信,但那次会议之后,我就开始相信了。”远程视界在河南地区的一位代理商曹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缴纳3万元代理费后,享有远程视界在本地医院的代理权。
像曹先生这样的代理商,全国还有4000多位,按照省、市、县、院分级,他们向远程视界缴纳的代理费少则数万元,最多的达400多万元。
有资料显示,2017年4月远程视界被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信用管理中心等机构评为的“行业十大信用品牌”;同年5月,韩春善被中国商业创新大会授予“中国品牌建设优秀人物”;同年6月,公司在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荣获“2017中国医疗创新团队奖”……
医疗界神话轰然倒塌
据公司官网资料,2018年1月30日,远程视界带着空军总医院、航天总医院的专家在江西省宜黄县卫计委会议室举办了“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培训会”。这成为了远程视界最后一次公开活动。
从今年1月开始,公司彻底停发工资,员工成批离职。同时,融资租赁公司、代理商、设备商、医院蜂拥而至,远程视界资产被法院强制执行,韩春善个人股权遭冻结,针对公司的诉讼案件铺天盖地。
从荣誉巅峰到一地鸡毛仿佛是一夜之间。
“远程从头到尾就是玩资本运作,靠代理商的关系,用公立医院的名声,套租赁公司的钱,让这三方来围着他转,这是个很高明的手段。”已从远程视界离职的前员工方泽(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问题的苗头早已出现,2017年年初,远程视界资金链骤紧。公司以筹备上市要封账为理由,不再支付设备租金,不再向北京医生专家支付报酬,代理商和员工的奖金更是扣住不发。
“头两年还不错,设备也到了,他们(远程视界)支付了租赁款,承诺设备给免费使用,”2014年起与公司合作的河北承德平泉市医院的王院长说,“2017年下半年开始不行了,耳鼻喉诊疗台迟迟到不了,专家也没有过来。”
实际上,同仁医院、安贞医院、阜外医院、宣武医院等多家北京大医院都在去年先后与远程视界终止了合作。
“北京专家的报酬开头还给一些,后来就欠着,可能欠同仁医院有两三千万元。”方泽说,“一些医院拒绝合作以后,公司又不断找新的三甲医院来接手。”
资金吃紧并没有让远程视界放慢脚步,公司反而变本加厉,深入区县跑马圈地,加速从融资租赁公司套取资金。
“我们到现在一毛钱设备都没看到。为了放设备,把一栋楼都装修好了,还掏钱送医生到阜外医院去培训,结果回来没有设备,做不了手术。”前述湖南县级医院蔡院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该医院于2017年4月与远程视界签约心血管项目,设备总金额约3000万元。可一个月后,远程视界就称资金链出现问题,拒绝支付租金和发货。
前述黑龙江医院也在去年签约远程视界,脑卒中、耳鼻喉两项设备款一共4930万元。
“我们按照公司的要求建好了场地,结果只收到了一个联想牌的低端电脑和里面一些软件。远程说资金链断裂了,不给交租金。”院长李翔告诉记者,租赁公司随之申请冻结了医院账户,要求医院承担每个月150万元的租金。
迫于租赁公司、医院、代理商的压力,远程视界今年频频发布澄清公告。
5月25日,远程视界发布《北京远程视界集团股东调集资金解决问题》,承认了资金链紧张,但表示“出现还款困难的医院仅约60家,经过磋商,已经解决了八成以上的设备租赁公司和医院出现的逾期问题。”
7月5日,远程视界宣布组成临时股东管委会以清查和处分公司资产。大股东、董事长韩春善出局,副董事长曲明光任管委会主任委员,其他成员除了公司员工持股平台,还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如杉杉股份(600884.SH)控股的穗甬控股有限公司、国开行旗下的国开科技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等。
与此同时,银河生物也宣告终止收购远程视界子公司。根据公司公告,此前银河生物支付给远程视界的3亿元收购订金存在退不回来的风险。
把远程视界从租赁公司套取的资金、代理商代理费、医院回款、供应商欠款以及中小股东的投资款统统加起来,远程视界吸纳的资金在百亿元级,这些钱都去哪了呢?
8月15日,远程视界因为拖欠租金,于北京益园的最后一处办公地也被物业关闭。
医院、租赁谁来背锅?
