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介绍:唐石平老师,技术总监/资深FAE,199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年来一直奋战在技术工作岗位;其中13年华为硬件技术领域相关工作经历,锻炼了扎实的硬件功底,包括:丰富的硬件基础知识,规范的IPD开发流程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深厚的大硬件领域的DFX设计积累。离开华为后,在IoT技术行业担任5年多的技术总监岗位,从嵌入式软件、硬件开发,到网络层通信层协议构建,到物联网云端系统的健壮性设计,具有相当丰富、全面的实践经验。目前在大型元器件分销行业担任技术总监。
采访内容 社区小助手: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学习、工作经历吗,您是怎样进入电子行业的呢? 唐石平老师: 这个说来话长了哦~ 一般来说,首份工作的岗位,很可能影响了人一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98年清华物理系毕业后,我第1份工作是在长沙的湖南计算机股份公司搞硬件开发;这就基本决定了我这20多年的工作,是以电子技术(硬件)为工作舞台了。98年那个时候,电子、计算机毕业的人数都不算太多,所以整个社会搞电子技术(硬件)、搞嵌入式或计算机控制(软件)的人才都还比较少,同时理科生找工作还比较困难;那么我就只能转行,要么做硬件,要么做软件。根据以往经验,理科生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一些,搞软件更合适。但是,公司分配我搞硬件,那我就开始搞硬件了;我就这样进入了电子行业了。
这20多年来,基本上都是在技术的第一线工作;所以呢,相关的学习、工作经历还是特别丰富;我就简短的叙述下各阶段吧:
1、98年至2000年底,在湘计算机搞硬件开发,主要是税控收款机(POS机)系列产品的单板硬件的研发。
2、01年初至14年,在华为公司工作;从基础的硬件工程师、器件工程师,硬件项目经理,到系统工程师、成本经理、DFX专项工作(DFR基于可靠性的设计、DFM基于可制造性的设计、DFEE基于节能的设计、DFC基于成本的设计、DFSC基于可供应性设计、DFS可服务性设计、DFNS网络安全性设计...), 几乎与大硬件相关的技术及基层管理岗位都从事过;系统工程师工作也主要是搭建产品系统的硬件架构、关键物料的选型和硬件方案的确定。
3、14年离开华为后至18年中,主要基于当时的热点IoT行业,主导一些创业公司的技术工作,挂CTO头衔。这个阶段的工作,除了电子技术外,软件技术、云端技术等都必须快速应用到产品中;当然,扎实的大硬件功底对产品的快速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4、目前我在天河星供应链主导FAE、BD(商业发展及战略规划)等工作;深厚的电子技术背景,以及对电子器件物料、供应链体系的深刻理解和熟悉,是我目前干好这个工作的一个优势了。
社区小助手:自从业以来,遇到最大的困难与挑战是什么?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及心路历程吗? 唐石平老师: 1、离开华为以前,最大的困难与挑战,当然都是技术层面的。
比如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电子技术、以及产业链都是不怎么理解的;只能在具体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摸索。那个时代,互联网还刚启动呢,度娘还没有诞生;想要多学点东西,只能是看书。我记得我前半年相当部分的时间是在图书室看书学习啊!现在就不一样了,大家有什么不懂的,问度娘啊!结果,度娘直接就能够搜索出发烧友网站的一些专题文章,学习起来很简单和容易了。
进入华为后,有少许技术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但其实并不大。因为这是一个大平台,平台中每个人只需要做螺丝钉;同时,内部的技术培训很密集,也比较系统。我记得刚进入华为后,先参加了1整月的大硬件技术专题培训;然后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基本上每周有2次以上的培训。当然,这些培训都是在晚上进行哈;(为什么华为加班多,主要是因为学习任务重啊!领导加班多,是因为要开会。)另外在华为做技术,有十几个领域、数十名专家帮你评审和检视啊;真没有啥困难和挑战可言啊~ 最大的难点,可能就是要求单板开发要“一版搞定”;也就是说,PCB基本上是不改版就要达到量产的水平啊!做不到的话,绩效可能会有很大影响。
搞硬件,需要能够沉下心来持续积累!华为有个标语“板凳甘坐十年冷”;而且,硬件工程师,是越老越吃香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一听说硬件要干几年才能有成绩,都直接去搞软件去了...现在要招聘好一点的硬件工程师,都挺困难的~
2、离开华为后,遇到的困难其实都基本上是非技术性的了。比如IoT行业创业,产品和技术我们搞好了,但是,市场需求在哪里?产品怎么卖出去?所以,回想当年任老板说的,研发体系的人都有“幼稚病”的,必须要做“工程商人”。做商人的话,就是先要想清楚客户需求是什么,你再去做什么;而不是先做产品,再考虑销售的问题...
