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再热裂纹的机理_防止再热裂纹产生的方法

焊接与组装

181人已加入

描述

  焊接再热裂纹的机理

  再热裂纹的形成,简单来说就是晶内由于强化强度很大而晶界强度较弱,在焊后热处理时,应力松弛时的形变集中加在了晶界上,一旦晶界应变超出了晶界的强度极限时,会导致沿晶界开裂产生裂纹。

  (1)再热裂纹形成的内因焊接时,熔合线附近的热影响区被加热到1200℃左右,尤其是厚板多次被加热后,晶粒粗大,而在冷却时强碳化物析出较慢,同样在埋弧焊时,由于线能量较大,焊缝中间的晶粒也较粗大,在随后的SR处理(480~680℃)过程中,碳化物(V4C3、NbC、MoC等)在晶内弥散沉淀,从而强化了晶内(晶内热强性好),使热处理时,应力松弛时的应变集中加载在晶界上;晶粒粗大,使承载应变的晶界数锐减,同样应变单位晶界应变量大大增加;另外,在焊后SR处理时,低熔点杂质及B、Sb、Sn、As等微量元素偏析于晶界,减弱了晶界的塑性,应变超过晶界的塑性极限就形成开裂。

  (2)再热裂纹形成的外因上面简述了再热裂纹的内因,但要产生再热裂纹还需要外因的存在,外因的产生应该从焊接残余应力和膨胀应力两个部分来考虑。

  焊后消应力热处理时,焊接残余应力通过松弛蠕变变形得以降低,当材料的变形难以满足这种变形要求时,就会产生裂纹。在焊接区,低熔点化合物、偏析及粗晶脆化区的存在,由于晶界强度、韧性不足,不能抵抗蠕变膨胀变形而产生裂纹失效。

  蠕变变形,实际上是一个受热膨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产生膨胀拉应力,来抵消一部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压应力,当冷却收缩时产生收缩力来抵消部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从而使应力峰值降低。因此,在焊接区内微缺陷气孔、夹渣等应力集中区,当膨胀力与该区应力叠加后产生高峰值的拉应力,峰值大于材料的强度值时,原来维持不失效的平衡将被打破而产生裂纹。这些应力集中的区域应力分布的状态很复杂,受厚度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受周围是否有接管等拘束的不同而不同。比如,该种缺陷处于V型坡口焊接时的下部,这些缺陷受的是拉应力,处于上方时,受的是压应力。这也是很多再热裂纹多存在于焊接区的根部的原因。复合堆焊过渡层由于是异种钢的焊接,组织非常复杂,又处于拉应力的区域,故产生的再热裂纹的倾向也是很大的。

  

  防止再热裂纹产生的方法

  1、正确选择焊接材料

  一般V是引起再热裂纹的主要因素,Mo仅次于V,而当V和Mo同时加入时则极为有害。因此,低合金钢中Cr-Mo-V钢的再热裂纹倾向最大!

  2、工艺措施

  正确选择匹配的焊接材料。选用低匹配的焊接材料可以降低焊缝强度,同时可以减轻热影响区金属塑性应变的集中程度,因而有利于降低再热裂纹的敏感性。进行适当的预热,是防止再热裂纹产生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预热温度应比推荐温度高50~100℃。如焊后及时进行热处理,预热温度可适当降低。

  选择适当的焊接热输入,焊接热输入的影响比较复杂,与钢中成分、热影响区组织状态及残余应力等有关。采用回火焊道,有助于细化热影响区晶粒。并减少应力集中,从而减少再热裂纹倾向。减少缺陷的产生,如咬边及根部未焊透等缺陷是应力集中源,防止这类缺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再热裂纹的产生。再如减少焊缝余高或将于高磨平可以明显减少热影响区的应力集中。

  焊后热处理,低合金钢存在着再热裂纹最敏感的温度范围,如果能避开这一范围,就能防止再热开裂的产生,但前提是应能满足改善组织或消除应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保证金属材料强度性能的同时,应适当提高消除应力的退火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注意再热裂纹敏感区的冷却速度,尽量使热处理工艺规范避开或减少再热裂纹敏感区的停留,做到万无一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