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APP开屏广告估计大半都被京东承包了吧,京东618马上就要来了,这个跟“天猫双十一”一样的电商盛事,剁手党们早就开始等着买买买了,为了缓解高峰购物期后的购物问题,快递公司去年就纷纷推出了“智慧物流”, 巨头们都在投入对无人物流配送车的研究,然而离真正落地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国内无人物流配送车的研究进度:
2015年底,唯品会启动智能快递无人车的研究。
2016年真机智能推出无人配送机器人第一代无人车
2016年京东成立智慧物流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研发三大无人技术产品:无人仓、无人机以及无人车。去年9月,京东对外曝光京东无人配送车。
2017年9月,菜鸟网络公布了其研发的首款配送机器人小G。
截止到目前位置,无人配送也是在封闭园区测试,麦肯锡《货物递送,最后一里的未来》报告中曾提到,用机器人来实现无人配送这个愿景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现实。从2016年开始至今,无人配送机器人已经开始趋向产品研发、技术应用的成熟实习,未来两年还不是室外无人配送物流的爆发期,产品还需要至少2年左右的测试调整才能真正实现商用。无人配送市场可分为三类:室内无人配送、室外封闭商区配送、室外物流配送,而未来的发展顺序也是这样递进的,室内无人配送将为室外提供经验和基础,封闭室外商区会是室外机器人的首战场和落地场景,最后才是室外物流配送应用。
室内无人配送目前已应用于市场的有迎宾、运输等功能,自主乘坐电梯问题已经被大部分厂家攻破,由于底盘高度,商用机器人在室内行走时,遇到地毯、不平坦道路和有坡度的地段的运行稳定性和行走能力还待解决。云迹科技的RUN润、擎朗酒店机器人和优地科技的优小妹机器人都是针对商用市场推出的引领工作和小重量的配送工作,然而配送的实用性在酒店来说,相对比较鸡肋,机器人的装载量小,配送的效率低,相对来说,节省成本的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除非机器人能够替代酒店服务员60%以上的跑腿工作,那么商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相比酒店人才需求,餐饮服务业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人才流失、候补不足、春节用工荒和服务的高要求都是影响餐饮盈利的关键。撇开厨房和收银台,其它位置的工作可以说是重复、繁重的,这也是人们不愿意选择餐饮服务的原因之一,从厨房到餐桌、从餐桌到后厨,重复的上菜、收盘,这些没有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的工作,面临的用人荒是无可避免的。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无人店”号称是能节省人力,但是这种尝试更像是营销和噱头。试想当你进入一家餐厅,没有一个人,我想热度过后也是会逐渐失去人气的。服务场所是不断提升服务、完善服务、让客人的体验感更好,而不是完全不需要人了。像必胜客在上海的智慧餐厅就不错,前台点单后,可以到座位等待,餐由机器人送达餐桌,店里还有一个无人兜售的机器人如果需要饮料等零食,扫描桌面的二维码购买,机器人就会到餐桌旁。普渡科技也有一款叫欢乐送的机器人在餐厅承担送餐的工作。
笔者认为,从厨房到餐桌,才是机器人未来一年的主战场,用机器人替代服务员,去完成搬运酒水、送餐、回收餐具的工作,而服务业去做沟通、管理的工作,从服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和餐饮企业控制成本提升营收来说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这对室内配送机器人就提出了不同于引领机器人的功能,首先是承重,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几款室内送餐机器人的承重都能满足餐厅配送需求,云迹得力送餐机器人的承重是50kg,运行速度是0.8-1.5m/s,搭配23寸屏幕可以展示餐厅广告,擎朗花生运输机器人承重50kg,最大运行速度1m/s,普渡的欢乐送机器人承重30kg(每个托盘10kg,机身一共三个托盘),优地科技的优地智能送餐机器人最大承重可达150kg,运行速度0-1.5m/s 可根据应用场地设置,搭配1.3寸屏幕,不同于前三款开放式托盘,优地智能送餐车是封闭置物箱,密码开启。
室内配送场景相对简单,室内送餐对壁障能力的要求比引领功能的机器人更高,送餐机器人需要自己的导航算法,能根据周边环境自主切换路线,遇到障碍物语音提示后如果障碍物或者人并没有让开道路,则需要倒回其它道路形式,另外机身的稳定性很重要,这个取决于底盘和机身自身重量。
随着智慧餐厅的落地,由机器人来完成室内送餐,并在客人用餐结束后回收餐具,送到后厨清洗,不仅可以安全高效的工作,机器人在服务场景的应用价值也将体现出来,未来在餐厅、酒店等商业场景,机器人不是会给人类带来恐慌的黑科技,而是工作中的好助手。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应用无需太复杂和高科技,重点在于低速场景无人行驶的应用,壁障、载重、自主导航的技术提升,商用服务场景将是配送机器人的价值提现战场,而该场景的应用也会促进室外无人配送机器人的发展。
室外配送机器人何时商用,这将是个未知和无法预测的事情,蓝图很美好,现实也很现实,研发成本高、配送成本高、地形复杂、路权等问题都待解决,从目前来看,商用时间尚未明朗。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