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技术
直播中

王斌

7年用户 1296经验值
私信 关注
[问答]

MOSFET和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不同器件配置及其演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 MOSFET 和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不同器件配置及其演变。我们还看到 3D 配置如何允许每个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使用更多晶体管。
  平面与三维 (3D)
  平面MOSFET(图1)在Lg向下缩放时失去对漏电流的控制。
  答案是利用第三个维度。
  MOSFET晶体管从平面单栅极器件演变为多栅极3D单元,以增加电流驱动并减轻短通道效应。
  使用3D还可以减少晶体管的面积。占据第三维可以缩小每个晶体管面积以获得相同的体积,从而在相同的总尺寸中产生更多的晶体管。
  
  图1.平面场效应管
  在平面设计中,浇口仅控制一个方向。在 3D 设计中,门缠绕在鳍片周围,提供两个或三个方向的控制(图 2)。然后,门重新控制了薄体。
  
  图2.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此外,从平面移动到3D可降低亚阈值斜率和Ioff电流。体积将增加,漏电流将小于平面设计。
  双栅极与三栅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双栅极意味着单栅电极面向翅片的两个相对侧(前栅极和后栅极)。
  双栅极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在鳍片上方有一个介电层(称为硬掩模),以抑制电场。介电层可防止顶角处的寄生反转通道。栅极控制从侧面而不是从顶部(图3)。
  
  图3.双栅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三栅极表示折叠在鳍片三面上的单个栅极电极。三栅极中翅片上方的电场不受抑制,栅极从三个侧面施加控制(图4)。
  
  图4.三栅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第三个栅极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优点是减小栅源电容和增加晶体管宽度,缺点是寄生电阻增加。
  π栅极和Ω栅极器件
  π栅极(图5)和Ω栅极(图6)器件是通过加长沟道下方三栅极FinFET的侧壁部分而形成的。这种布置将有效门数从三个增加到四个,从而提高了静电完整性。
  
  图5.π栅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图6.Ω栅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短路栅极 (SG) 与独立栅极 (IG)
  短路栅FET(SG FinFET)的前后栅极短路,只有一个端子。它是一个三端器件:源极、漏极和栅极。阈值电压(Vth)没有外部控制。
  独立栅极 FET(IG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四端子器件(图 7)。这种布置是一种双栅极器件,其栅极通过掩蔽蚀刻隔离,以允许单独的偏置(单独的通道控制)。
  
  图7.独立栅极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一个栅极用于开关,另一个栅极控制阈值电压:一个栅极的Vth由另一个栅极的偏置调制。
  电极的单独控制降低了漏电流。IG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比 SG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需要更大的面积。
  绝缘体上硅 (SOI) 与大晶硅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已在绝缘体上硅(SOI)晶圆和传统的散装晶圆上制造。
  SOI 配置在鳍片和硅衬底之间有一个绝缘层(BOX 或埋入 OXide 层)(图 8)。
  
  图8.SOI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体鳍式场效应晶体管采用体硅而不是 SOI 晶圆 – 鳍片连接到硅衬底(图 9)。
  
  图9.大容量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最初的研究是在具有氧化层的SOI衬底中进行的,因为它更容易定义和控制翅片。
  1990年,Hisamoto等人发表了第一篇关于FinFET(一种完全耗尽的精益通道TrAnsitor(DELTA)——一种新型垂直超薄SOI MOSFET)的论文。他们使用带有氧化层的SOI衬底,并以鳍片的形状在顶部对硅进行图案化(图10)。
  
  图 10.三角形场效应管。图片:D. Hisamoto等人,1990年
  英特尔在 2012 年宣布使用批量配置(22 纳米技术)(图 11)。
  
  图 11.英特尔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图片:英特尔公司
  一些基本功能是:
  SOI
  更贵
  通过氧化层的低散热。散热可能是一个问题
  无寄生性 BJT
  降低寄生电容
  增强型电流驱动
  散装
  成本更低
  通过硅衬底更好地散热,因为它是合理的导体。硅的导热系数高于氧化物的导热系数
  寄生BJT。

更多回帖

发帖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