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Hz频段操作的规范将促进无线接入系统行业的发展

移动通信

308人已加入

描述

ITU在2003年WRC-03大会上做出了允许无线接入系统(WAS/RLAN)在一定规范条件下在5GHz频段操作的决定。该决定在缓解2.4G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频谱资源紧张的同时,显著促进了无线接入系统行业的发展。自2003年以来,无线接入系统的需求进一步增长,各国针对各自国内情况也出台了不同的国内法规,比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2004年颁布法规,允许无线接入系统在5150-5250MHz频段以最大4W的等效功率通量密度(e.i.r.p.)在室外操作,日本于2008年发布相关法规,允许无线接入系统在5150-5250MHz频段以最大1W的等效功率通量密度在室外操作,这些法规都偏离了ITU在2003年为无线接入系统设定的操作条件,5G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的使用在国际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为此,ITU在2015年WRC-15大会上决定在WRC-19上设立一项议题,研究如何应对无线接入系统在5GHz频段新的使用需求,并重新规范相关的使用条件。

经过四年的研究分析,本届大会上,各国首先在5250-5350MHz、5350-5470MHz和5850-5925MHz频段达成了共识,即这些频段无线接入系统与现有的航空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定位、卫星固定业务等兼容十分困难,这些频段现有的规则应维持不变。另一个无线接入系统在用的频段5725-5850MHz,虽有部分国家提出将此频段无线接入系统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但由于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未能获得大会认可。

争议的焦点逐渐汇集到5150-5250MHz频段。这个频段由于存在卫星固定业务、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和航空移动业务,在WRC-03大会上就曾是一个争议频段,由于当时没有有效的干扰缓解手段,最终做出了仅允许无线接入系统以200mW的等效功率通量密度在室内使用以保护同频段其他业务的决定。经过16年的发展,不论是无线接入系统设备的技术形态还是应用场景已与当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无线接入系统的功率在不断增大,体育场、公园、大型商圈等各类室外的使用场景在不断增多,原有的规则已越来越不适应无线接入系统的发展需求。但另一方面,该频段的卫星固定等业务仍将长期发展,包括我国北斗在内的一些卫星系统已将此频段规划为未来馈线链路的使用频段。无线接入系统的室外操作与该频段其他业务特别是卫星固定业务间的矛盾仍然不可调和。

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依据技术分析结论说话。本研究周期,中、美、日、法、俄等国向ITU提交了多份共存分析报告,虽然各国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要想实现室外无线接入系统与现有业务的共存,必须对室外无线接入系统的数量进行控制。本次大会上,在该频段的讨论陷入僵局之际,我国代表牢牢抓住这一点,提出了采用登记注册、台站许可等方法控制室外无线接入系统设备数量不得超过同频段无线接入系统设备总数2%的限制条件,在经过一番激烈交锋后,获得了参会各国代表的一致认可,最终相关条件写入了新修改的《无线电规则》中,在解决了该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室外使用需求的同时,也为卫星固定等同频段业务提供了充分的保护措施。

5G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使用规范的最终解决,不仅为该频段无线接入系统的使用提供了长期的解决方案,也确保了现有业务未来不会受到室外无线接入系统的干扰影响,可继续将相关频段作为稳定可靠的频谱资源加以使用,将助力我国卫星通信、航空导航、航空通信等产业的长远发展。
责任编辑;z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