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
|
相关推荐
2个回答
|
|
通信的基础是通过信道传输符号。如果大量的手机,都要通过信道传输符号,就好比大量的车辆跑一条道路一样。避免拥塞、碰撞的技术就是多址接入技术。
直观的方法就是频分多址接入(FDMA),如图1所示: 图1 FDMA示意图 把频段划分为一些子频段,每个用户只能在子频段上传输符号。这就好比把一条大路分隔成几个车道,每辆车只能沿一条车道行驶。这种方式的主要弊端是子频段之间必须留有隔离带。因为隔离带内的信号,会对子频段内的信号形成干扰,所以隔离带不能用来传输符号,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第一代移动通信(1G)采样的就是这种体制。 第二代移动通信(2G)采用了时分多址接入(TDMA),如图2: 图2 TDMA示意图 首先,成倍地加大了子频段的宽度,比如达到200KHz。这样就可以成倍地减少隔离带的数量,因而减少频率资源浪费。TDMA是将时间分成许多“时隙”,一个时隙就是一个信道,一个手机用户占用一个时隙传输符号,另一个手机占用另一个时隙传输符号,以达到互不干扰的目的。这就好比分时段让车辆分别通过一样。但这个比喻并不贴切,请读者跟上我的思路: 如图2所示,将时间分为4.62毫秒的帧,每帧再分为8个时隙。A手机以正常速率发送符号,手机先将这个正常速率的符号存储起来,当分配给A手机的时隙(比如图2中“1”时隙)到来时,手机以8倍的速率在“1”时隙内“突发”完所有已经存储的符号,在后面2、3、4、5、6、7、0时隙到来时,A手机只是存储而不发送符号,等到下一帧的“1”时隙到来时,它再以8倍的码速“突发”,然后再存储,再“突发”,┄┄。与A手机通信的B手机必须同步地跟踪A手机的突发时隙,也以8倍的速率在每一个时隙内接收完全部符号,存储在手机里,然后以正常速率播放,然后再接收存储、播放,┄┄。对于A手机和B手机的用户来说,他们感觉上都是以正常语速通信,根本不知道A手机经过了“缓存——突发”,B手机也经过了“缓存——稀释”的过程。其他手机占用另外的时隙进行同样的通信,以达到互不干扰的目的。以前经常有人问我:“TDMA体制每个用户占一个时隙,以达到互不干扰,但是,这样岂不是大家都断断续续地通信吗?断断续续说话怎么行呢?”仔细看上面的描述,就不会再有疑问了。 比较图1和图2,同样200KHz频段,FDMA弄出了6个信道,而TDMA弄出了8个信道。这不是作者随意画的,而是有意表明TDMA会提高资源利用率。但是,如果仅依靠多址接入,能不能提高这么多还值得怀疑。其实2G是因为硬件水平提高了,使得用户可以在时隙(信道)有空闲时,捆绑若干时隙一起使用,就会大幅度提高网速。而1G受到硬件水平的限制,即使子频段(信道)有空闲,用户也不能捆绑几个子频段一起使用,只能任其空闲,这才是1G和2G的根本差别。后期发展的卫星通信,在同样硬件水平上应用了FDMA和TDMA两种体制,其表现就各有优劣,性能是非常接近的。 1985年在美国的圣迭戈成立了一个名为“高通”的小公司(现成为世界五百强),这个公司利用美国军方解禁的“扩频通信”技术专利,开发出了被称为码分多址接入(CDMA)的新技术。2008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公布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个标准: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和中国的TD-SCDMA。其核心技术都是码分多址接入(CDMA)。 图3 码分多址(CDMA)示意图 图3的意思是CDMA体制既不划分子频段,也不划分时隙,将所有频率和时间让用户共享,也就是说,所有用户既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也可以同时发送符号。这样岂不是大乱了吗?CDMA又是如何避免拥塞和碰撞,仍然保持交通流畅的呢? 早在1923年,美国数学家沃尔什提出了Walsh函数,该函数系尽管只有“+1”、“-1”两个函数值,它却像“简谐函数”一样,是正交完备函数系。这个数学上的重大发现历经几十年的研究,最终奠定了CDMA体制的理论基础。 |
|
|
|
我们来看看神奇的Walsh序列:
例如,长度为4符号的Walsh序列: W40 : 1 1 1 1 W41 : 1 1 -1 -1 W42 : 1 -1 -1 1 W43 : 1 -1 1 -1 其一,Walsh序列的符号只有“1”和“-1”两种,与数字通信采用的二进制相契合。其二, Walsh序列两两互乘都等于零,其三,Walsh序列自乘都等于1。以上就是Walsh序列的正交性,其完备性是一个更加数学的概念,咱们这里不去啰嗦。这个正交完备性有什么用呢?请读者跟上我的思路: 假设有A、B、C和D 共4个用户,他们同时、同频率发送的符号序列分别是SA、SB、SC和SD,那么,在不进行任何隔离的信道里面传输,传输的是就是混叠的符号序列,没有人能够识别它们。如果利用Walsh序列,情况就不同了。在用户在发送码序列之前,先乘以Walsh序列,然后再送去信道里面传输,最后利用Walsh序列的正交性,就可以将码序列分拣从来: 图4 Walsh序列应用示意图 而符号序列与Walsh序列相乘,会导致相乘以后的信号频谱宽度大幅度增加,因此,CDMA体制又被称为是一种“扩频通信”体制。 这有点像一种古老的游戏:我给你一张写满字母的纸,别人不知道纸上写的是啥内容。