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差稳压电源LDO芯片设计(1)
本文摘自 延路的笔记 原创:Yan 路延 延路的笔记 延路的笔记微信号
功能介绍澳门大学Dr. 路的个人笔记分享。 研究方向:无线能量传输、电源管理芯片设计。
4月9日
这是本公众号的第一篇纯技术文章。讲得比较浅,针对读者是大三大四或者研一的学生们。内容是我以前报告的PPT和英文讲义,由硕士一年级学生殷晗(国际象棋国家一级运动员、棋协大师)翻译成中文。
一是我比较懒,二是如果内容不通顺,我可以赖翻译得不好.
今天的内容仅为设计模拟LDO的一些考虑。数字LDO和混合型LDO的内容下次再更新。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些基本概念。LDO是用来做什么的?对于一个电源来说,我们希望得到一个非常干净的DC电压,但是,负载的瞬态变化以及输入纹波都是LDO需要考虑的干扰因素。
LDO使用误差放大器来比较参考电压和反馈的输出电压,通过调整功率晶体管的栅极电压,来调整输出电流大小。在等效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模型中,LDO简单地建模为一个可调电阻,确保当输入电压和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是稳定的。
压差(Dropout Voltage)的定义为:LDO能够支持的额定最大输出电流情况下,最小的输入减输出的电压差。
静态电流IQ是输入电流减输出电流的差值。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基准电压源的电流,误差放大器的电流以及电阻分压器的电流。显然,为了使电流效率最高,需要尽量小。
我们来看一下效率的计算公式。效率等于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通常来说,IQ远小于负载电流,故可以忽略不计。当输入和输出电压差变大,效率会线性减小。因此效率低是LDO稳压器的主要问题。
可以考虑以下两个例子,如果前级的DC-DC转换器提供了1.2V的输入,目标输出电压是1.0V,并且当传输100mA时,IQ为0.1mA,那么效率为1/1.2 = 83.3%。如果LDO直接与输出电压为3.7V的锂离子电池连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效率仅仅为27%。因此,LDO通常只作为第二级电源稳压器使用,前一级由开关电源实现高效率的功率电压转换。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电源抑制PSR的概念。PSR的定义为在一定频率下,输出纹波电压和输入纹波电压的比值。为了测试PSR,我们可以在不同频率下在上加入正弦波并观察衰减的输出纹波。
在电池供电的应用中,1MHz到100MHz这个频带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前级的DC-DC转换器工作在此频率下,并且会产生几mV到几十mV的电源纹波。从应用的角度看,MHz范围里的PSR也十分重要。正如在4G的通信系统中,基带信号的带宽可以达到20MHz,而在5G系统中,带宽超过100MHz。
对于负载瞬态响应,一般使用输出电容来提供缓冲电流,以缓解LDO环路延时。需要注意的是,电容不可避免地存在等效串联电阻(ESR)。在古老的设计中,会添加ESR产生一个左半平面零点来补偿次主极点以增加相位裕度。或者,ESR可能来源于布线的寄生电阻。负载瞬变过程中,ESR会提供额外的电压误差。比如当负载从高到低发生瞬变时,在LDO反馈回路响应之前,电容会提供绝大部分的输出电流,而电容电流会在ESR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电压。因此,我们会观察到额外的负脉冲电压(红色部分)。
为了比较不同的LDO的性能,英特尔公司的Peter Hazucha提出了一种性能指标FoM。其中,响应时间TR等于负载电容乘以ΔVOUT再除以最大输出电流。为了获得更好的FoM,我们需要使用更小的IQ来提供更大的最大电流。为此,需要设计一种低功耗的快速响应LDO。很明显,这是功耗和速度的折中。如果速度不够,那就只能电容(面积)来凑了。
除了响应速度,PSR对于噪声敏感的模拟和射频负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此外,还有几个考虑因素,比如实现低压差才能实现高能量效率。同时,全集成LDO需要做到面积优化,面积就是成本。并且,其性能相对于工艺制程来说应该是要可扩展的,即当我们把同样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结构搬到更先进工艺的情形下时,性能也应该要相应地变得更好。但这一点并不是所有的LDO设计都能满足的,取决于设计者的思路和采用的架构。这个后面还会提到。