远程视界关门大吉了,却留下一片狼藉。
究竟有多少家医院卷入其中还没有准确的数据。远程视界方面称,共与全国700余家医院合作融资租赁项目。方泽估计在1200家以上,而另一位前远程视界员工汤哲(化名)则认为有900多家。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远程视界在每个地区运营时,通常会选择几家医院进行试点,保证设备、专家供应,然后将周边医院带来参观考察,因此,与其合作的医院往往是连群成片。
多位医院院长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表格,统计了442家与远程视界签了三方设备采购合同但设备未到位的医院,涉及六个科室,总金额高达63.1亿元。
他们绝大部分是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县级公立医院,也有少数地市级医院。2014、2015年签约的医院大部分能收到设备,但是从2016年开始,形势突然扭转。442家医院中,没有设备或者设备不到位的占85%。
由于公司未按承诺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公司合作的38家租赁公司纷纷来到医院索债。大量医院的基本账户被冻结,几乎每天都有租赁公司起诉医院的案例发生。
按照租赁合同,医院是承租人,租赁公司是出租人,远程视界是设备供应方。租赁公司将设备款打到远程视界账上,远程视界采购设备送到医院。虽然远程视界承担无限连带担保责任,但表面上,医院仍是第一还款责任人。
“我们现在天天忙着诉讼保全,把远程和医院都诉了。”华北一家租赁公司医疗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医院吃哑巴亏,但医院有还款实力,现在只能通过医院解决。”
记者梳理公开判例显示,多数裁定都没有采纳医院提供的远程视界承诺垫付的证据和理由,仅以租赁合同判医院败诉。根据合同约定,这类案件都是在租赁公司所在地审理或仲裁。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舒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法院支持了租赁公司的诉求,因为租赁公司拟定的格式合同内容对医院非常不利,很多医院在没有收到设备的情况下,都被要求签了收货确认书。如果只是民事诉讼和仲裁,医院基本上会是败诉方。”
她认为,如果远程视界不能被定性为诈骗,就只能按照民事裁决硬着头皮执行,这将给国有资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目前,警方尚未对远程视界公司相关人员采取强制措施。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在接受远程视界合同诈骗报案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发生,决定不予立案。
“远程视界在签署合同之初就没有履约的诚意,根本没有为设备购买做任何准备。虽然前期铺垫阶段有过成功案例,但这类似于庞氏骗局,欺诈的成分更多。”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维强认为。
而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某地警方调查结果显示,供货厂家并没有收到远程视界发来的供货合同,既没有收到定金,也没有订单。
一家被远程视界拖欠了数百万元设备款的眼科设备厂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只有设备到达医院并调试好能够运行以后,设备商才能收第一笔钱,尾款之后再结清。
然而,所有医院都是在合同签署的当天就开始计算设备租金,即使是在设备没有到位、没有产生收入的情况下。在多个案件的庭审中,远程视界和租赁公司都无法提供设备的唯一序列号、发票,以及进口设备的报关单。
“医院都是做业务,对怎么搞金融不太懂,被蒙骗以后,就一步一步套进去了。”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杜院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远程视界模式即使在租赁行业里都属于创新业务。这种创新中,风险控制环节大大削弱。有了公立医院信用和明星企业的光环,租赁公司的尽职调查流程形同虚设,放款十分轻率。
前述租赁公司人士介绍,租赁公司都是跨地做业务,业务人员在医院可能就待一个多小时,很难真正掌握医院的运营情况。
“都知道远程在玩资本运作,没想到有一天就玩不动了。”该租赁公司人士表示,“我们主要是看远程的资质,他体量很大,觉得跟他玩十个亿肯定没问题,终端又是公立医院。”
远程视界前员工汤哲告诉记者:“我们任务是把租赁公司业务员吃吃喝喝伺候好了,然后送上飞机走,完全没有做调研,只是走过场。如果病床很空,租赁公司会建议把其他病床病人集中起来,方便拍照。实际上远程的项目90%都是不合格的。”
来自多方采访对象都向记者透露,远程视界为了尽可能从租赁公司套取更多资金,会修改医院的财务报表,虚增收入。
按照融资租赁行业的要求,放款额度一般是在医院年收入的20%-35%。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医院都超过这个比例,并且存在多头借款的情形。
对于租赁公司和远程视界之间是否存在私下合作,浙江康安租赁(835319.OC)总经理范卫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租赁公司是真正的损失方,没有动机跟远程勾结套自己的钱。如果设备没到,医院挺冤,但也很无奈。”
范卫强介绍,远程视界模式非常创新,公司2016年底发现公司在替医院垫付租金的情况后,及时停止了与远程视界合作。目前,康安租赁涉及的案件大部分是和医院进行司法调解,有的会根据医院的还款能力将3年租赁期展期至5年。
当运营跟不上梦想的时候,“互联网+医疗”就必将演变成一个金融游戏,成为风险故事。这些公立医院究竟为何被套?这一切是经营不善还是蓄谋骗局?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