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WILL测试方案助力中国移动网络快速发展

通用测试仪器

203人已加入

描述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IMS,LTE等业务的蓬勃发展,大量视频和数据IP业务的不断涌现,使得中国移动基于SDH/MSTP的城域传送网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SDH/MSTP城域传送网主要承载以小颗粒TDM业务为主的2G基站和少量集团客户业务,具有缺乏集团客户和家庭业务,城域数据网规模较小等缺点。

业务IP化和大颗粒化,导致城域网将由主要承载现有E1/STM-1(2M/155M速率)TDM业务逐渐转向承载FE/GE(10M/100M/1000M速率)IP业务。城域网技术需要由现有“以TDM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交换为内核”向“以IP分组交换为内核”演进。

3G和全业务竞争,导致城域网不仅承载2G/3G语音和数据业务,还需承载集团客户和家庭业务。城域网需要扩大规模并考虑多业务统一承载。对于基站和高价值集团客户等高价值业务和普通集团客户以及家庭宽带等低价值业务,需要合理选择组网技术。增强对于大规模数据业务的控制和管理。

TD-SCDMA以及LTE空口精确时钟和时间同步需求,导致城域网需要提供更高精度的同步信号传送能力。改造现有MSTP/SDH网络成本较高,所以新建分组化城域网应考虑1588v2等同步功能。

中国移动通信基于2009年的网络现状以及未来2G/3G/4G 长期共存、3G建设和IP化改造、3G网络向LTE演进等多种需求下选择了PTN分组传送网和OTN光传送承载网的建设。因为PTN 技术融合了传输网的可靠性与数据网的灵活性,在拥有全面电信级特性和强大管理能力的同时,又继承了良好的可扩展性,并具备高效的统计复用能力,能适应高价值分组业务的承载要求。

目前,PTN已广泛应用于中国移动的3G基站数据业务无线回传,结合中国移动原有SDH/MSTP传送网,使得中国移动接入层网络将长期如下图状况:TDM业务数量减少,PTN规模应用,MSTP与PTN局部混合组网。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现状的测试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的传统SDH/MSTP网络的维护、故障检测以及PTN和OTN网络的安装、开通、运营和管理维护提出全新和全面的网络测试维护需求。根据这些网络状况,中国移动需要多业务承载的QoS保障技术,电信级的OAM操作管理维护功能和完善的保护机制,IEEE1588v2精密时钟同步协议,OTN光承载和IPv6的演进,以及光纤网络的大规模建设。

首先,PTN强大的PWE3技术能够封装TDM,ATM以及Ethernet等多种业务,而且PTN拥有流量分类、流量监控,优先级标记、流量整形,拥塞控制和队列调度的QoS机制。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QoS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吞吐量、时延、时延变化(包括抖动和漂移)和丢包。根据应用和服务类型,在服务水平协议(SLA)中,规定了承诺信息速率CIR、超额信息速率EIR、突发信息流BIR等概念,承诺的信息速率CIR是必须给予保证的,对于超额信息EIR以及突发信息BIR会有所限制。

其次,PTN的OAM功能能够提供对业务分层次的全方面的监控和管理,凭借强大的OAM,PTN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网络故障定位和排除,可维护性强大。同时PTN提供了完善的保护模式:线性、环网、双环双节点、SD信号劣化保护,具备50ms电信级保护倒换能力。PTN网络的OAM功能包括PTN网络内的OAM机制、PTN网络业务层OAM机制以及接入链路层的OAM机制等。PTN网络内的OAM分为告警相关的OAM、性能相关的OAM和其他OAM三大类。其中,主动OAM是指周期性连续实施的OAM操作,主动上报故障和误码性能的检测结果。按需OAM指人工发起的有限次数的OAM操作,通常用于故障的诊断和定位。OAM功能主要用于对监控PTN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测PTN设备各项性能指标,一旦PTN设备或者PTN网络链路发送故障,通过OAM查询相应报文可以快速对故障进行定位。

第三,TD-SCDMA/LTE采用同步基站技术,需要同时具有频率和时钟相位同步,目前主要采用基站GPS解决。但是GPS具有环境要求苛刻,选址需求高、安装维护耗费人力物力、战争等特殊情况下对TD-SCDMA整网运行带来安全隐患等缺陷。IEEE 1588v2有效解决了GPS的这些问题,是TD-SCDMA/LTE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IEEE 1588v2既可以基于1588v2的时间戳以基于分组的时间传送(TOP)方式单向传递频率,也可使用IEEE 1588v2的协议实现时间同步。PTN时间同步主要有两种方式:BC(边界时钟)和TC(透明时钟)。目前时钟同步测试方面的主要挑战是要求仪表能够进行1588(PTP)协议一致性、性能和互通性测试,提供纳秒级的测试精度,支持外部BITS或GPS时钟源。

