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类寄存器2种实现方式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一些可配置的寄存器,用于控制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如果各类处理信号的使能信号,还有功能模块的特定控制信号。
例如:在ETH处理过程中,有数据流使能控制,最大包长度控制信号。
例如:在PCIE中,存在bus master enable信号,max payload size等控制信号。
那么这类可配置的控制类寄存器是如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呢?有哪些实现方式呢?
下图所示,data_in为输入数据,data_out是处理后的数据,处理过程中data_proc_a/b/c需要用到控制寄存器对处理进行处理,client_id表示data的用户id号,模块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处理不同id的data。
2.实现方式1: 寄存器信号线输出:
通过寄存器信号线的方式输出给需要的模块,如图方式1,cfg module把所有的控制信号都暴露出来,送给需要的模块data_proc_a/b/c,data有效时,根据client_id选择需要的控制信号。
优点:
此类设计简单,容易理解与实现。
此设计限制小,可以用于各类情况下的设计
缺点:
控制信号线较多,高频设计不利于布局布线
不利于规模扩展,例如client_id数量从8增加到800时,寄存器的数量会大量增加,且800选1的逻辑延时较大。
此设计中,控制寄存器以ram(或者类似)的方式实现,数据处理模块data_proc_a主动读取控制信号,当有效数据来临时,以client_id作为rdaddr读取,一次读取处理流程中所需的控制信号(rdata),进行数据处理,并且将控制信号(rdata)进行pipe与data对齐,提供给后期模块data_proc_b/c
优点:
规模扩展方便,例如client_id数量从8增加到800,仅仅需要修改cfg_ram的规模,重新定义一下cfg_ram读地址位宽,data_proc_a/b/c仅仅需要修改client_id位宽参数。
控制信号线较少,有利于时序优化和布局布线
缺点:
此设计适用于数据的pipeline处理,并且ram读出存在一定的读延时,存在一定限制。
审核编辑:汤梓红
-
寄存器
+关注
关注
31文章
5342浏览量
120297 -
接口
+关注
关注
33文章
8588浏览量
151098 -
信号
+关注
关注
11文章
2791浏览量
76744 -
PCIe
+关注
关注
15文章
1237浏览量
82620
原文标题:IC设计:控制类寄存器2种实现方式
文章出处:【微信号:IP与SoC设计,微信公众号:IP与SoC设计】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