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可编程逻辑器件(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D)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是在专用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 ASI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逻辑器件,是当今数字系统设计的主要硬件平台,其主要特点就是完全由用户通过软件进行配置和编程, 从而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 且可以反复擦写。在修改和升级PLD 时,不需额外地改变PCB 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板,只是在计算机上修改和更新程序,使硬件设计工作成为软件开发工作,缩短了系统设计的周期,提高了实现的灵活性并降低了成本,因此获得了广大硬件工程师的青睐,形成了巨大的PLD 产业规模。
目前常见的PLD 产品有:编程只读存储器(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PROM),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Field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 ,FPLA),可编程阵列逻辑( ProgrammableArray Logic ,PAL),通用阵列逻辑( Generic Array Logic ,GAL),可擦除的可编程逻辑器件( Erasable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 ,EPLA),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CPLD)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等类型。PLD 器件从规模上又可以细分为简单PLD(SPLD)、复杂PLD( CPLD)以及FPGA。它们内部结构的实现方法各不相同。可编程逻辑器件按照颗粒度可以分为3 类:①小颗粒度(如: “门海( sea of gates ) ”架构),
②中等颗粒度(如: FPGA),③大颗粒度(如: CPLD)。按照编程工艺可以分为四类:①熔丝(Fuse )和反熔丝( Antifuse )编程器件,②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UEPROM)编程器件,
③电信号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编程器件(如:CPLD),④SRAM 编程器件(如:FPGA)。在工艺分类中,前3 类为非易失性器件,编程后,配置数据保留在器件上;第4 类为易失性器件,掉电后配置数据会丢失,因此在每次上电后需要重新进行数据配置。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