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本面貌

描述

阿里推出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supET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腾讯提出产业互联网;富士康旗下工业富联登陆A股;徐工、三一纷纷孵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前者挂牌新三板,后者完成数亿元融资, 围绕工业互联网,巨头动作连连。‍

万亿元规模的国内市场,也吸引了更多玩家入局。数据显示,国内目前有269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类产品,已超其他国家数量的总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已由之前400家增至942家。

记者对部分工业互联网公司、从业人员等进行了走访调研,结合工业互联网的背景、政策等,得出一些核心信息,包括:

中国2017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约5700亿元。国家推动是2018年工业互联网火热的直接原因,市场需求是长期驱动力。工业互联网3大应用场景是:设备资产管理、业务运营优化、产业生态创新。工程机械、能源、电力、机加工、冶金等行业最落地。通过“行业+场景+模式”的框架,可以将市面玩家定位。目前国内行业领先公司,设备连接数约50万,营收过亿元。提供不了明确的投入回报预期、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基础薄弱等是当前主要问题。大多数资本仍在观望,投资标的稀缺。我们试图通过以下九部曲,初步呈现出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本面貌:

1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市场空间有多大?

1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GE(美国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给出的描述,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简单点去理解,工业发展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一路走来,一直是由蒸汽机、电力、IT等大的技术变革来升级工业效率和能力,随着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的发展,也就有了新的一波工业升级机会,也就是所谓的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

新一波升级的核心思路是什么呢?就是将工业环节的各类数据采集上来,包括设备的、工艺的、原材料的、人员的等等,然后基于这些数据,结合工业经验和新技术,形成分析计算预测模型,去做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设备使用过程的优化;形成企业数字画像,去做企业外部的生产协同、金融服务等创新。

2

工业互联网市场空间有多大?

市场空间方面,我们来看如果工业互联网为工业带来1%增值,价值有多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我国 2017 年工业增加值总量达到 28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的 33.9%。按照 2017工业增加值 6.6%的增速预测,我国 2018 年工业增加值总量将达到 29.8 万亿元, 1%相当于工业互联网给我国带来 2980 亿元的经济增值。(数据来源于安信证券)

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测算,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约为5700亿元,按照2017-2020年18%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预计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规模。

2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2018年火热起来?

我们的强烈感受:国家推动是工业互联网2018年火热的直接原因,市场需求是工业互联网长远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1

国家推动是工业互联网2018年火热的直接原因‍

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推动可以分为4块:政策引导、资金补贴、规范标准、政府行动。

政策方面,从2017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到2018年2月,工信部成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工信部长苗圩担任组长,后续又推出一系列政策,启动实施工业互联网的三年(2018~2012)行动计划。

工业互联网

中国近年工业互联网重要政策

资金补贴方面,多个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真金白银的砸了下去。补贴和优惠项目包括公有云资源购买、应用服务费、设备接入费、网络改造费、网络使用费等。

例如,广东省为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对购买公有云服务以及网络费用,给予不低于30%的整体优惠,通过“服务券”对企业应用服务、设备接入等费用进行奖补。江苏省为推进“企业上云”,对审批通过的项目按照年化合同额的15%进行补助支持,对优秀云服务商奖励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

标准规范方面,国家正在建立包括开发通用需求、体系架构、测试评估等总体性标准;开发网络与数字化互联接口、标识解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等。

另外,各地政府还各自采取相关行动,制定“企业上云”计划,建设产业示范基地、区域工业云平台等。

综上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发展工业互联网绝非只是喊句口号,而是从长期规划,到3年短期规划,到具体落地执行的,有量化目标的强力推动。

2

市场需求是工业互联网长远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除了国家层面,市场层面还要有足够的动力,这件事情才能长久。

中国工业企业普遍面临人力成本高、订单不稳定、设备闲置率高、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消费端对产品定制化、更高质量、更低价格等一系列需求,也反向施压给工业供给侧,其他还有减排环保要求等等。这些因素都驱使着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

另一面是技术服务商,他们掌握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急需寻找合适的落地场景,产生变现。工业体量足够大,有掘金的想象空间。

同时,传感器、带宽、云服务等基础设施的成本不断降低,也促进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3

工业互联网怎么落地?风口中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是什么?