在一个典型的LDO设计中,LDO会存在至少两个低频极点。Power MOS的栅极有很大的RC时间常数,这是因为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阻和栅极的寄生电容都很大。同时,输出节点也有大电容,它来自滤波电容或者负载本身。显然,由于LDO的负载电阻和导通电阻会随着输出电流的改变而改变,输出极点也会因负载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使LDO反馈回路稳定是LDO设计中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在我们设计LDO的时候,我们需要想清楚应该把LDO的主极点设计在什么位置。
如果我们把主极点设计在输出节点处,当负载较大时,单位增益频率UGF在重载条件下会增加,因为输出极点会移到更高的频率。当单位增益频率接近第一个非主极点时,环路的稳定性会降低。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主极点设计在LDO的内部节点时,需要把内部极点设计在较低的频率下。这样在轻载或空载的情况下,输出几点会接近主极点,环路的稳定性会受到的限制。
另一方面,如果考虑到PSR的影响,最好把主极点放在输出节点。这样我们可以在输出节点处放置一个大电容来滤去电源的纹波。这样,当频率高于的频率时,高频纹波就会被负载电容滤去。
而在内部主极点的情形下,PSR主要由LDO稳压反馈回路决定。当环路增益减小时,PSR会变得很差。在UGF附近的频率处,PSR下降到大约0dB,即没有PSR。
该表总结了把主极点设计在输出节点和内部节点时的各自优缺点。把输出极点PO作为主极点时,当工艺尺寸变小时,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性能也会随之变好,这是因为在更先进的工艺条件下,内部极点更容易被推到高频。而把内部极点作为主极点时,即使工艺变得更好,单位增益频率UGF也难以提升,因为在轻载的情况下,UGF会受到的限制(除非引入其他的零点技术在补偿次极点)。把PO作为主极点的缺点是,需要大电流来驱动内部极点去到高频,这样会导致LDO的静态电流增加。
我们可以选择PMOS或NMOS来作为功率管。显然,PMOS更容易在低压下被驱动,而同样条件下,NMOS需要更高的电压来驱动。为了保持低压差,一般需要用到升压电荷泵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来驱动NMOS的误差放大器EA。
就输出阻抗而言,由于NMOS功率级的一个源级跟随器,因此它可以提供对负载瞬态变化的本征响应(intrinsic response)。因为在LDO反馈回路响应之前,VOUT已下降,那么NMOS功率管的VGS会随之增加,并因此自动提供更大的输出电流。因此,在输出阻抗ZoN的计算中,我们将1/gmN与其他因子并联,其中gmN为NMOS功率管的跨导。
基于NMOS LDO的特性,Replica LDO是一种简单适用于数字负载的选择。在Replica LDO中,MN1和MN2是一对尺寸比为1:N匹配晶体管。如果偏置电流IB和输出电流之比也为1:N,VOUT则近似等于VMIR,其中VMIR是基准电压VREF的镜像电压。当然,IB和输出电流不可能完全匹配,所以VOUT会随着负载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负载能够接受电源的变化,比如数字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就问题不大。
另一个好处是,相比于well-regulated情况,VOUT随负载变化的情况在瞬态响应的时候会实现更小的undershoot和overshoot, 如右下角的图。
前面讲到,Source Follower的输出阻抗为1/gm。有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源级跟随器Fliipped-Voltage Follower (FVF)。与普通的源级跟随器相比,FVF具有更大的输出电流能力和更小的输出阻抗。在FVF结构中,M1作为共栅放大级,如果vo发生一个很小的变化,这一变化将被gm1ro1倍放大到va,并会控制M2的跨导gm2。因此,FVF的输出阻抗为1/gm1ro1gm2。
良好的输出电流的能力使得FVF本身即可作为一个简单的LDO,其中VSET仅为M8提供直流偏置。当I1和I2,M7和M8大小匹配时,VOUT应该近似等于VMIR,其值接近VREF。误差放大器和VSET电压偏置仅消耗微小的电流,因为它们仅提供直流偏置电压。与具有的差分输入对的传统LDO相比,FVF是单端结构,它的电流利用率相对差分结构更高。因为传统差分输入的误差放大器的一端在LDO里面是恒定接VREF,那一条只支路的电流被浪费了。
但是,简单结构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只能提供很小的环路增益,这会导致DC regulation较差。为了达到更大的DC增益,可以使用共源共栅FVF结构。它采用M2作为另一个共栅放大器级。现在,环路中存在来自于VOUT、VA、VG的三个极点。因此,从稳定性角度来考虑,需要采用密勒补偿。
