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超连续谱光源研究进展

描述

高功率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的超连续谱光源在光电对抗、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和高光谱激光雷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最近几年,涌现了一些用于产生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的新方法,推动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进一步发展。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和南湖之光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在《光学学报》期刊上发表了以“高功率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超连续谱光源研究进展”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江丽。

本文从主振荡功率放大结构、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以及多路非相干合成这三种用于高功率超连续谱产生的主流方案出发,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有代表性的高功率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超连续谱的研究进展,并综合分析了这三种方案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高功率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超连续谱光源研究进展

基于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结构产生高功率超连续谱方案的研究进展

主振荡功率放大结构是光纤激光器用来功率提升的一种典型结构,一般由一个种子激光器和多级光纤放大器组成。基于MOPA结构的高功率超连续谱激光光源通常先由多级光纤放大器对脉冲种子进行功率放大,然后再去泵浦一段非线性光纤产生超连续谱。光子晶体光纤(PCF)由于其高非线性和独特的色散调控能力,被广泛用于产生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的超连续谱光源中。然而,为了能实现超连续谱短波部分有效的增强,PCF的纤芯尺寸通常被设计得非常小,这使得它本身难以承受较高的功率以及它与泵浦光纤激光器的尾纤之间存在着模场失配。因此,研究者们开始采用多芯PCF、级联PCF以及长拉锥PCF等方法在取得合适的短波拓展的同时增加其有效模场面积。

2018年,本课题组齐雪等人采用一个放大的1016 nm脉冲激光泵浦源和一段七芯PCF用于产生高功率可见光超连续谱,图1显示了具体实验装置。频率倍增后的1016 nm脉冲种子源被注入到三级掺镱光纤放大器后功率提升到了114 W,随后通过一个模场适配器(耦合效率为84%,即从泵浦激光器耦合到七芯PCF的效率)将泵浦脉冲激光注入到一段七芯的PCF中实现高功率可见光超连续谱的产生。该光纤的零色散点为991 nm,相应的横截面显示在图2(a)中,由于多芯的结构增加了其模场直径(8.5 μm)使得其耦合效率相对较高从而可以承受更高的泵浦功率。最终在最大泵浦功率下获得了80 W的可见光增强超连续谱输出,光谱范围350-2400 nm。该光纤仍具有进一步提升输出功率的潜力,但1016 nm脉冲泵浦源的功率不足限制了该超连续谱功率的进一步提升。2020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董克攻团队的张昊宇等人基于MOPA结构对种子源进行功率提升并通过泵浦级联PCF(即泵浦激光先注入PCF1中,随后将输出的激光再注入进PCF2中输出)实现了平均输出功率为104W、光谱范围覆盖370-2400 nm的可见光超连续谱输出。

其中,泵浦激光耦合进PCF1的耦合效率为63.7 %。级联的PCF1和PCF2的零色散点和纤芯直径分别为1040 nm、4.8 μm和900 nm、3 μm,其光纤横截面分别如图2(b)和2(c)所示。级联PCF和长拉锥PCF本质上都是通过增大泵浦注入端的有效模场面积来提高注入泵浦功率,而输出端通常具有较小的纤芯尺寸来实现有效短波拓展,相比而言,长拉锥光纤不存在两种PCF 熔接带来的熔接损耗问题,更有利于功率的提升。2021年,该课题组为了进一步提升功率并保证短波的拓展,在保持泵浦系统不变的前提下,将级联PCF更换为一段长拉锥的PCF,图2(d)-2(f)显示了其基本结构和光纤横截面,沿传输方向该拉锥PCF包含三个部分: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为长度2 m、5 m的均匀部分,中间是纤芯直径从4.2 μm减小到3.3 μm、长度为7 m、零色散点从1016 nm 减小到975 nm的锥形部分。最终,在942 W的泵浦功率下获得了光谱范围为390-2400 nm、平均功率为314.7 W的超连续谱。

