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姆(ROHM)
直播中

余柳婵

7年用户 159经验值
私信 关注
[经验]

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化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亚里士多德

城市已然人们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创新空间。

网络也已然人们非常依赖的生产、生活、创新空间。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又是一个节点。城市是一个共同体,城市又是一种选择。过去的城市有城堡、城墙、护城河;现在的城市有没有边界,如果有,它的边界在哪里?城市本身是一个生态体,城市必须放在更广泛的连接网络里、更大的生态体内。正如******指出,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当人的命运与网络信息技术紧密连接的时候,城市的命运与变迁也一定与网络紧密连接在一起。

从结绳记事,到发明文字,到出现印刷术;从电话的发明,到手机诞生,到移动终端迅疾渗透;人类孜孜以求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两大类:如何不断促进信息更对称,如何持续提高交互的质量和效度。
智慧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最早可追溯至 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

2008年11月6日,“智慧地球”的理念被明确地提出来,目标是让社会更智慧地进步,让人类更智慧地生存,让地球更智慧地运转。

2012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全球趋势 2030》报告,把“智慧城市”列为对全球经济发展最具影响力的 13项技术之一;2013年,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2030年展望:美国应对未来技术革命战略》,把“智慧城市”列为将影响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三大技术之一。

什么是智慧城市?

粗线条看,智慧城市建设包括“四化”:

一是信息化,主要是基础设施的信息化与信息化基础设施;

二是互联网化,也即“在线”,包括生活、生产、服务、政务的互联网化,线下商业、服务、产业低成本产业升级;

三是智能化,在信息化、互联网化、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赋能,主要体现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手段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四是智慧化,包括智慧生活、智慧服务、智慧信用、智慧决策、智慧治理、智慧创新等。

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把“智慧城市”定义为这样一个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12)发布的《全球趋势 2030:可选择的世界》(Global Trends2030:Alternative Worlds)研究报告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为代价,实现最大化的城市效率和最美好的生活品质而建立的城市环境。

2014年 08月,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智慧城市做出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项目组(2015)提出了“智能城市”的定义:科学统筹城市三元空间(CPH),巧妙汇聚城市市民、企业和政府智慧,深化调度城市综合资源,优化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和管理,持续提高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水平,更好地服务市民的当前与未来。

智慧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世界共识,尤其于2010年始,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1992年,新加坡提出“智慧岛计划”;2006年,启动“智慧国 2015”计划,拟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及泛在互联方面,也引人瞩目。

2015版《美国创新战略》提出 6个关键要素及其具体战略行动。其中“推动国家优先领域突破”要素涉及 11个优先领域,“建设智慧城市”名列其中。

中国智慧城市政策沿革与实践

整体来看,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基本经历了探索试点、规范化及绿色智慧城市三个阶段。

探索试点阶段(2012年11月-2014年3月)。2012年 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试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智慧城市一份比较早的正式文件。2012年 11月,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并于次年 10月正式公布南京、无锡等 20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3年 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同年,住建部还出台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则要求应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

规范化阶段(2014年3月 -2015年12月)。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列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并提出到 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同年 8月,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提出到 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2015年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一年。“智慧城市”和“互联网 +”行动计划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同年,《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出台。

绿色智慧城市阶段(2015年12月至今)。2015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以中央的名义召开,上一次全国性的城市工作会议要追溯到 37年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必须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确立,使得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从“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到“智慧城市”、“绿色智慧城市”,创新技术正推动我国城市现代化和信息化和城市治理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绿色智慧城市演进。

城市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走到了一个分水岭:传统的、基础的、硬件的、扩张式、管控型的城市化和智慧城市已走到了尽头。从城市工作会议到十三五规划纲要,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到网络安全法的颁布,从单兵教练到互联互通,从五大发展理念确立到五大发展空间倡导,城市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型,未来城市发展需要与“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相统一,智慧城市理应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绿色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总之,城市空间变了,人们生活模式变了,交互方式变了,城市治理逻辑变了,经济动能、要素构成、协同方式、转型的路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安全、伦理、风险从来没有现在让人们更为关注,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的转换也到了一个新的节点,这必然会让我们重新解构人与城市、人与社会、人与资源环境、人与未来的关系,重新审视城市发展的模式,重新看待城市与人类的未来。

回帖(2)

黄彩萍

2019-3-19 08:57:14
还是要人的发明速度
举报

王秀华

2019-3-19 09:04:11
受到警告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举报

更多回帖

发帖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