如图显示了一种典型的LDO,其带有片外负载电容和一个内插的buffer。片外的大电容使得输出极点很容易能成为主极点。同时,buffer的输入电容和输出阻抗都很小,这样可以更好地驱动MOS功率管。因此,buffer的作用是把MOS功率管的一个低频极点拆分成两个相对高频的极点。实现buffer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一个输出阻抗为1/gm的源跟随器。但是,如果我们想进一步降低输出阻抗,只用source follower,需要消耗很大的电流。
我们可以使用负反馈特性来进一步减小输出阻抗,而不是简单地增加source follower的偏置电流。如上图计算的那样,如果有一个环路增益为βA0的负反馈,输出阻抗可以减小1+βA0倍
利用负反馈的特性,我们就得到了super source follower (SSF),它增加了一个晶体管M2用于减小输出阻抗。虽然在SSF中多了一个分支消耗功率,但是DC偏置电流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当输入减小时,将有更多的动态电流可以用来下拉缓冲器的输出。
最后是一个设计实例,这是我读博士期间为一个光通信前端系统中的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TIA)设计的全集成LDO。最早发表于2014年的ISSCC上,后来期刊版本被JSSC拒稿了,说是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挺漂亮,就是太简单了,看完会议文章就不用看期刊版本了。后来期刊版本就投去了TCAS-I,再后来因此论文神奇地获得了IEEE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与系统学会的杰出青年作者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篇幅关系今天就先写到这吧。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们的以下几篇论文:
[1] Y. Lu, W.-H. Ki, and C. P. Yue, “A 0.65ns-response-time 3.01ps FOM fully-integrated low-dropout regulator with full-spectrum power-supply-rejection for 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ISSCC), Feb. 2014, pp. 306–307.
[2] Y. Lu, Y. Wang, Q. Pan, W.-H. Ki, and C. P. Yue, “A Fully-Integrated Low-Dropout Regulator With Full-Spectrum Power Supply Rej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 vol. 62, no. 3, pp. 707–716, Mar. 2015.
[3] Y. Lu, W.-H. Ki, and C. Patrick Yue, “An NMOS-LDO Regulated Switched-Capacitor DC–DC Converter With Fast-Response Adaptive-Phase Digital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vol. 31, no. 2, pp. 1294–1303, Feb. 2016.
[4] Y. Lu, C. Li, Y. Zhu, M. Huang, S. P. U, and R. P. Martins, “A 312 ps response-time LDO with enhanced super source follower in 28 nm CMOS,” Electronics Letters, vol. 52, no. 16, pp. 1368–1370, 2016.
[5] Y. Lu, “Digitally assisted low dropout regulator design for low duty cycle IoT applications,” in IEEE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APCCAS), Oct. 2016, pp. 33–36.
[6] Y. Lu, “A Reconfigurable Switched-Capacitor DC-DC Converter and Cascode LDO for Dynamic Voltage Scaling and High PSR,” in IEEE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APCCAS), Oct. 2018, pp. 509–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