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生产知识
光伏发电成本分析
如果说去年推出的“光电建筑一体化计划”和“金太阳工程”只是为中国光伏应用这场“盛宴”端上两道开胃小菜的话,那么最快今年年内推出的《上网电价法》无疑是“盛宴”开席后必不可缺的正餐。
作为全球最主流的政府补贴光伏应用模式,一个固定的上网电价政策有助于建立长期明确的规划,让所有的光伏企业、投资者或其他参与方能明确判断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从而有信心进一步向这一领域投资。在发达国家,上网电价政策的推出通常是当地光伏应用市场正式启动乃至蓬勃发展的标志。
但对中国来说,从去年起就开始传闻要推的上网电价政策至今未出,令国内光伏应用的前景仍然云山雾绕。
一位权威人士近期向上海证券报透露,有关部门目前采取的是复制当年确定风电上网电价的做法,即通过招标来考量光伏企业的成本底线,再据此确认光伏上网电价的合理区间。据称,目前有关部门的“心理价位”仍在去年敦煌项目招标电价——1.09元/千瓦时左右,但多数光伏企业的“心理价位”却高于这一水平。
为了解当前国内光伏产业的真实成本,本报记者花费数月对国内近十家主要光伏制造商进行一番摸底调查,从中了解到,国内少数薄膜电池企业已能承受1元/千瓦时以下的上网电价,其发电成本可低至0.8元/千瓦时;而多数晶体硅电池企业的成本仍相对高昂,故希望国家将标杆电价定在1.2至1.3元以上,最高的则希望定在1.5元/千瓦时。
1元上网电价时代有望提前到来
去年,中国相继推出“光电建筑一体化计划”和“金太阳工程”,宣告了补贴光伏应用的大门在国内首次开启,令业界一度雀跃。但很快,人们发现由于补贴量有限,加上审批环节冗长,上述两项政策难以真正承载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重任。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上述项目申报过程中有不少企业都有虚报成本和造假之嫌,甚至出现一些企业采购不合格产品“以次充好”的情形,使得补贴计划在实施中“走样”。
而在多数专家看来,无论光电建筑一体化还是金太阳工程都只是“权宜之计”,能否实现上网发电才是决定国内光伏市场是否真正启动的关键步骤。
“其实在欧洲,基本都采取电价补贴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容易操作,而且很透明。”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对本报记者说。
但实现光伏上网发电的一大难点在于政府给多少上网电价:这个价格不能太高,越高则意味着消费者负担越重;但也不能太低,越低则光伏企业参与积极性越小。
为探寻国内光伏发电的成本底线,国家去年曾对敦煌10兆瓦太阳能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下称“敦煌项目”)实施招标,结果有企业投出了0.69元/千瓦时的超低价,引发业界哗然。尽管中央最后确定了1.09/千瓦时的中标价,但关于光伏上网的成本之争始终未曾熄火。
事实上,中国迄今仍未推出这项政策的首要原因也在于此。
但时过境迁。在金融海啸的冲刷下,光伏成本已一降再降。以光伏业一直期待达到的每度电1元的上网电价目标为例:去年4月,业内13家主要光伏企业发布《洛阳宣言》时还预计要到2012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在本报记者的此番调查中,已有企业表示,今年的光伏发电成本可降至0.8元/千瓦时,由此可承受1元/千瓦时左右的标杆上网电价。
这意味着,国家出台上网电价政策的时机也已接近成熟。
上网电价:薄膜PK晶体硅
众所周知,全球光伏产业大致可分为晶体硅和薄膜两大阵营,其中,前者以德国的Q-cells、中国的尚德电力、阿特斯等为代表,后者的代表企业则是美国的第一太阳能(FirstSolar)、中国的天威薄膜、强生光电等。
由于技术路线、原料用量不同,这两大阵营在成本、转换率、发电量等方面各有擅长,继而导致上网电价的承受力亦有很大差异。
据本报记者调查,目前国内晶体硅电池生产商的上网发电成本多数仍在1元/千瓦时以上,其希望国家出台的标杆电价最少在1.2至1.3元/千瓦时,最高则达1.5元/千瓦时。
光伏领军人物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指出,“如果即将出台的上网电价管理办法能把光伏上网电价定在每度电1.2元或1.3元,那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在这一电价水平下,光伏企业的利润仍比较稀薄甚至仅仅只能打平,但至少这是对光伏产业的积极支持。”施正荣说。
