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产业打响升级战

汽车电子

2375人已加入

描述

“汽车电子代表了汽车最先进、最核心的技术,汽车产业技术的突破关键在于汽车电子技术的突破,企业要紧紧抓住发展机会,加速转型升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在2016国际汽车电子高峰william hill官网 上说。

5月19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协办的“2016国际汽车电子高峰william hill官网 ” 在宁波召开。会议以“汽车电子与产业升级”为主题,旨在为行业和企业在规划发展路线、加强技术储备、优化产品研发与应用等方面提供及时、有效、科学的发展 建议。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吉利汽车、捷太格特、英飞凌、森萨塔、恩智浦、均胜电子等机构、院校和企业的专家与代表进行演讲,同与会人员 就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展开讨论。

随着智能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变革,全球汽车电子行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一场围绕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的产业升级战已经打响。

■ 智能网联需求

推动汽车电子技术发展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汽车电子作为汽车智能网联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站在了风口浪尖。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汽车电子厂商紧随技术发展趋势,在各个细分领域“深耕备播”,力求抢占先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第五开发部主任戎辉表示,智能车辆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车和车的 通讯、车和道路的通讯、车和云的通讯,涉及四大共性核心技术。一是环境感知技术,例如防碰撞预警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二是通信技术,包括DSRC、 LTE—V、RFID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三是智能终端系统,主要包括基于各种操作平台的车联网终端系统;四是云端计算及服务整合技术,其中云计算主要 是道路环境规划、智能交通调度等,以及一些信息、服务内容的推送。

此外,戎辉认为智能网联技术发展中的关键是安全,“汽车作为接入网络的智能终端设备,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数据不泄露是零部件与整车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如今,车载网联发展是对智能终端的直接管理和控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车载网联技术部高级技术专家贺思聪表示。吉利汽车研究院在智能网联产品应用层解决方案上深入研究到了最底层技术,从电子电器件到芯片逐步落实相关方案。

■ 汽车电子技术竞争

向上游领域延伸

汽车已经变成汽车电子技术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产品。各种各样的电子器件和传感器被大规模应用。同时,越来越多的汽车电子新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汽车电子关键核心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竞争的关键。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华剑锋表示,汽车电子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汽车电子传感器、功率半导体、多核主控芯片、通讯和标定技术四大方向,目前在汽车核心零部件上已有应用。

华剑锋介绍,最初的汽车传感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在一些重要的安全件上往往采用双通道冗余来保证安全性。随着技术的发展,MEMS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汽车传感器的主要解决方案,它可以应用到高端车型的开关控制器上。

在电子控制芯片技术上,国际上一些领先企业走在产业前沿。华剑锋举例说:“丰田、大众等企业在汽车电子控制芯片研发上有一个共同发展趋势,即将芯片集成、结合,使其体积变小、内阻变小、效率变高、成本下降,在高端电子技术控制系统上更具竞争力。”

汽车电子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这给自主品牌企业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在芯片行业,已经从芯片本身的竞争延伸到 芯片材料和技术原理等产业上游技术的竞争。对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表示,汽车电子前瞻性研判很重要,“自主企业要抓住产业发展机会,不断 思考汽车电子产品该如何迎合汽车工业发展进行转型升级。”

■ 电子电器决定整车可靠性

“汽车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问题决定了整车的可靠性。”天津汽车检测中心零部件试验研究部车身附件室主管工程师赵斌说。

当前,在汽车智能化发展和性能全面提升的需求下,汽车电子电器部件及系统在车辆安全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汽 车的控制系统以高端电子设备为基础,因此电子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对整车的可靠性起主导作用,而且关键的控制系统都离不开电子电器部件。电子电器可靠性成为企 业研发重点。

赵斌介绍,电子电器性能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除基本性能要求外,还包括环境性能要求,即产品要对不同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条件具备较强适应性,另外是电磁兼容性能,要求产品需具有抗传导、抗辐射干扰的能力。

电子电器的这些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需要大量的前期试验验证来保证。随着电气器件、电子设备、可编程电子器件在汽 车控制领域的大量使用,一些全新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赵斌认为,零部件和整车企业严格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即可降低电子电器问题发生率。ISO 26262标准定位于汽车电气器件、电子设备、可编程电子器件等专门用于汽车领域的部件,为汽车全生命周期安全提供必要支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