光纤激光器

图1 基于MOPA结构的七芯PCF高功率可见光超连续谱产生实验装置图。MFA:模场适配器

光纤激光器

图2 几种PCF的光纤截面。(a)七芯PCF;(b)-(c)级联PCF;(d)-(f)长拉锥PCF

由于PCF的模场直径比较小,基于PCF和MOPA结构的超连续谱方案在提升超连续谱功率方面总是有限的。相对而言,多模光纤具有更高的功率承受能力。相比于阶跃折射率多模光纤而言,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GRIN MMF)由于具有独特性能在近几年备受关注。首先,GRIN MMF具有较低的克尔自清洁的阈值,这是因为其周期性振荡引起的周期性折射率光栅将更多的能量从高阶模式转换为基阶模式。在超连续谱产生方面,其克尔效应和拉曼效应的共同作用能实现高斯光束输出。其次,对于在正常色散区传播的高峰值泵浦脉冲而言,非线性折射率光栅将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产生一系列较强的准相位匹配四波混频(又称几何参数不稳定性,GPI)边带。这些特性使得GRIN MMF可以支持高亮度可见光超连续谱产生。

基于GRIN MMF超连续谱的首次报道是通过级联拉曼效应实现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Pourbeyram等人通过在一段GRIN MMF中注入一个532 nm的脉冲获得了光谱覆盖532-1750 nm的超连续谱输出。随着GRINMMF中的GPI效应在2016被首次实验报道,研究者们发现,通过采用1 μm波段的高峰值脉冲光去泵浦GRINMMF光纤,可见光波段会产生一系列的分立峰。利用该效应,研究者们通过采用高峰值的泵浦激光器在该光纤中实现了可以覆盖到可见光波段的超连续谱输出。

上述报道的泵浦激光耦合进光纤的方式均为空间光耦合,直至2022年才首次实现全光纤化。在GRIN MMF中,短波拓展的宽度与泵浦峰值功率成正相关。为了在该光纤中获得高功率宽带的可见光超连续谱输出,需要同时提高泵浦的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因此需要对泵浦系统进行优化设计。2023年,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挺团队通过对系统进行设计,在基于一段四模的GRIN MMF中获得了30 W的超连续谱输出,光谱覆盖400-2400 nm。本课题组从2022年开始研究基于该光纤的全光纤化可见光超连续谱功率提升。图3(a)是基于GRIN MMF的高功率全光纤可见光超连续谱产生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为了获得较高的峰值功率从而实现有效的短波拓展,主放大器采用了大纤芯尺寸的高掺杂增益光纤(30/250 μm,掺杂系数为20 dB/m@ 976 nm)。图3(b)是输出光谱随功率的演化图,为了能更清楚的了解该光纤中影响超连续谱短波拓展的因素,横坐标的波长被转换成频率。图中的虚线是模拟的GPI效应对应的位置。可以看出随着功率增加,GPI边带越来越多,最终在最大泵浦功率下,约有8个GPI边带产生。这些边带结合其他非线性效应如孤子相关的非线性效应和受激拉曼散射等,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平坦的超连续谱。可以看出GPI效应在光谱的短波方向拓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终,在泵浦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分别为162 kW和81 W下,超连续谱的输出平均功率达40.6 W,光谱范围为450->2400 nm,如图3(c)所示,其中内插图是测量的不同波长下以及总的超连续谱的输出光斑,可以看出由于该多模光纤具有光束自清洁效应,使得其所有波长处的光斑均呈现了近高斯的形状。

为了进一步探索其功率提升的潜力,继续增加一级基于30/600 μm的光纤放大器并进行了参数的优化设置,系统结构如图4(a)所示。在泵浦GRIN MMF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分别为72 kW和620 W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输出平均功率为204 W、光谱范围为580-2400 nm的可见光超连续谱,输出光谱如图4(b)所示。该实验证明了该种类型光纤具有高功率承载的能力,后续可以通过在泵浦激光器的主放大器中需要采用更大纤芯尺寸的增益光纤来进一步提升输出功率水平。

光纤激光器

图3 基于GRIN MMF的40W可见光超连续谱。(a)实验装置图;(b)光谱随功率的演化图(横坐标为频率);(c)最终输出的超连续谱光谱。内插图为730 nm、620 nm、532 nm、470 nm和超连续谱的近场光斑图

