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需要透明窗口显示

汽车电子

2381人已加入

描述

Jason Thompson,德州仪器DLP 汽车显示经理

现如今,驾驶员可以通过使用信号灯和打手势等多种方式与其他驾驶员和行人进行沟通。但是,如果汽车是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呢?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崛起,驾驶员向其他驾驶员和行人传递有价值的车辆信息的信号需要进一步扩展,以促进汽车和行人之间更好地沟通。无人驾驶汽车将需要更多高效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和意图,对此,显示技术将成为车辆与周围车辆和行人之间沟通的关键接口。

目前,汽车上配备的显示有很多种,但很少有显示能实现汽车与周围环境进行通信的功能。而透明窗口显示可能会成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多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透明窗口显示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车辆的性能,以便道路上任何车辆的驾驶员、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能够在和自动驾驶汽车共用道路时理解车辆示意。

信号标志将无处不在

交通信号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有手势和木制标志。随着城市中心的发展,为了应对更多彼此需要“交流”的汽车、公交车、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交通指示灯也随之激增。然而,不同驾驶员之间或驾驶员与行人之间的通信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看到汽车的信号从手势信号演变成了光信号。转向灯已成为如今驾驶员都知晓的术语,车灯闪烁时,每个人都能明白驾驶员的意图。

到目前为止,驾驶员必须通过手动打开闪光灯来发出信号。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汽车配备传感器来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馈送信号,这些传感器可以自动发出意图信号,这样一来,驾驶员则无需再手动发送信号。即便今天的汽车和公共汽车上都具备这些功能,但有时候交流可以归结为眼神交流和手势,比如在人行横道上向行人挥手,而这是无人驾驶汽车做不到的。

无人驾驶汽车和自动驾驶公交的到来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扩展汽车用来传递意图的信号,还要扩大汽车用来传递信息的表面。例如,数字显示的使用能够使无人驾驶汽车明确示意行人“先行”。但是,在多个位置给普通汽车贴上外部标志会增加很多复杂性——从占用车辆外部空间到增加整个车辆的布线数量等。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车辆可以使用多个表面,如车窗可用于显示意图。适应于汽车行业的投影显示技术与新的透明薄膜相结合,使得可以使用车辆的现有车窗提供多种通信选择。由于这些新型显示能够通过车窗向驾驶员、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展示意图,从而使我们能够适应无人驾驶汽车。

透明窗口显示技术即将用于车道

适用于汽车行业的透明显示解决方案拥有巨大的潜力,能够通过在车窗表面显示详细的图像和文本来解决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通信难题,例如,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发出的行走信号都可以被其他的驾驶员和行人看到。

如图1所示,通过在侧窗、后窗或前窗安装小型汽车级投影仪,即可使用车窗显示关键信息。嵌入车窗层的透明薄膜材料可以向驾驶员、骑自行车的人或行人显示信息。

图1:基于投影仪的透明窗口显示器设置的示意图

基于投影仪的技术已被用来提高驾驶体验。这种技术通过在挡风玻璃上显示信息,为增强现实(AR)抬头显示器(HUD)提供动力,从而在驾驶员将视线集中在道路上视为他们提供关键信息。

现在,相同的光学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将现有的车窗基础设施实现显示功能,但如果不需要,它仍然是一个功能齐全的车窗。从审美角度上来说,您仍然可以拥有一辆外观漂亮的汽车,而且从功率上来说,您不需要使显示设备一直处于运行状态。

照亮前方道路

透明窗口显示最可能实现的应用非常简单,那就是与其他驾驶员和行人共享信息以增强当前的信号。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可能。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普及之前,透明窗口显示就可以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增强当今的信号技术和手势。

出租车服务最有可能率先体验透明窗口显示,而且车窗显示器能够让乘客们清楚地知道他们的车来了。

公共汽车也有大量的信息可以分享,可将其意图分享给道路上的其他车辆、公共汽车站的车辆和车上现有的乘客,例如路线下一站的详细信息,或者后挡风玻璃上点亮的停车标志。透明窗口显示也可能成为传达天气警报和其他紧急通知的重要通信渠道。

除了分享出行和意图信息外,公共汽车和出租车都可以显示动态广告,其与使用车窗作为媒介的静态显示器相比更易于改变。这些新一代广告显示屏不仅易于编程,还可以通过使用车辆的GPS数据来向特定区域的人们投放更多广告来提高创收能力,这可以使共用指定车辆的新乘客受益。广告也可以投放给车内人员,通过在出租车以及酒店和机场班车上投放旅游信息和资讯娱乐节目来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

而且事实是,机器人出租车和自动公交已经离我们不远了。一旦无人驾驶车辆开始上路,我们就必须扩展能够在驾驶员、行人和骑自行车者之间传达意图的语言,以保持最佳的交通流量和安全性。透明窗口显示器提供了一种强大、非干扰性的方式来增强当今车辆的性能,并使未来的车辆能够传递意图——即使车上无人驾驶时也是如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