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将在4月发布DSN2.0 移动互联网招安P2P
近日,记者从一位接近中国移动的消息人士处获悉,自2008年11月DSN技术白皮书发布以来,中国移动研究院将于今年4月再次发布DSN2.0技术白皮书,而在DSN2.0中,将进一步明晰分布式业务网络的技术架构和具体实施规范。随着DSN2.0技术白皮书的发布,分布式P2P技术构建移动互联网架构的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DSN通过结合P2P等分布式技术,实现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架构。在DSN的支持下,运营商可以建立灵活的、可扩展的、并且能够提供多媒体应用和内容应用的开放性网络能力平台。
电信业的本质是服务,面对竞争和需求的变化,唯有业务和应用创新,才是运营企业获得差异化竞争能力的手段,也已经成为运营企业共同的迫切需求和蓝海市场。新一代承载、控制与业务分离的网络架构,快速的、灵活的业务交付平台也为业务的推陈出新创造了沃土。同时,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则为用户业务的良好感知提供了支持。
为此,《业务网》栏目特别推出“3G业务创新引擎系列”选题,在这个系列中,IMS、SDP、DSN、云计算将成为我们关注的几大关键词,重点解析三大运营商业务网络的构造、升级和演进,深度探讨业务交付平台的标准、应用和产业化进程,从而为读者呈现一张开放的具有持续生命力的业务网络。
无独有偶。两天之内,两大网络设备巨头思科和瞻博网络(JuniperNetworks)先后推出破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流量压力的新产品。首先,瞻博网络推出面向移动网络的全新框架,欲解决移动互联网流量压力;仅隔一天,思科发布新型运营商级路由系统CRS-3,思科表示,CRS-3为未来十年互联网在视频、移动以及其他新型业务领域的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内外运营商移动业务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随着业务的逐步丰富和繁荣也将导致网络不堪重负。例如,因为拥有大量的iPhone用户,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流量已经占据AT&T运营商网络数据流量的80%,AT&T正面临着网络扩容速度落后业务发展速度的窘境。
而这种状况并不是只有AT&T一家运营商会遇到的。据预测,未来,视频业务流量将占据网络流量的80%,这将使得众多运营商都有可能遇到移动网络堵塞。而且,思科预测,2008年-2013年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1%。如何缓解移动互联网流量压力已经成为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国移动创新性地提出了分布式业务网络DSN,希望通过借用P2P技术去构建移动互联网核心网的体系架构,以破解移动互联网流量难题,并为移动互联网构建一张开放的网络,加速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
事实上,P2P曾被运营商视为洪水猛兽,但随着P2P应用的增加,P2P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可观的宽带收入,成为当今互联网上的“杀手级应用”。
中国移动将P2P为其所用,发挥其资源共享优势,构建移动互联网架构,走出了一条创新的技术道路。
部分DSN标准将获批
自DSN1.0白皮书发布以来,中国移动为充分验证此体系架构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测试工作。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网络架构实验室的技术经理彭晋,目前正在负责DSN项目,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和华为、中兴、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原力科技等厂商以及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合作,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DSN的试验网,在其上进行P2P多媒体电话和P2P流媒体业务分发的试验。
“通过在试验网中部署刀片服务器,对其采用P2P算法形成流量处理和自组织网络拓扑的智能机制,并利用现有的核心网基础架构完成呼叫控制,从而在试验网实现了多媒体电话和P2P流媒体业务的应用。根据试验结果,目前单台PC可以支持6万-10万用户的在线使用。”
此外,中国移动正在与沃达丰、Verizon等运营商合作进行分布式业务网络技术架构体系等技术环节的研究。
不同于其他技术标准一般由设备商提出并发起,分布式业务网络理念由中国移动发起,为此,中国移动分别向ITU、3GPP和IETF提交了DSN的分项标准。彭晋告诉记者,中国移动目前向ITU提交的三项标准,另有中国电(600795,股吧)信提交一项标准。其中有DSN的需求规范标准即将获得报批。DSN的关键技术和IMS的相结合的需求标准在3GPP进展顺利,将在年内报批。
“随着DSN两项标准的报批,将为分布式网络架构体系的研究带来更加标准化的规范,有利于业界对这项技术的研究以及DSN的产业化进程。”彭晋说。
电信专家侯自强对中国移动的分布式业务网络架构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认同,他称DSN的发布是中国移动的一种“新政”政策。“中国移动发布DSN打破了原有电信专网的技术壁垒,走出了一条创新的技术道路。”
他进一步补充说,分布式管理和支撑环境是应对未来移动互联网和网络新媒体的需求。目前DSN的概念尚在发展演化中,但是保持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是非常重要的,DSN应该能够支持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从今天的P2P流媒体,各种Web2.0应用到未来的网络新媒体、Web3.0语义网。
向IMS渗透
在中国移动核心网的规划路线中,CM-IMS和DSN成为未来网络演进过程中的两种技术体系架构。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完成CM-IMS核心网设备的招标工作,正在进行CM-IMS业务平台的招标工作,随之中国移动将展开CM-IMS商用部署工作。