随着工业互联网热起来的,还有2个概念: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

1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什么?

第一小节描述了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思路,那怎么把构想落地到实处呢,核心是——工业互联网平台。

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定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包括边缘、平台(工业 PaaS)、应用三大核心层级。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架构图。来源: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7)

其实参照上图就非常好理解了,工业互联网要干的事情核心是“数据+应用”,那工业互联网平台,首先要把工业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起来,这就是“边缘层”干的事情,通常做法是用一个“硬件盒子”,接到设备内部,采集设备的各类状态、运转数据,再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出去。

采集的数据要传输到一个地方进行汇聚、清洗、分类等处理,这个地方就是“PaaS层”,当然,PaaS层的功能远不止这些,下面会继续说。

有了数据池,就可以结合场景做应用了,例如基于工厂设备实时参数,开发出一套APP,厂长就能远程掌控实时生产进度等。这一应用层级就叫做“SaaS”层。

说到应用,由于工业场景极其丰富复杂,如果每遇到一个场景就单独开发一个应用,那就会面临无穷无尽的定制化开发。如果能尽可能把其中通用性较强的部分、容易标准化的部分做成模块,做应用开发时能直接调用,就能节约很多开发周期和成本。实际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就是PaaS层在承载这一任务。

另外,工业是一个重经验的行业,例如一台机械加工设备,要怎么设置参数,用什么工艺,才能让加工效率尽量高,同时还能保持高良品率,往往需要老师傅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而这些趟了大量的坑,总结出来的经验,往往很难有效传递下去。PaaS层承载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技术、知识、经验,以算法模型等形式,沉淀成可移植、复用的组件库,供上层应用调用。

以上所说的PaaS层、SaaS层,都需要服务器设备、云服务等承载其全部的计算、存储需求,这个承载体就是IAAS层。

另外,原本封闭的设备一下子联网了,必然会面临很多网络安全问题,所以还需要工业安全防护层来贯穿整个平台架构。

这样,就简单地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5个核心层级说完了,即:边缘层、PaaS层、SaaS层、IAAS层、安全层。

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来说,尤其是要覆盖多个行业领域的平台,PaaS层的能力是基本功,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PaaS层决定了整个平台的连接、计算、应用的性能,以及进入一个新场景的通用性和快速开发能力。

但是如果只是想做项目解决方案的话,直接根据定制化需求去开发一套系统,很多时候反而更简单。所以行业内评判一家公司是不是真的在做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看他到底有没有做PaaS层。

2

工业APP是什么?

工业APP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

传统工业软件,存在体系庞大、架构复杂、价格昂贵、功能高度耦合、开发周期长、更新维护不易等问题。工业APP则非常轻量化,关注于解决一个细分场景问题。这样客户能够按需购买应用软件,灵活高效,同时显著降低成本。

另外,传统工业软件往往由大型专业公司开发,门槛很高,要求开发方同时擅长IT和OT(工业技术经验)能力,导致应用落地缓慢。而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底层的数据接入和处理问题已经解决好了,工业APP只需要基于PaaS层的标准接口,即可进行应用快速开发。

这里的意义在于,降低了应用开发门槛,让最了解工业技术的组织、甚至个体,能将自己的技术、经验等,固化为APP,并传递给更多同类用户,同时产生回报。

总结来看,工业APP从供给侧(开发方)和需求侧(使用方),都进行了优化,从而激发工业应用的丰富度和落地程度。

4

工业互联网具体能提供哪些价值?应用场景是?