记者注意到,施正荣此番所提到的上述电价水平已比去年敦煌项目招标时他所希望的标杆电价有所下浮。当时,这位光伏“一哥”曾公开表示,上网电价低于1.44元/千瓦时的项目不做。
大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太阳能项目开发办主任郑玉文则向本报记者表示,“上网电价还是应该在1.5元/千瓦时比较合理。对投资商来说,至少在1.5元左右才能保本。”
而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曾建议,“初期收购电价,可据地区光照条件差异,定为1.2至1.5元/千瓦时,然后逐年下调。”
不过,上述在晶体硅电池企业看来似乎勉为其难才能达到的电价成本线,对一些薄膜电池企业似乎轻而易举就能触及。
“今年我们建造的光伏电站,发电成本不会超过0.80元/千瓦时,今年投标价也会在每度电1元以内。”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国家在税收政策上进行调整,在建设光伏电站贷款利率上给予扶持,今年建造电站的成本就可以做到0.70元/千瓦时,2012年甚至可做到每度电0.50至0.55元。
铂阳精工董事长彭立斌也指出,按照现有的技术,该公司生产的薄膜电池可以做到将成本降到1元/千瓦时左右的水平。
“薄膜电池肯定比晶体硅电池能承受更低的上网电价。”正泰太阳能科技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对本报记者说,希望未来标杆电价在1.2-1.3元/千瓦时左右。
“无论国家把光伏标杆电价定得多么低,我们都得承受。”尽管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学不愿透露公司的发电成本,但也在话语中透出了有能力承受低上网电价的底气。
光伏发电成本探秘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一座地面光伏发电站的成本组成大致可分为光伏组件、逆变和输配电、电站建设安装、土地价格几个部分,此外还有电网接入费用、道路费用、财务费用、运营费用、项目申报材料编制和设计费用等。
这其中,光伏组件主要分为晶体硅组件和薄膜组件两大类。前者目前仍占据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综合成本比后者高很多。而薄膜电池之所以能在光伏市场上异军突起也是得益于其成本优势,如美国第一太阳能就被业界公认为全球光伏组件成本最低。
“事实上,国内光伏组件成本高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设备制造商利润虚高,组件制造设备价格昂贵。同时,原料价格也虚高,粘合膜、超白玻璃等材料的生产商利润都在一倍以上。此外,也不排除一些组件生产和电站安装企业希望通过炒作来抬高补贴。”沙晓林说,“这种情况下,晶体硅组件建设电站的发电成本可能比薄膜要高出30至40%”。
在他看来,高的电价补贴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利于促进行业竞争和进步。而目前在中国建设光伏电站的上网电价,已到了一个政府、光伏企业、电网可以接受、形成共识的时候。
而晶体硅组件企业则将高成本归咎于逆变器等设备。“其实组件仅占系统总成本的30至40%。更大一块成本还在于逆变器、变压器和安装。因此,让太阳能发电达到1块钱1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光伏组件企业的责任,也是整个行业的责任。”苏州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则认为,上网电价应该让光伏企业在成本上有合理的利润,否则企业就没有积极性。
他同时指出,目前有的光伏企业的确可以做到发电成本在1元/千瓦时以下,但还需要合理的利润和管理费用才能得出最终的招标结果,“作为新兴产业,光伏目前还处在需要政府鼓励发展的‘婴儿’阶段,还未到成熟期,暂时不能像彩电一样依靠价格战和微利就能够生存”。
记者随后从一位接近高层的权威人士处了解到,目前中央仍倾向于1.09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但由于多数企业的“心理价位”高于这一水平,国家还是会继续采取特许招标的方式来估测光伏发电的合理电价。为此,国家已确定今年在西部八省再各批一到两个示范工程,最终将根据这些工程的招标结果确定上网电价。
赛维LDK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佟兴雪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预测,国家可能在1.09元的基础上增加一两角作为最后的上网电价。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