第四,OTN技术为干线设备40GE以及平滑向100GE提供了超级引擎。OTN通过对业务和线路侧信号的标准作业,实现了对管道和业务的解耦,极大地简化了波分网络的业务逻辑。OTN实现了线路容量的灵活配置、多业务的灵活接入和调度,并提供完备的保护,从而实现100G大管道的精细运营,实现了100G网络可控可管可运营,为PTN分组传送网的组建提供了强大的光承载。传统网络SDH/MSTP运行当中的维护和光网络OTN安装、开通、运营、管理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需要误码测试、开销及维护信号测试、光接口测试、FEC性能测试、OTN设备功能测试、保护倒换测试等。

最后,随着IPv4地址池的耗尽,中国移动的PTN网络支持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使用更小的路由表和具有更高安全性的IPv6。并且伴随着PTN网络和OTN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光纤需求大幅上涨。这就需要大量的光纤光缆工程的施工、维护及验收工作中和网络运行阶段故障的排查设备。

中国移动通信OPWILL网络测试解决方案

针对中国移动这一系列PTN网络建设所形成的新型PTN规模应用,SDH/MSTP,PTN和OTN网络长期共存的现状,OPWILL针对中国移动通信的网络现状推出全系列网络测试解决方案。

OPWILL的解决方案是模块化设计,所有测试模块可以在OTP6200 和OTP6800 二个平台上互换。OTP6200支持2个槽位,OTP6800可选支持4个或8个槽位。OTM2500 系列是OTN/SDH/MSTP模块,在功能上有较强的扩展性。该模块支持从155Mbps到2.5Gbps/10Gbps/43Gbps的OTN/SDH/MSTP测试,支持从1.5Mbps到140Mbps的PDH测试。同时,OTM2500可提供不同的配置以满足不同客户的测试需求,既能满足传统SDH/MSTP网络的测试要求,也能满足OTN光承载网络的测试要求。OPWILL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提供完整43G OTN/SDH/MSTP测试方案的厂家。

OPWILL的PTN测试方案包括模块化产品和手持式产品,多样化的产品形态能够更好的满足中国移动等客户的需求。模块化产品OTM2602-12/OTP2601-12可用于OTP6200和OTP6800平台,OTM2602-12同时支持2个千兆光和电以太网接口,OTM2601-12支持1个10G光以太网接口,可实现全面而精准的PTN测试。手持式PTN测试产品OTP6126-12轻便小巧,更加适合户外应用。OPWILL的PTN测试仪表均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泰尔实验室的认证,全面支持IPv6测试,提供了端到端的QoS验证;依据RFC2544提供吞吐量,背靠背,时延和帧丢失的测量;依据RFC3393提供数据包抖动测量,用以鉴定PTN网络传输延迟灵敏信息流的能力;生成和分析高达512个流,是开通和维护PTN网络服务的完美之选;同时OPWILL PTN测试仪表在是国内率先支持Y.1564测试的产品,提供网络配置测试和服务性能测试。OPWILL PTN测试仪表提供全面的IEEE802.1ag、IEEE802.3ah和Y.1731标准的OAM测试功能。包括故障管理测试的CCM,AIS,RDI,LB,LT,LCK,CSF,TST;性能测试的LM,DM和PTN的保护倒换功能APS的测试。OPWILL PTN测试仪表支持1588v2测试解决方案。可以提供2.5ns的内部时钟精度,支持1588v2协议仿真,可以完成协议一致性、性能和互通性测试;内置GPS天线,自动搜星、精确测试,可有效降低用户运营成本,提高开局效率。

OPWILL OTDR产品也包括模块化和手持式产品。模块化产品OTM2300和手持式产品OTP6123-12,经过泰尔认证的指标,动态范围高达45dB,波长跨度从850nm(MMF)到1650nm(SMF)。只有0.8m的事件盲区使得此仪表成为城域网、接入网/FTTx和LAN网络的最佳选择,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光纤测试功能和更加精确的测试数据,协助网络专家轻松实现光纤网络的开通、运营和维护。目前,OPWILL的OTDR产品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OPWILL面向中国移动网络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全系列测试产品。从2010年到2012年,OPWILL全线测试仪表陆续入围中国移动集采,包括OTP6126手持式以太网测试仪、 OTN/SDH/MSTP传输测试仪、千兆/万兆PTN分析仪、手持式OTDR测试仪等等。移动集团各地市分公司陆续采购并使用我公司测试仪表,长期以来仪表使用情况良好、性能稳定、方便易用,OPWILL品牌得到中国移动的肯定,并不断增加订单、扩大采购规模。

OPWILL的 OTN、OTN/PTN、10GE等多项产品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会持续关注移动网络的发展和建设情况,不断开发适合移动网络的测试仪表,针对移动网络提供更加完整和全面的测试产品和解决方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