前面说了工业互联网的理念和落地模式,基于此,很多公司在大量的工业场景中,探索应用价值。

先简单说下常规的工业产业链角色:设备制造商制造、销售设备,并提供售后服务;代理商或集成商从设备制造商采购设备,进行销售、售后等;工厂购买设备,进行日常作业、生产、运维等。

总结来看,目前工业互联网提供的价值可以归为3大类场景:

设备资产管理。以设备为对象,将设备联网后,能提供的价值包括: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异常报警;设备商、代理商远程诊断设备故障,提高售后时效性,减少差旅成本;根据实时数据特征,进行预测性维护,预判设备故障,并及时响应,防止故障停机带来的损失,同时降低备件库存成本等。

业务运营优化。主要针对生产和作业过程,将作业环节涉及的设备、人员、原料、工艺等信息联网后,能提供的价值包括:实时远程监控生产进度,保证订单按时交付;掌控每台设备生产效率、闲置率、良品率,每个人员的效率等,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建立高耗能设备的使用方式和能耗间的关系,降低能耗等。

产业生态创新。上面2类说的更多还是针对企业内部的价值,如果把企业内的设备、作业等信息上云后,从产业链层面,可以进行上下游的协同研发设计和制造、按需定制等;把中小微企业的产能情况数字化,形成生产资源池,统一向外提供,获取更多订单,降低订单和产能错配;基于工业企业真实数据,联合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等。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设备资产管理是目前落地最广泛的场景,原因包括模式相对容易复制,且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身就孵化于装备制造企业,如三一、徐工等。业务运营优化整体做的还很浅,需要深入场景,有较强的工业knowhow能力与技术结合。产业生态创新落地最少,因为很重要的前提——企业数字化上云还非常早期。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对国内62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展开调研,搜集、分析了229个平台应用案例和成效,也印证了我们的调研结论:

工业互联网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案例分布及应用案例成效(资料来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白皮书)

而在落地行业方面,我们发现工程机械、能源、电力、机加工、冶金等行业落地最为广泛,这些行业的特征包括:产值高、设备价值高、能耗高等。

5

工业互联网的玩家有哪些?如何归类?各自的打法、路径、优劣势是?

1

如何给一家工业互联网公司定位?

看市面上不断涌现的工业互联网公司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业务、产品介绍又多又杂,甚至乍一看觉得都差不多。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行业+场景+模式”的方法,快速将一家工业互联网公司定位。

上一节我们说了工业互联网在行业和场景的落地情况,对应的,我们可以用行业、场景这个坐标轴(下图),确定这家公司核心从事的1到多个行业,以及在每个行业,解决的是什么场景问题(三大场景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工业互联网

「行业-场景」坐标轴

知道了这家公司在什么行业分别做哪些场景,我们还要知道他在用什么模式去做,通常可以分为5类模式:通用型平台、垂直行业平台、平台解决方案、工业细分应用/APP、IAAS。

通用型平台通常是跨多个行业和场景,自身核心是做PaaS层,目标是尽可能覆盖的广。所以边缘层的设备接入、SaaS层的应用解决方案等,更多会和生态伙伴合作的模式去推进。

2018年6月,工信部发布了《2018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其中就包括8家典型的通用性平台,包括:阿里云、东方国信、浪潮、海尔、航天云网、用友、徐工集团、三一集团。

工业互联网

相对通用性平台而言,垂直行业平台即是只聚焦于某一个行业做平台。例如智能云科、锱云物联就是聚焦在机加工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相较于平台模式,平台解决方案模式则更加“重”,会以自己为主做更多的集成、项目、解决方案。例如寄云科技、昆仑数据、普奥等。

前面三种模式都能向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另外还有一类公司能针对客户某一块痛点,提供相对较细分的解决方案、或工业APP等。例如语祯物联、做云MES的、以及其他细分场景的企业等。

最后一种IAAS层是最简单的,基本就是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AWS等玩家,提供私有云或公有云资源。

通过以上“行业+场景+模式”的方法,我们能知道一家工业互联网公司现在的定位。

2

工业互联网玩家的典型背景、打法路径、优劣势‍

这里主要说下典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玩家。

一类是工业背景,如树根互联、徐工信息、海尔、航天云网等;另一大类是IT背景,如用友、东方国信、浪潮等。

为什么是这两类背景的公司成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玩家呢?原因是做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对工业设备、生产、产业链、行业需求、痛点等非常了解,同时也要具备信息化、大数据等能力。这就是业内经常说的OT和IT的结合。