光纤激光器

图4 基于GRINMMF的204 W可见光超连续谱。(a)实验装置图;(b)最终输出的超连续谱光谱。内插图为730 nm,620 nm以及超连续谱总的近场光斑图

可见光波段超连续谱的产生通常需要特殊的光纤,而对于高功率近红外波段超连续谱产生而言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光纤放大器直接输出超连续谱。该方法不存在泵浦光纤与非线性光纤熔接困难的问题。基于光纤放大器的单波长光纤激光器早已突破了10 kW,因此基于光纤放大器直接输出超连续谱方案在功率提升方面极具潜力。

该方案在2007 被首次提出,随后功率陆续被提升到了70 W和200 W,对应的光谱范围分别为1064-1700 nm和1064-2200 nm。在这些文献中,功率提升和光谱展宽均在增益光纤中实现,这给增益光纤带来了巨大的热负载,使得功率提升越来越困难。

2023年,本课题组过优化方案,将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的输出功率进一步提升到了714 W,光谱范围为690-2350 nm,这是基于该方案目前公开报道的最高功率水平和最宽光谱范围,实验方案如图5(a)所示。在该方案中,最后一级采用了大纤芯的增益光纤并将相应的被动光纤长度加长20 m用于分担部分由光谱展宽带来的热负载。图5(b)和5(c)显示了最后一级被动光纤不同长度下对输出超连续谱光谱和功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知,在20 m的被动光纤长度下,输出光谱和输出功率基本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此外,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输出功率就需要缩短被动光纤的长度,而缩短被动光纤长度会使得光谱展宽不充分,为了使光谱充分展宽就需要进一步增加泵浦功率,从而导致增益光纤的热负载进一步增大。因此,进一步提升该方案的输出功率水平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总体而言,该方案具有实现千瓦级超连续谱输出功率水平的潜力。

光纤激光器

图5 光纤放大器直接输出714 W近红外超连续谱。(a)实验装置图;(b)不同长度下的最优超连续谱以及(c)不同长度下超连续谱输出功率随泵浦功率的演化(1m、20 m、35 m、和50 m)

从上述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进展来看,对于PCF输出高功率可见光波段的超连续谱而言,优化设计PCF的结构参数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然而,PCF与泵浦激光器尾纤的模场失配带来的热负载,以及PCF较小的纤芯直径是该方案进一步功率提升的限制。

对于GRIN MMF光纤而言,其特性非常适合高功率可见光波段超连续谱产生,由于该种光纤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功率提升和短波拓展水平目前还没有达到PCF输出超连续谱方案的水平,但该方案极具潜力,将来通过设计GRIN MMF的折射率曲线、结构和掺杂浓度以及对泵浦光源的优化,有望实现更短波长、更高功率的可见光波段超连续谱输出。对于高功率近红外波段超连续谱而言,光纤放大器直接输出超连续谱仍然是首选方案,后续的发展除了进一步优化其输出光谱特性外,还应该聚焦在主放大器的热管理以及光纤长度、泵浦功率、种子源参数等这些影响因素的综合考量上面。

基于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直接产生高功率超连续谱方案的研究进展

不同于传统的光纤激光器通过光学谐振腔来控制输出激光的特性,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的激光不依赖于谐振腔,它是通过无序增益介质中的多次散射而形成随机分布式反馈,当反馈增益大于损耗时,实现激光输出。这种无谐振腔的光纤随机激光器具有结构更加简单、噪声更低、稳定性更好等优点。2009年,随机光纤激光器被首次报道,随后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直接输出超连续谱方案继承了随机光纤激光器的优点,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8年,电子科技大学饶云江团队的马瑞等人首次对基于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输出超连续谱进行了报道,实验结构如图6(a)所示。实验采用一个1365 nm的拉曼激光器泵浦一段16 km长的真波光纤。一个中心波长位于泵浦波长一阶拉曼处(1461 nm)的光纤光栅提供点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半开腔的随机光纤激光器。图6(b)显示了在不同泵浦功率下输出的光谱演化,最终在4 W左右泵浦功率下,获得了20 dB光谱带宽约250 nm的超连续谱输出。随后,该团队在该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一段色散补偿光纤来增加随机分布式反馈,验证了反向输出的超连续谱具有更好的时域稳定性。

光纤激光器

图6 基于半开腔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a)结构示意图; (b)光谱随泵浦功率的演化图。TW fiber:真波光纤