而DSN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将分布式技术和IMS相结合,逐步实现从IMS业务的分布式特性到IMS节点的分布式特性,为用户提供一致性的业务体验。
“虽然IMS具有分布式特点、接入无关的特性和标准开放的业务控制接口。但相对于互联网业务架构的简易性和低成本,IMS本身仍存在一些优化和增强之处,如架构相对复杂。为此,中国移动改善了国际IMS标准,提出CM-IMS标准体系,并研究将其和分布式技术相结合的关键技术,一方面提高IMS核心网的业务网络能力,一方面为核心网向DSN演进做准备。”彭晋告诉记者。
DSN发布之初,在引起业界不小反响的同时也遭到了来自一些业内专家的质疑。在他们看来,采用移动P2P技术将颠覆现有的移动核心网架构,不仅浪费运营商的现有投资,而且如此大刀阔斧的一项工程未必可以取得成功那个。
对此,侯自强告诉记者,DSN的思想不是要抛弃原有的核心网络,反而是要继续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并在其之上建立一张重叠网,即将具备DSN功能的节点通过在核心网中部署智能节点来实现,实现业务控制的功能。而DSN提供的业务能力将以软件组件的方式实现,从而能够灵活地支持各种移动互联网业务场景。
封闭走向开放
事实上,中国移动提出DSN并不仅仅是为了缓解移动网络的流量压力,中国移动更希望通过DSN的研究去建立一张开放性的网络,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业务。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在2009移动互联网研讨会上表示,从网络的发展轨迹来看,Internet和移动通信网络逐步融合是必然趋势。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围绕话音业务为核心进行设计和优化的,而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是要以Internet为核心进行设计和优化,这意味着运营商必须提供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和业务应用环境,让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用户等产业链的参与者都可以参与到业务设计中。
而在过去,运营商通过在开放互联网之上建设“有墙花园”来实现数据增值业务可管理可运营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运营商的业务创新能力。
特别是随着无线接入网络带宽的提升和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和PC的功能日益趋同,自营业务和开放互联网业务在服务和内容上逐步趋同,以及通道资费水平趋同,这些变化给“有墙花园”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有墙花园”模式下,由于受到现有数据业务网络架构的多方面制约,当一些新型业务上线时,往往需要对业务的落地实施方案进行特别的研究。而为了满足上线时间的紧迫性要求,往往只能提出临时或局部的解决办法,原有的业务网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其无序性和局限性,对低成本、高效率的业务部署和业务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DSN采用分布式P2P技术,其架构理念就是要保持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在DSN的支持下,运营商可以建立可扩展的、并且能够提供多媒体应用和内容应用的开放网络能力平台,从而帮助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从“有墙花园”向“开放花园”转变。
随着DSN的成熟,中国移动或可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
链接 DSN业务能力 3.0
DSN是一个面向电信业务和Internet业务的体系架构和基础平台,因此DSN的设计和实现应当面向主流的电信网和Internet应用,并且能够为未来更多业务的快速开发和部署提供便利的平台。
第一阶段:DSN将主要面向对支持大规模VoIP业务和IM业务的支持,重点实现多媒体电话,包括:
基本的语音/视频呼叫;
补充业务:支持IMSMMTel中所定义的所有补充业务;
增值业务:包括多媒体彩铃、多媒体彩像等业务;
IM通信:包括呈现、群组管理、即时消息和PoC业务。
第二阶段:DSN将支持面向大规模用户的实时文件下载和分发业务,主要实现视频直播业务和视频点播业务所需网络能力。
第三阶段:以DSN为一个平台,通过采用灵活创新的技术实现对在线游戏、电子商务、Web2.0等更多移动互联网业务所需网络能力的支持。
■案例解析
用P2P技术实现“移动播客”业务
业务名称:移动播客
移动播客是以网络手机(主要是3G手机)为制作、接收和发布播客节目的载体,利用移动网,接收和发布播客信息的一种新型跨媒体传播方式,代表播客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它整合了手机和播客传播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变人们进入和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带来又一场无线网络革命。
应用场景:用户使用手机终端拍摄视频后,好友通过“移动播客”业务实现内容共享。
实现方式:在移动互联网中通过引入P2P代理服务器实现此项应用。
实现流程:假设用户A开通了“移动播客”业务,把自己拍摄的一些视频片段进行共享,用户A现在希望他手机通信录中的好友B可以欣赏自己的杰作。于是,用户A通过手机中的P2P软件发送请求,P2P代理服务器收到用户A的请求后,去网络中查询用户B的状态,如果用户B尚未进行P2P激活,可以发起网络侧的P2P激活,然后将用户B获得的IP地址发送给用户A,同时将用户A的请求发送给用户B,用户B收到用户A请求欣赏个人播客的通知后,通过自己的手机终端可以看到A拍摄的视频。
假设有多个用户都要欣赏用户A的“移动播客”中的内容,而用户A的终端由于处理能力限制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根据P2P网络的管理和调度机制,移动P2P代理服务器会将这些用户的请求发送到已经访问过“移动播客”业务的用户(例如用户B),由他作为服务提供方来满足部分业务请求。
同时,固定互联网的用户C也可以通过PC的客户端软件,在输入A的手机号码后,利用移动P2P代理服务器的协议转换和代理功能,以同样的方式来欣赏A的“移动播客”中的内容,实现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P2P业务的融合。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