3、目前在代理行业做技术支持和战略规划方面的工作,最大的挑战在于对供应链体系的深度理解和技术发展趋势的洞察;要时刻关注各方面(器件原厂的工艺和技术发展趋势,各应用行业客户的技术需求等)的信息,分析变化趋势;并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抓取转瞬即逝的商业机会...
社区小助手:在华为做工程师的工作体验是怎样的?聊聊您从中得到的收获吧。 唐石平老师: 1、上面说了,华为是个大平台;在平台中搞硬件开发,可以向各领域专家(SI、CAD、热设计、EMC、可靠性、生产制造、工艺、结构、UI、测试、电源、主控、专用IC...)学习到很多很多知识,融合成自己的大硬件知识体系架构。所以,当我离开华为后,1个人就可以从这十几个维度来考虑产品的大硬件实现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不是说我1个人就可以完成这些工作,但至少具备全面思考和关注这方方面面的能力)。
2、华为的知识体系和培训体系是很完整的;各个领域都有专家在深度从事相关的信息收集、技术演进、问题攻关解决等工作;每个工程师在工作中,是可以充分获得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条件,甚至可以得到各领域专家的直接帮助。我记得我在02-03年度,我在从事器件可靠性应用专项工作的时候,准备整理《器件知识与应用》的专题栏目;这本来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是我发现,每一类器件,都有TQC(技术品质中心)和CEG(采购专家团)组织编写了《XX类器件选型规范》、《XX类器件行业发展趋势》等文件,并不断刷新;各产品线还组织编写并丰富了《器件应用经验案例库》;这样,这个专题栏目,我差不多就只是一个“编辑”了;完成的很好。另外一个,各技术体系都成立了TMG(技术管理团队),比如,电源TMG、光模块TMG、主控TMG、射频TMG... 每个TMG组织了原理图CBB共享模块,技术攻关、前沿技术演进等具体工作。总之,在华为做硬件工程师,可以获得的资源很多,也能够快速的获得成长;当然,愿意学习、善于学习是前提哈。
社区小助手:对那些想学好硬件技术的同学,您建议应该怎么学习呢? 唐石平老师: 要做好硬件技术的话,经验的持续积累很重要。应该来说,硬件就好比中医,是越老越吃香的工种;(软件可能就好比西医了,适合短平快成长并快速取得成绩)。所以,对于想学好硬件技术的同学,首先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思想准备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其次,掌握好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现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平台,也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关于学习方法,我提几点看法供参考:
1、在实战中学习。假如你手头都没有具体的硬件工作要做,学再多也都只是知识,无法形成经验。多结合自己的硬件开发岗位,把细节一点点掌握扎实、吃透。另外,硬件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需要批量生产和应用检验后,才能得到改进的;实验室的产品,只是理论上对功能和性能进行检验。
2、要深入的掌握好硬件技术,就要逐步针对自己的行业特点,进行元器件知识体系、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级技术原理体系、大硬件体系、硬件开发流程及工具应用体系等几个维度进行全面梳理。注意,先针对自己的行业特点来梳理。(我本来答应发烧友网站,准备针对器件知识体系重新梳理一遍,并给大家培训;但我发现,应用行业没有明确的话,这样梳理没有具体目标、工作量巨大,且价值不大了。我准备后续还是梳理几个热点的应用行业,针对这些行业进行器件知识和技术原理的梳理;希望对大家能够有一点帮助。)
3、利用互联网、发烧友网站等平台,多延伸拓展阅读,大量获取知识。但是,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并填补空白;同时,实战中将知识落实为经验。
4、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应用穷出不穷。但是否应该紧追新技术,主要看各人目前所处的阶段。刚入门的同学,适当见见花花世界就好,重点应着眼于目前岗位需要去延伸学习;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最好的学习效果体现。但像我目前的岗位,就必须花很多精力去紧跟新技术和新应用。
社区小助手:您在IoT技术行业也奋斗了多年,普通工程师应如何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您有什么建议吗? 唐石平老师: IoT技术,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也将是应用增长较快的一个技术方向。但请大家首先要记住:IoT是技术,不是最终的产品;只有将IoT技术嫁接到某个蓬勃发展的产品或应用行业领域,这个技术才能伟大、才能成功。
大家要学习IoT技术,要从事IoT技术行业或相关的工作,首先还是要把自己定位确定:是从事IoT技术或模块的产品开发,还是应用IoT技术做某个特定行业的应用?我想,更多的人仅仅是应用IoT技术吧。那我就基于应用这个定位来谈几点:
1、IoT技术涉及的类别挺多的;各有优缺点和应用场景限制。全面的大致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是应用好这些技术的前提。比如当年智能家居火热的时候,智能家居厂商们选择的通信制式就五花八门:Zigbee、Z-wave、WiFi、2.4G RF、433M RF,电力线载波通信,也有坚持用RS485走线缆的。当然,虽然最终智能家居厂商们几乎没有存活与选择的技术关系不大;但是,大家在进行产品试点时,为这些技术的成熟应用和稳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技术的发展做了先烈的贡献。我想,到目前为止,这些技术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大家百度下就可以了解个大概了吧。再比如说工业/产业物联网技术,NB-IoT和Rola都是应用潜力很大的技术;大家决定在项目中采取某个技术前,适当花点时间做更深一步的功课,了解技术和政策行业信息,也是很有必要的。