随后研究者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对泵浦激光器进行功率提升。2018年,印度纳米科学研究所Arun等人采用1117 nm的掺镱光纤激光器并将泵浦功率提高到了100 W,将光纤光栅的点反馈更换成平角的端面宽带反馈(反射率约4%),将被动光纤更换成2 km SMF28e,实验结构如图7(a)所示。最终在80 W的泵浦功率下,获得了光谱范围为 880-1900 nm、输出功率为30 W的超连续谱,实验结果如图7(b)所示。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组在2020年又提出了一种双波长功率组合的结构来进行功率提升,实验结构如图8(a)所示。文中采用了两个独立掺镱光纤激光器(一个波长在1117 nm,输出功率为70 W;一个波长在1064-1088 nm之间可调,输出功率为70 W),并且SMF28e光纤的长度被缩短到1 km,在这种泵浦机制下,最终获得了输出功率为70 W、光谱覆盖850-1900 nm的超连续谱输出,实验结果如图8(b)所示。2022年,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冯衍团队的程鑫等人通过采用掺镱光纤放大器对种子激光进行功率放大,进一步将泵浦源的功率提升到了300 W,最终在泵浦600 m SMF28e中获得了输出平均功率为130 W、光谱范围为852-2055 nm的超连续谱输出,实验结构及输出结果分别如图9(a)和9(b)所示,其中输出的光谱显示的是两种不同种子源下输出的超连续谱。

光纤激光器

图7 基于34 W半开腔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的(a)结构示意图及(b)输出光谱

光纤激光器

图8 基于双波长激光在随机激光器中输出70 W高功率超连续谱。(a)实验装置图;(b)输出超连续谱的光谱图

光纤激光器

图9 基于光纤放大器放大的130 W半开腔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a)实验装置图;(b)输出超连续谱的光谱图

上述半开腔结构的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的功率提升均受限于波分复用器(WDM)的高功率承受能力。因此,2022年,清华大学肖起榕团队摈弃了WDM的使用并提出了一种多波长泵浦的全开腔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实验装置如图10(a)所示。文中将放大后的拉曼光纤振荡器和掺镱光纤振荡器同时注入到415 m 的46/400 um掺锗双包层光纤(GDF)中,在一个全开腔的随机光纤激光器中获得输出功率为3 kW、光谱范围为925-1862 nm的超连续谱输出,实验结果如图10(b)所示。该实验表明基于随机激光器结构输出超连续谱方案具有极大的功率提升潜力。

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
图10 3 kW超连续谱产生在一个全开腔随机光纤激光器中。(a)结构示意图;(b)输出光谱随着输出功率的演化图

从2019年开始,本课题组对基于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输出超连续谱方案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旨在一个更简单、更高效的结构中实现宽带高功率超连续谱输出。2019年本课题组陈兰剑等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如图11(a)所示。实验中利用宽谱光纤反射镜提供左侧的反馈,1 km GDF提供随机分布式反馈,位于掺镱光纤(YDF)增益带宽内的光在这两种反馈形成的反馈回路中被逐渐放大,从而降低了超连续谱产生的阈值。最终,在仅976 nm激光二极管泵浦的条件下,在1 km的GDF中实现了光谱覆盖600-1700 nm、输出功率为3.4 W的超连续谱输出,这是首次基于随机光纤激光器实现了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超连续谱输出,光谱随功率演化如图11(b)所示。此外,课题组还分析了YDF的位置和放大自发辐射泵浦源中的寄生激光对输出光谱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YDF置于随机光纤激光器的腔内,并采用含有寄生激光的放大自发辐射源作为泵浦,有利于激发高阶斯托克斯光从而促进超连续谱的产生。

为了进一步改善其光谱宽度和平坦度,2020年,本课题组何九如等人将GDF更换为一段PCF,得益于PCF卓越的非线性光谱拓展能力和有效的随机分布式反馈,最终获得了光谱覆盖400-2300 nm的宽带平坦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超连续谱输出,这是首次报道的基于PCF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光谱随功率的演化如图12所示。2021年,本课题组将图11(a)的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更换为保偏的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来改善输出的超连续谱。图13所示为非保偏结构和保偏结构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的对比图,光谱范围分别为700-1700 nm和600-1900 nm。