下面说下这两类公司的典型打法路径和优劣势。

工业背景的公司,往往自带应用场景,例如树根互联和徐工信息,背后的三一集团和徐工集团,都是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本身就需要对设备联网进行实时监控、远程运维等。于是他们的典型的路径是:先解决自身问题,再延伸到同类场景和产业链,然后不断进入新的行业。

工业背景的公司,优势在于OT能力、工业knowhow丰富、且自身就是第一块试验田,劣势在于大型IT能力、新技术并不擅长,且自身作为工业玩家,一些工业客户可能存在同业异业竞争的担心。

IT背景的公司,在过去服务过大量的工业企业客户,具备丰富工业企业服务经验和大量客户基础优势,IT优势更不必说。但是劣势也很明显,缺乏硬件、IoT等技术经验,以及工业设备、生产加工等OT层面的经验。

当然,既然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虽然背景、路径不同,但也有类似的打法。

首先,既然各有短板,且精力有限,那就拉来生态伙伴一起做,包括边缘层、IAAS、SaaS层等。另外,重点和各行业龙头合作,打造标杆案例;和各地政府合作,成为企业上云或区域工业云平台的服务商,借助补贴推广获客等。

6

行业发展阶段是?领先的公司做到了什么程度?营收有多少?

工业互联网整体处于非常早期的模式摸索阶段,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差别也很大。我们从行业内的领先公司进展,可以大致看到整个行业最前的进展。

树根互联资料显示,旗下平台“根云”,已经接入超47万台高价值设备,覆盖61个行业,连接数千亿资产,支持45个国家和地区的设备接入,客户及合作伙伴数量超过200家。

徐工信息资料显示,旗下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客户400余家,覆盖海内外20多个国家,帮助客户管理的设备资产总数超过61万台、设备资产总额超过4000亿元,涵盖装备制造、新能源、军工、农牧业、风电、光缆、核心零部件制造等60多个细分行业。

用友官方资料显示,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入驻工业企业44万家,覆盖20多个工业细分行业,生态伙伴超过600家。平台包含云化工业软件279个,连接工业设备38.8万台,支持80多种工业协议,发展工业APP1247个。

营收方面,领先的公司大概在1亿多元的级别,例如徐工信息2017年营收1.2亿元,2018年上半年营收1亿元。树根互联的年营收也在亿元以上。而大量的创业公司,普遍年营收都在数百万元、千万元级别。

当然,以上数据也要辩证的看待,例如工业背景的企业,体系内部就会贡献大量的联网设备、营收量级等。IT背景的企业,本身就有很多应用软件的企业基数。

7

工业互联网的问题和困境有哪些?

我们通过走访、调研,认为工业互联网目前的核心问题困境可以从3个方面来看:服务侧、需求侧、行业层面。

服务侧:

1、不能给客户明确的投入回报预期。B端客户花钱一定是要算账的:我花钱做了设备上云、装了平台,到底能带来哪些量化的效果?什么时候能回本?这些问题基本心里都是没底的,那付费意愿就要画问号。

2、商业模式不明确。卖整体解决方案?收年服务费?硬件免费平台收费?具体该收多少钱?等等,目前并没有清晰模式。

3、边缘层连接成本高。工业场景非常复杂,设备厂家、类型复杂,接口协议复杂,通信协议复杂,有些国外的设备还需要购买授权才能开放接口,有些设备太老旧等等。

4、模式重,推进慢。工业互联网的项目,往往重实施、周期长、定制化程度高、账期长(很多在半年、一年以上)。大多数能落地的基本都在走重解决方案的模式。

需求侧:

1、自动化、信息化基础薄弱。中国工业企业普遍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之间的状态,很多连自动化都还没有实现,工业互联网对他们来说还很超前。

2、资金紧张。大量的中小微工业企业,生存状况堪忧,本身就没赚到多少钱,付费能力弱。

3、难以选择服务方。面对大量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客户难以分辨服务差异,可参考的案例也很少,难以选择。

行业层面:

1、缺乏复合型人才。工业互联网融合了OT、IT、IoT、AI、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技术,同时要求对工业有较深理解。多家公司向我们表示,招不到合适人才。

2、缺乏统一标准。国家层面的行业标准、规范需要尽快制定实施,以规范市场,减少兼容问题,防止重大安全漏洞等。

8

工业互联网有哪些创业和投资机会?

