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元件企业如何应对新能源“未有之大变局”?

描述

  向左还是向右?站在新能源产业的十字路口,磁元件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究竟在哪?

  迷茫、焦虑、困惑……这是近几年大部分磁元件行业企业经营者的真实写照。

  高频化、扁平化、集成化、小型化以及降成本等,当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导致终端企业源源不断地提出新要求高标准时,那些早已有所准备的磁元件企业自然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但那些才反应过来,或者尚在混沌之中的企业,他们苦苦挣扎有之,苟延残喘有之,甚至于已被驱逐出市场的竞争者同样有之。

  伴随着全球全面落实“碳中和”承诺的举措,以新能源汽车及光伏、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相关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及绝佳的发展契机。这个市场很大,机遇很多,但竞争者同样很多。

  在这个困难与机遇并存的艰难时期,那些综合实力较低的中小型磁元件企业该如何寻找自身定位,如何“活”下去且“活”得好?本期【市场解读】,《磁性元件与电源》通过专访在磁性元器件行业深耕二十余年的业内人士李总,围绕“磁性元器件行业企业困境及转型之路”的话题展开讨论,为磁元件行业从业者做力所能及的点拨。

  01 新能源洪流下,磁元件早已深处其中

  李总说道:“当下大部分磁元件企业是很迷茫的”。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讲,磁元件企业面临制造业从过去的粗放式生产、粗放式经营到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经营,再到现在进入到了一个战略化生产和战略化经营的阶段,都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对企业经营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过去,磁性元器件普遍应用于传统消费电子领域,对磁性元器件的规格要求基本趋于一致,对磁元件企业的生产要求其实并不高。

  可是自“双碳”目标提出后,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在新能源洪流的冲击之下,磁元件企业早已“兵临城下”。众多新兴市场的出现,对磁性元器件提出了更多不同的要求,磁性元器件生产趋向客制化,客制化的产品意味着自动化难度更高,生产成本也进一步提高。

  技术的不断迭代、自动化的升级、数字化的进步、高端人才大量的涌入以及多维度的竞争等多因素加剧了竞争。此外,资本的介入扩大了产业的规模,进一步加大了行业的差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说过:“竞争是市场经济精髓,有竞争才会有创新和繁荣。”

  资金和研发实力越强的公司,获客能力越强的公司,适应高端应用场景的能力就会越强。对市场一直有着深入研究和了解的李总表示,综合实力不足的公司在资本市场所能用的战略大概率是降价。

  从降价这个维度来讲,降价是一把双刃剑,伤了自己也伤了对手,也会影响客户。价格是保证品质的最后一道底线,长期来看,没有谁会为了某一个事情持续地去赚吆喝,降价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策略。“如果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改变这个局面的话,我觉得这些企业要选择的路线就应该是避开这些。”李总说道。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产品提出了高频化、大功率的要求。以氮化镓、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也很快应用在各大功率电源领域中。这个阶段恰恰是磁元件产业链在功率改革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产品功率会变得越来越大,而体积则越来越小。

  而随着磁元件产业转型升级在即,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磁元件行业企业还面临着新能源专业人才数量紧缺、招工难且用人成本进一步提高的困境。

  02 “如果没有改变,活下去的意义在哪里?”

  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电子元器件包括磁性元器件行业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今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企业利润出现下滑情况。在弱需求的环境下,业内依然有多家企业进行了扩产投资和产能的升级改造,致使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渗透,部分磁元件企业目前只是在勉强维持,让自己不要倒下。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能否看到新的机会,这个是让自己活下来之后可以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机会。否则,即便今年活下来,明年、后年也很可能会遭遇同样的困境。

  他说道,对于磁元件行业来讲,当下的困难不是今天形成的。在产业发展变迁的过程当中,企业内部很少去关注外面的变化,只顾着埋头苦干好当下的事情,且存在盲目扩产现象,鲜有去考虑产业线的生命周期,包括竞争压力、竞争对手。恰恰是在进入困境的时候才开始去看外面是怎么样,这在过去或许来说是一件好事,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发展。

  不居安思危是危险的,隐患其实早已埋下。“在整个产业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企业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生产和经营上,还要看未来还能做什么,未来是否能够有可以持续的产品线。新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它的道理,我们要去观察新事物背后的逻辑和未来存在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

  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同样适用于资本市场,竞争是必然的,弱肉强食也是必然的,市场不可能平均化,谁做高端,谁做中端,谁做低端,产业的高中低端分配的很明确。

  磁元件行业不乏一些经营多年的老牌企业,具备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研发实力。其实只要仔细研读磁元头部企业的业绩报就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对未来的投入会非常舍得。他们敢于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探索新的生命线。

  其实不光是磁元件行业,任何行业发展得好的头部企业都是这样。越是头部的公司,多元化发展则越明显,越是中小型的公司,专注性就会越强。

  李总也建议,磁元件第二梯队的企业如果要走资本市场,就要抢占高地,比如说在新能源赛道,要卯足劲把新能源几大板块做好。

  中小企业找好自己的立足点很重要,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努力维持一个比较良性的状态。“中小型企业恰恰要走不一样的路子,不要一味地跟在一线企业后面,要走出去看看市场,找好差异化,如果大家都做一线企业看好的客户,那中小企业的介入说难听点就是当炮灰了。”

  03 新能源蓝海之地,如何寻找差异化竞争?