两种结构输出的光谱差异在于保偏结构使得泵浦功率大部分集中在一个轴上,在相同的泵浦功率下,具有线偏振的GDF非线性相互作用会得到有效增强,从而输出超连续谱具有更好的光谱带宽和平坦度。这是基于保偏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输出超连续谱的首次公开报道。为了进一步提升输出功率,课题组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大纤芯25/400 μm的YDF和GDF替换小芯径YDF和GDF,实验结构和实验结果分别如图14(a)和14(b)所示,其中合束器输入信号端切平角提供宽带反馈。可以看出,基于如此简单的结构,超连续谱输出功率已经提升到289 W,表明该方案在超连续谱功率提升方面充满了巨大潜力。

光纤激光器

图11 基于半开腔的随机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a)结构示意图;(b)输出光谱随着泵浦功率的演化图

光纤激光器

图12 基于PCF的半开腔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随泵浦功率的演化

光纤激光器

图13 基于保偏与非保偏半开腔随机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对比图

光纤激光器

图14 基于289 W半开腔的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a)结构示意图;(b)随着输出功率的光谱演化

从上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出,虽然该方案从首次报道到现在只有四五年时间,但在输出超连续谱功率提升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实现了巨大突破。基于WDM器件的半开腔随机光纤激光器输出超连续谱的功率提升受限于该器件的高功率承受能力。通过摒弃WDM,在一个放大的多波长全开腔随机光纤激光器中(两个振荡器种子+一级放大器)实现了高达3 kW的超连续谱激光输出,但该结构相对于随机光纤激光器方案中的其他结构而言稍显复杂。基于平角的半开腔反馈结构简单,功率提升效果显著,但光谱性能有待进一步优化。

基于多路非相干合成产生高功率超连续谱方案的研究进展

由于受热负载、非线性效应等因素的限制,单根光纤输出的激光功率存在上限。为了获得更高功率的光纤激光输出,对中等功率的光纤激光光束进行合成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不同于单波长的功率合束,超连续谱的功率合束要求超宽带的光能够高效率的通过,因此该方案实现高功率全光纤超连续谱的关键在于宽谱功率合束器件。商业化的单波长合束器功率早已达到了20 kW,因此该方案相对于单路超连续谱的功率提升具有输出更高功率的潜力。

2015年,本课题组周航等人使用3×1 宽带光纤功率合束器实现了输出功率为202.2 W的近红外超连续谱输出,光谱范围为1060-1900 nm,合束效率高达96 %。输入光纤纤芯和包层尺寸为30/125 μm,数值孔径为0.08,输出光纤纤芯和包层尺寸为100/260 μm,数值孔径为0.2,光纤合束器结构如图15(a)所示。合束器的锥区长度对耦合效率影响较大,当光纤进行拉锥时,光纤的纤芯直径会越来越小,从而导致光从锥区泄露出去降低传输效率。图15(b)所示为模拟的传输效率与拉锥长度之间的关系,其中纵坐标表示的是拉锥后/拉锥前的功率比,当光锥区长度控制在1-4 mm左右时,传输效率变化不大,当光锥区长度超过4 mm时,三个波长的功率比均开始下降,且长波处下降的更快。因此,通过模拟可以得出比较合适的锥区长度约为4 mm。

随后,本课题组又设计了一个7×1的宽带光纤功率合束器,将合束后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的输出功率进一步提升至802 W,光谱覆盖1060-1700 nm,合束效率约95%。该结果表明采用非相干合束的方法可以获得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该方案相对于单个放大器中产生高功率超连续谱具有如下优势:第一,将几路较小模场面积光纤的输出光通过功率合束器耦合到一根模场面积较大的光纤中,在同等输出功率水平的前提下,合束前每一路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可以控制在热管理能够承受的水平,这样就把总的热管理压力化解到若干个小的热管理系统中,方便管理;第二,合束器的输出光纤是非掺杂的无源光纤,不会产生由于非线性效应和增益放大而带来的多余热量,因此该部分光纤的热管理压力也不大,并且可以传输更高功率的激光,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输出总的功率水平。