2、当具体选定了通信技术,接下来是要考虑产品系统和IoT通信技术结合,进行产品化开发的问题。产品开发中,找到原厂或代理商的技术力量进行支持,是产品快速稳定的关键。选择代理商时,要选像我现在的公司“天河星”这样的大代理商,支持力度强,且能够有效调动原厂的技术资源和力量来协助产品开发,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个人的技术水平也在项目实战中,快速的获得学习和成长。
社区小助手:电子行业发展很快,每天都有新变化,在您看来,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挑战和变化? 唐石平老师: 大部分电子产品的技术迭代和升级,都来自于客户需求的进一步要求,包括功能、性能、体验等品质提升和降成本等诉求。电子技术的持续发展,主要为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而持续做出贡献。那么,对于聚焦于某个行业的电子工程师来说,面对技术的日新月异,重点从客户需求出发,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来关注技术的快速演进。麒麟量产采用7nm工艺了?台积电的7nm生产线会不会被美国封杀? 如果咱只是应用个通用STM32做点嵌入式控制,就没有必要过多深入去操心。
当然,电子技术的普适性的发展规律,咱们还是要了解。摩尔定律,据说在未来10年还将继续有效,单位面积(体积)的最大算力还将继续每18个月增长1倍。自己所处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是要重点关注的;随着IC生产技术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SOC化降成本的趋势在一些海量生产的产品中会持续迭代。具体到不同行业,受该行业的供应链体系的特点影响,技术的迭代会不同;这里我就无法“一言以蔽之”了。
以技术推动产品和应用的发展,也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这些事情,就由乔布斯们去推动好了;咱们努力学习,慢几拍跟上都没有关系的;没有必要焦虑自己落伍于时代了。技术的发展,一定是会让人越来越懒;如果某个电子技术出世后,没有几个人学的会,那肯定是失败的技术。
社区小助手:工作忙的时候,您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呢?聊聊您未来的规划? 唐石平老师: 工作忙的时候,当然是要先把工作做好。一般来说,所有公司都是很人性化的,就比如大家觉得加班可怕的华为,从我的亲身经历看,大致是这么个情况:工作也不是说特别的忙,平均下来工作日每天工作时间也只有9小时左右,加上路上及午休、晚饭时间,在家里的时间至少还在12小时以上。所以,这样的时间分配,工作与生活是完全可以平衡下来的。当然,每个人的家庭生活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俗话说的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怎么样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事项,是需要考验一个人的智慧的。所以,生活方面,我就不多谈。有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工作上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但生活才是工作的最终目的。
我是一个比较容易满足的人,所以对目前的工作及生活状态还是比较满意的。工作上,因为住的离公司近,每天走路上下班;工作方面虽然有一些挑战,但好在我技术底子还是厚实,学习能力还凑合;围绕公司的目标去思考去开展工作就好了。生活方面也比较平稳。所以,对于工作和生活,未来没有特别的规划。
当然,在电子行业工作了20多年,还是有很多经验和方法,值得去系统化的总结和整理。发烧友提出了培训需求,我是很希望把这20多年的经验,系统化整理起来,然后系统性的给大家做下交流和培训。如前面提到的元器件知识体系、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级技术原理体系、大硬件体系、硬件开发流程及工具应用;等几个大维度。但是呢,无论哪一个体系,要整理完整都是困难极大的,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几乎完成不了。我很希望,这篇访谈发出后,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共同执行好我这项伟大的规划。
整理经验和知识体系,只能算是短期的一个目标和规划。至于长期的规划,比如是否应该挣大钱,是否再次创业当大老板,我觉得这可能需要随缘,看机会了。
社区小助手:采访到这里就快要结束了,有什么话想要对大家说的吗? 唐石平老师: 1、发烧友网站和相关william hill官网
搞的很好。以前在华为时,公司内部技术人员多,有内部的技术交流平台,是很幸福的事情。那么,发烧友的技术william hill官网
和培训活动,就是给所有中小型企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了这么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真的挺好的。
2、互联网时代,是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服务器的硬盘是可以无限扩容的,但人脑的存储空间,我估计是跟不上服务器硬盘扩容的速度的。那么,咱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存储关键信息,方法就很重要了。我建议大家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学习,并整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