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实智能大厦连续3年实现了以整体建筑为边界的碳中和!

描述

 

近日,达实智能大厦收到由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明。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达实大厦积极开展各项节能措施之后,将运营活动不可避免产生的4276.53tC02e温室气体,通过使用核证减排量(CER)进行抵消,实现碳中和。

截至目前,达实智能大厦已经连续3年实现了,以整体建筑为边界的碳中和。

  达实智能

图:达实智能大厦2023年度碳中和证书  

达实智能大厦——深圳市首栋碳中和建筑

2022年12月12日,2022碳达峰碳中和william hill官网 暨深圳国际低碳城william hill官网 在深圳开幕。本届william hill官网 的平行william hill官网 ——绿色产业园区william hill官网 在南山区科技园的达实智能大厦(以下简称达实大厦)同期举办,绿色产业园区william hill官网 上完成了深圳市首家碳中和建筑的正式授牌,达实大厦成为深圳市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绿色建筑。  

william hill官网 期间,深圳特区报南方日报、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网、中新网、中国证券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门户新闻网站、资讯平台对达实智能进行了相关报道,全网累计曝光已超百万。
  达实智能达实智能  

图:达实智能大厦2021/2022年度碳中和证书  

对于深耕建筑节能领域的达实智能来说,2021年度的达实大厦碳中和仅仅是一个开端。在那之后,达实积极开展2022年、2023年度碳核查,并陆续收获达实智能大厦的第二张、以及第三张碳中和证明。    

以建筑为碳核查边界的碳中和实践

达实智能大厦的碳中和实践是以整体建筑为核查边界进行的。当下我国建筑能耗较高,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7%,其中建筑运行能耗占23%。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提升建筑能效,推广建筑节能理念与新技术,将有利于“双碳”战略的实施。   在“双碳”政策加速落地的背景下,诸多企业选择以“组织”为边界实现碳中和,完成企业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然而对于建筑楼宇,尤其是办公写字楼来说,楼内不同的企业租户及用户众多,实现整体建筑的碳中和难度较高。  

达实智能

(深圳市排交所为达实大厦及5家租户颁发碳中和证书)  

只有全社会一起行动,碳中和的目标才能达成。作为达实智能大厦的业主,达实率先考虑到了办公建筑的多租户特点,主动发起面向大厦租户的碳中和邀约,并成功在2022碳达峰碳中和william hill官网 暨深圳国际低碳城william hill官网 上,邀请到五家大厦入驻企业共同实现碳中和,充分彰显了达实智能作为上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心与行动力。    

基于创新驱动的节能低碳技术

达实智能大厦是达实智能自主投建的总部办公大厦,国内首座“双标准、三认证”的超高层智慧绿色建筑,设计与建立之初是希望让它成为智能物联网技术的试验田,成为智慧绿色建筑的标杆。  

达实智能通过自主研发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EMC007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采用持续优化的 AI 节能控制算法,实现机房效率最大化。机房系统全年运行能效比连续两年达到 6.31,经国家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评定为“引领级”。达实大厦近一年办公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85kWh/(a•m2),远低于深圳同类甲级写字楼120kWh(㎡·a)的能耗值,实现了节能低碳运行,比同类建筑节能25%。  

 

一方面来说,作为技术类企业的达实智能将继续开展节能领域研发,深挖节能潜力,并在大厦内加大节能力度。另一方面来说,达实智能希望通过节能减排服务生产可核证的减排量。  

为此,达实智能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开发《高效制冷机房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以推动更多的建筑业主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活动。目前,《高效制冷机房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已通过深圳生态环境局的专家评审。    

推动中国建筑低碳发展

在深耕建筑节能领域的这些年,达实智能广泛服务于全国各地的公共建筑、数据中心、医院、轨道交通等类型建筑。例如深圳市民中心、深圳报合大数据中心、苏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汕头市中心医院等。  

迄今为止,达实智能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服务了300+客户,为500+建筑及园区提供了建筑节能的相关解决方案,已累计为社会节省电能13.1亿度,减少了约130.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等于7164万棵树木1年的吸收量,换算成自然森林就是258平方公里。  

在未来,达实智能也会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智能物联网领军企业的优势,凭借深耕建筑节能领域多年的经验,让节能降碳技术创新惠及更多地方,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