光纤激光器

图15 近红外超连续谱的功率合束。(a)合束器示意图;(b)模拟的不同波长处的传输效率与拉锥长度之间的关系

2022年,北京工业大学孙畅团队通过设计了一个7×1的超连续谱光纤合束器实现了143.4 W高功率白光超连续谱输出,光谱范围450-1700 nm,合束效率高达97.4%。基于绝热锥变和亮度守恒准则,对于单根输入拉锥光纤而言,只有当拉锥长度大于模拟的临界锥区长度时,其传输的损耗才相对比较低。从图16 中可以看出,第一,在固定的拉锥比r1/r0(输出(r1)和输入(r0)纤芯直径比)下,只要长波的光能低损耗输出,所有波长的光均能低损耗输出,因此拉锥长度越长越好,但过长的拉锥长度不利于器件的稳定性,因此只需略微超过即可。第二,对于固定的拉锥长度而言,也是主要考虑长波处低损耗输出,因此需要更高的拉锥比即可保证整个宽带波长低损耗输出,然而拉锥后的光纤越粗会使得后续熔接到输出光纤的损耗增大。因此,合束器的锥区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光纤激光器

图16 不同波长处的临界拉锥长度和拉锥比之间的关系

由上述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报道来看,相对于近红外超连续谱功率合束而言,可见光超连续谱功率合束在合束器制作方面会更有优势,因此该方案更有利于可见光超连续的功率提升。目前报道的可见光超连续谱合束功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有两点:1.单路可见光超连续谱输出功率较低,当单路采用PCF获得可见光超连续谱时,PCF在后续熔接到合束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2.目前报道的单路可见光超连续谱光谱覆盖范围是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长波处较高的耦合损耗将会降低宽带合束器的合束效率。今后可以通过优化单路超连续谱的可见光功率占比来进一步提高可见光超连续谱的功率合束效率。

总结与展望

高功率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超连续谱光源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于MOPA结构的可见光超连续谱输出功率已经突破300 W,基于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直接输出近红外超连续谱的功率已经突破3 kW,新型光纤和新方案的涌现为高功率超连续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高功率可见光超连续谱而言,非线性光纤结构的优化设计仍然是其主旋律。目前,PCF仍然是高功率可见光超连续谱产生的主要非线性介质。尽管PCF的模场直径和结构一直在优化,相对而言,其模场直径仍然较小,严重制约着其输出超连续谱功率的进一步提升。随着GRIN MMF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这种具有较大纤芯尺寸、光束自清洁效应和独特的短波拓展机制的光纤能推动高功率可见光超连续谱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该光纤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产生的可见光超连续谱暂时比不上PCF输出超连续谱方案的效果。未来可以通过对该光纤的折射率曲线、掺杂浓度以及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及改进泵浦光源来进一步提升其输出超连续谱的功率和光谱性能。此外,目前报道的高功率可见光超连续谱大多数是基于MOPA结构实现的,而多路非相干合成方案在可见光超连续谱功率提升方面也极具潜力,未来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宽带功率合束器,进一步提升输出可见光超连续谱的功率水平。

对于高功率近红外超连续谱而言,基于MOPA结构输出近红外超连续谱功率方案尽管结构较为复杂,但在保证泵浦平均功率的前提下能提供较高的泵浦峰值功率,产生超连续谱的光谱性能较好;对于随机光纤激光器结构直接输出超连续谱方案而言,其结构简单,产生的超连续谱输出功率较高,在单路的超连续谱光源功率提升中最具潜力。由于该方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内在的物理机理尚未完全清晰,相信在未来该方案能够在理论和实验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和突破;对于多路非相干合成方案而言,该方案有着突破超连续谱输出功率极限的潜力,但由于市场需求较小以及国内外投入的科研力量偏少,导致该方AOS案目前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但未来当单路光纤输出超连续谱的功率接近极限时,该方案是进一步打破输出功率天花板的重要手段。

本文重点就上述三种技术方案挑选了一些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一下近几年国防科技大学在高功率超连续谱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光纤拉制工艺水平的提升以及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超连续谱光源在光电对抗、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和高光谱激光雷达等领域的逐渐推广应用,相信未来高功率超连续谱光源的输出功率水平会持续提升,距离单波长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