但是,我已经事先给你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这张纸上没有字母,只是一系列凌乱分布的小孔,你只要用这张分布小孔的纸与写满字母的纸重合,通过小孔就可以读到我发给你的真实内容。 图5 游戏示意图 这张分布小孔的纸就像Walsh序列,它屏蔽了不需要的内容,从杂乱无章的字母中“分拣”出了需要的内容。 其实,CDMA体制在美国军方的保密通信中使用了差不多20年,才应用于民用通信。CDMA军用的好处是保密,那么其在民用领域的好处是什么呢?因为大规模的民用通信,其信道资源总是不会被饱和占用的,空闲信道,包括信道“碎片”总是存在的。由于CDMA没有频率、时间上的划分,这些空闲或者碎片信道,就可以被最充分地利用起来,这些被利用的资源统称为“软容量”,正是这些软容量有时候会体现出几十倍的网速优势。但是,随着信道拥挤程度的加剧,软容量的优势将逐渐消失,以至于消失殆尽。在用户数量不太多的卫星通信领域,民用CDMA体制的容量优势就微乎其微。 第四代移动通信(4G)采用的是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它又回到了“频分多址接入”。但是一种升级版的频分多址接入。它利用了简谐信号的正交性,解决了传统频分多址隔离带过于浪费资源的问题。其实OFDMA的思路比较简单,既然CDMA可以利用Walsh序列的正交完备性,那么,FDMA为什么不可以利用简谐函数的正交完备性呢? 假如A用户发送的符号序列是SA,我们首先将符号序列SA拆分为几个子序列SA1、SA2、SA3、SA4,这种拆分可以像给小朋友发糖果一般进行: SA的第1个符号给SA1 SA的第2个符号给SA2 SA的第3个符号给SA3 SA的第4个符号给SA4 SA的第5个符号再给SA1 SA的第6个符号再给SA2 SA的第7个符号再给SA3 SA的第1个符号再给SA4 周而复始┄┄ 如此符号序列SA就被拆分为4个并行的子序列,接下来,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同时传输这4个子序列呢?OFDMA将4个并行的子序列分别乘以4个简谐波,使其形成4个子载波,这4个子载波混叠在一起传输。在接收端,将混叠的载波分别乘以简谐波,利用简谐波的正交性就可以分拣出4个子序列,最终恢复原始符号序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OFDMA非但不需要在子频段之间设置隔离带,而且频谱有重叠也不会互相干扰,节约了资源。这就是OFDMA的神奇之处: 图6 OFDM子载波频谱重叠示意图 那么,OFDMA的资源利用率比较CDMA来说有没有提高呢?其实,两者是差不多的。但是,对于移动通信信道多径衰落严重时,OFDMA比CDMA有优势;关键是 OFDMA体制天然适合多天线应用,而多天线技术将是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另外,也许是因为美国高通公司垄断了CDMA专利,导致大家合伙推出另一种同样优秀的多址接入体制,谁知道呢? 经过了1G、2G、3G、4G的发展,移动通信几乎完成了所有多址接入技术的积累。那么,如今被人们热切期待的5G,有什么更了不起的多址接入技术呢?我们就以最有希望应用的“非正交频分多址(NOMA)”为例讨论一番。 在NOMA体制中,用户还是采用了OFDMA,只是一个用户的子载波还会分配给其它用户。比如,A用户的4个子载波是相互正交的,B用户的4个子载波也是相互正交的,C用户的4个子载波也是相互正交的,等等。但是,A、B、C用户的子载波是重叠在同样的频段,而不同用户的子载波就不是正交了。这样就造成了混叠,而混叠后的信号看似无法识别。但是,只要这几个用户信号的功率不同,就可以将它们一级一级的分拣出来。比如,第一级先从混叠的信号中分拣出功率最强的信号,然后在混叠信号中减去这个最强信号,第二级再在混叠信号中分拣出功率最强的信号,然后在混叠信号中再减去这个最强信号,第三级、第四级、再这么一级一级地进行下去,最终就可以将所有混叠在一起的信号全部分拣出来。这有点像将比重不同的液体倒在一个容器里面,我们还是可以一层、一层的将它们分离出来。5G采用的这方法就是所谓的“串行干扰删除(SIC)”技术。这个技术的思路是简单的,但是,实现起来必须依靠强大的芯片处理能力。其实,在3G标准之一的CDMA2000演进版本EV-DO中,已经采用了的串行干扰删除(SIC)。 实际上,5G的多址接入技术一定是2G、3G、4G多址接入技术的“拼盘”,借助于硬件水平的提高得以实现拼盘。上面关于多址接入技术的描述中,我故意没有谈空分多址接入(SDMA)。这个问题正如安德鲁.维特比所说:“在多址接入技术革命中,空域处理如果还不能说是最后的开拓地的话,那么至少它将是最具有前途的技术解决方案。” |
|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961 浏览 1 评论
1107 浏览 1 评论
12524 浏览 0 评论
5938 浏览 3 评论
17729 浏览 6 评论
1031浏览 1评论
1030浏览 1评论
963浏览 1评论
4915浏览 1评论
1110浏览 1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28 10:03 , Processed in 1.021391 second(s), Total 80, Slave 62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