  新能源的应用领域很多,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方方面面,磁元件企业都是能为这些新兴领域服务的。但是纵观过去的两年,特别是今年,不管是一线的、二线的,还是三线的甚至是很小的公司,似乎大家探讨的都是新能源光伏、汽车电子,大家都想在这里分一杯羹。李总说道:“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状况,大家没有定位好自己的战略,没有找好公司经营的方向以及自身所擅长和具备的竞争力。”

  那么,企业应如何在新能源领域寻找差异化竞争?

  在2020年科彼特杯行业评选圆桌william hill官网 上,曾有一位中小型企业问广东省磁性元器件行业协会会长李有云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李有云会长指出:“中小型企业一定要把产品定位做好,不要想着大而全,先把一两个产品做好做精,再考虑产品线布局的问题。”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汽车中控制部分、电源输出输入部分,如OBC、DC-DC、BMS等这些部件对磁元件的性能要求很高,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周边还有很多需要用到磁性元器件的,比如说灯、影音这些部分对电感器、电子变压器都是有需求的。

  国内已经有十几家磁元件企业在过去两年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头部企业在过去五六年前已经在这个领域做了充足的准备,也投入了大量的人才、资金去研发。在这种情况下,刚入局的中小企业难免就处于劣势了,因此寻找差异化竞争显得尤为重要。

  李总也指出:“不光是现在的乘用车,园区的运营车、无人驾驶车,还有工地上用的一些大型的车,或者是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微型电动车,这些都是方向,都是可以去做的。”

  未来在“双碳”目标、乡村振兴、数字中国等国家规划下,数据/算力中心、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伏、工业储能、充电桩、服务器、智慧灯杆、便携式储能等多个领域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并且可持续时间长,是值得企业重点关注布局的领域。

  微型电动车如五菱,需求也很大,未来的空间也会非常大。有数据显示,在纯电动汽车市场中,微型电动车的份额占比达到了28%,已成为纯电动领域中最大的细分市场。

  光伏、储能领域也是一样,现在光伏产业已经规模化了,是一个相对很成熟的产品,需要在品质上做管控优化。但是光储逆变器对技术的要求也高,如果企业对光伏逆变器的认识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话,这时候如果盲目入局或者加入价格战则是很危险的。

  与微型电动车同理,微型逆变器、户用储能功率较小,对电感器、电子变压器的技术要求门槛则相对较低,也是中小型企业可以去布局的市场(相关阅读:《渗透率不足5% 微型逆变器发展前景如何》

  微型逆变器对于从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来讲,磁元件企业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成的。当然微型逆变器产品虽小,但是在空间设计上也是一个精细的产品,对品质的要求并不低。因为微逆跟人的日常生活靠得很近,对EMI的要求会比较高。

  李总再次说道:“我觉得大家还没有完全理解和认识到这个市场,它需要有一段时间的沉淀,而不是想一进去就吃个大胖子,我觉得这种心态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浮躁的状态。”

  除了寻找差异化竞争,建立品牌优势同样不可或缺。

  股神巴菲特提出,企业要建立竞争优势,必须构筑一条“护城河”。企业的护城河来源于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成本优势等。而中小企业建立品牌优势则是构筑一条看不见的“护城河”,建立起自身巨大的竞争优势。

  李总提到,大部分企业对于品牌认知的偏差是非常大的,他们把自己定位成一家工厂,而没有把它变成一个品牌公司工厂去经营它。“在工厂面前加一个品牌工厂,理清赛道,看清形势,多花一些时间精力去研究了解它,就算再小也要把自己在某个点上的品牌优势打出来,这样才不容易被别人往下拽。”

  小结

  在应用场景和产品类别不断扩大的同时,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应科学看待市场,多一些分析和预测,而不是凭感觉盲目扩产。其次,要将企业提升到战略性管理和战略性经营的维度上,注重企业中长期发展。最后,找准赛道,打响品牌优势亦是不可或缺。

  近几年市场上一直传来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预计无力坚持而逐步被边缘化,产业向大企业、优质企业集聚的步伐会加快的声音。但《磁性元件与电源》认为,中小型企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9.8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21.5万家。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分布于产业链上的不同细分领域,若能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不仅能持续收获市场青睐,还能成为具有竞争话语权的行业“隐形冠军”,对产业链升级发挥更强的补短板作用。

  正如《模仿游戏》中所言:“有时候正是那些无人看好之人,最终成就了无人能及之事。”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