我们先来看下投融资数据,2018年,有40多家工业互联网公司获得了融资,相较于2017年增长了一倍多。其中有10家获得了千万元以上的融资(见下图)。大额融资有4起:树根互联的数亿元融资、威努特的数亿元融资、上海慧程的近亿元融资、寄云科技的近亿元融资。

工业互联网

2018年获得千万元以上融资的工业互联网公司。(数据来源:企名片)

由此可见,资本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关注和实际投资力度,在显著上升。

不过根据我们与投资人交流的情况来看,资本大多还处于观望状态,认为工业互联网当前的商业模式不清晰、营收困难、模式太重等。

投资机会方面,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方面,能投资的标的并不多,基本都是一线资本的机会,典型的标的包括树根互联、徐工信息,且二者都在进行市场化融资。而工业互联网垂直平台、解决方案公司等,则有大量的从业企业需要融资,且估值并不高。

另外,产业资本、政府引导基金等,在这一波工业互联网浪潮中,必然会成为重要力量。一方面是大量市场资本已经缺乏弹药,另一方面是能为工业互联网公司带来大量的资源、场景等,这些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当前最重要的还是找准落地领域:自己最有优势、客户痛点最强、价值最大、且有一定技术或行业knowhow壁垒的领域。然后扎根下去建立自己在领域内的典型案例和品牌。同时也能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力量,触达更多客户。

9

总结和展望

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经过几年的酝酿,到2018年热度大增,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推动,2018年也因而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开局之年。

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目前正在从概念到落地的探索中,工业龙头企业、大型IT公司、通信巨头、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等,都在按照各自的模式,参与到这种高举高打的变革中。

现在还不好说,也不必说哪种模式最终能跑出来,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足够大,各家跑马圈地,基本还没到竞争的地步。

整体来看,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在通用平台、垂直行业平台、平台解决方案、工业细分应用/APP、IAAS、安全等位置,都各自形成了初步的企业生态。领先的平台企业,设备连接数已经达到数十万量级,并积累了第一波标杆案例。探索出了工程机械、能源、电力、机加工、冶金等高价值落地行业,以及设备资产管理、业务运营优化、产业生态创新3大类工业互联网核心落地场景。当然,问题、困难、泡沫也大量存在,甚至是工业互联网当前阶段的主旋律。

对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趋势做了一些预测:

从继续狂热,到冷静下来。该破的泡沫会破,经历了2~3年时间,靠着追热度、讲概念、拿补贴,提供不了真实落地价值的平台、公司,会被市场、资本抛弃。

工业互联网通用型平台,会初步形成10家左右的稳定格局,其他企业不会再有通用型平台的机会。

垂直行业平台、解决方案商会有更多玩家冒出,在各自行业内做深做专,和通用型平台形成有力竞争和合作。国家会出台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通用接口、测试评估等出台标准,规范市场。工业互联网安全会被重视起来。

随着模式进一步清晰,一直在关注工业互联网赛道的资本,会扣动扳机。更多新资本、产业资本会进入工业互联网赛道。由于市场缺乏好的标的,所以一旦有探索出良性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必然会受到资本争抢,驶入发展快车道,与竞争对手迅速拉开身位。

工业互联网作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途径之一,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例如是否会类似PC时代的Windows、智能手机时代的Android,出现工业甚至更大产业范围的操作系统级平台机会?跨行业的平台能否真正通过数据的流通,产生行业间的整体效能提升?否则跨行业意义不大?除了做解决方案的重模式,是否有更好的商业模式?行业未来的集中度如何?跑出来的公司能做到什么体量?国外的公司做到什么程度?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等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