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智能来共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

636人已加入

描述

  今年两会期间,“新基建”“人工智能”持续火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此外,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交了“新基建”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建议。如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建议,应结合5G、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和科技能力;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提到“加快打造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教授曹和平表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体系初见雏形,全面启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机已到来。随着新技术红利逐步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组成内容之一,对于赋能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释放新基建活力

  国家发改委此前明确的“新基建”范围中,将“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纳入信息基础设施。随着中央提出要加快新基建的建设进度,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将步入更快发展阶段。

  实际上,从2017年至2019年,人工智能已连续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虽然未直接提及人工智能,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亮相”。作为新基建的代表性技术之一,近几年来,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也证明了人工智能有望成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有很强的“头雁效应”,天然具备基础性、公共性和外部性,广泛赋能各行业,使得其变得越来越基础设施化,可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

  李彦宏表示,各种应用开发平台、开放的深度学习框架及通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正成为这个时代新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领域,需要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更好地协同。他在建议中提及,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正在成为拉动智能交通发展的新引擎。

  不止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人工智能在疫情监测分析、人员物资管控、医疗救治、药品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智能机器人走进医院、隔离区,送物送药,导医导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据了解,京东数科的疫情问询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大展身手。这类机器人可依照国家卫健委等官方公开信息,深度学习有关疫情的专业知识,准确无误地回答居民疫情防控的相关问题。疫情问询机器人先后加入了陕西榆林市信用办、联通集团、四川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约60家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助力金融机构智能化转型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项新型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从智能生物识别和模型算法策略,到深度学习和策略研究,各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或服务不断出现,改造和重塑了诸多传统金融业务。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催化了金融机构加速线上展业。“无接触式”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技术和数据驱动业务的优势,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可以预期,金融机构智能化、数字化将再一次迎来跨越式发展契机。

  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银行保险机构,信托、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非银金融机构,抑或是天生具备科技基因的金融科技公司,近两年来都在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投入力度,推动自身业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如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其智能服务机器人已累计覆盖超过880万人,累计实现超过2191亿元的投资额转化。陆金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将端对端地重塑金融行业的价值链条,看好AI等智能技术在个性化服务普惠大众和实现稳健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就财富管理领域而言,人工智能赋能将带来更精准的客户判断、对产品和投资组合的实时及全生命周期管理、个性化智慧顾问服务和更极致的数字化客户体验。

  警惕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一方面,人工智能、5G等数字化信息设施的发展可以从本质上提升金融行业的效率和价值,但同时智能化技术也带来新风险、新挑战,包括数据的安全因素、AI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可问责性,技术带来的新型欺诈等。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在释放人工智能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要警惕技术本身带来的新挑战。

  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提到,有委员建议在加快新技术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

  实际上,现行政策对人工智能合成技术的规定较为笼统,未涉及对技术滥用的规制,同时缺乏分类指导。此外,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尚未建立。《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已有政协委员针对人工智能监管提出相应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建议,通过立法实施分类监管,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精准施策,防止技术滥用,此外,加快制定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王小川认为,在法制框架内,人工智能将拥有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它在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智能化方向转型中的作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