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微分方程的建立及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结构图
2-5 信号流图
2-1 引言
一.数学模型
1.定义:控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
2.为什么要建立数学模型:我们需要了解系统的具体的性能指标,只是定性地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大致的运动过程是不够的,希望能够从理论上对系统的系统的性能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分析和设计系统的依据。
另一个原因:许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毫无共同之处的控制系统,其运动规律可能完全一样,可以用一个运动方程来表示,我们可以不单独地去研究具体系统而只分析其数学表达式,即可知其变量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代表数学表达式相同的任何系统,因此需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比如机械平移系统和RLC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就可以用同一个数学表达式分析,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3.表示形式 a.微分方程
b.传递函数
c.频率系统
同一个系统,可以选用不同的数学模型,研究时域响应时可以用传递函数,研究频域响应时则要用频率特性。
4.建立方法
目前工程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a.分析计算法
分析计算法是根据支配系统的内在运动规律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推导出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从而建立数学模型——适用于简单的系统。
b.工程实验法
工程实验法:它是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通常在对系统一无所知的 情况下,采用这种建模方法。
化,但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简化与准确性。不能过于简化,而使数学模型变的不准确,也不能过分追求准确性,使系统的数学模型过于复杂。
二.线性系统
1.定义:如果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线性微分方程,这样的系统就是线性系统。
线性元件:具有迭加性和齐次性的元件称为线性元件。
非线性元件:不具有迭加性和齐次性的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
如果元件输入为r(t)、r1(t)、r2(t),对应的输出为c(t)、c1(t)、c2(t)
如果r(t)=r1(t)+r2(t)时,c(t)=c1(t)+c2(t) 满足迭加性
如果r(t)=a·r1(t)时,c(t)=a·c1(t) 满足齐次性
满足迭加性和齐次性的元件才是线性元件。
线性系统重新定义:若组成系统的各元件均为线性元件,则系统为线性系统。
线性方程不一定满足迭加性和齐次性。
例如y=kx是线性元件
输入x1?y1输出
x2?y2
输入x1 +x2 ? 对应输出y1 + y2 ?满足迭加性
k为常数, kx1?ky1 ?满足齐次性
y=kx+b(b为常数?0)?线性方程,所表示的元件不是线性元件.
为什么呢?
输入x1?y1输出 y1=kx1+b
x2?y2 y2 =kx2+b
输入x1 +x2?输出y=k(x1 +x2)+b
=k x1 +kx2+b? y1 +y2不满足迭加性
k为常数:kx1?输出y=k(kx1)+b=k2x1+b
ky1=k(kx1+b)= k2x1+kb
?y?ky1不满足齐次方程。
?所表示的元件不是线性元件。
又例如:元件的数学模型为:
2.重要特点:对线性系统可以应用迭加性和齐次性,对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迭加性的应用:欲求系统在几个输入信号和干扰信号同时作用下的总响应,只要对这几个外作用单独求响应,然后加起来就是总响应。
齐次性表明:当外作用的数值增大若干倍时,其响应的数值也增加若干倍。这样,我们可以采用单位典型外作用(单位阶跃、单位脉冲、单位斜坡等)对系统进行分析——简化了问题。
2-2 微分方程的建立及线性化
一.微分方程的建立
微分方程是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数学模型,要研究系统的运动,必须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一个控制系统由若干具有不同功能的元件组成,首先要根据各个元件的物理规律,列写各个元件的微分方程,得到一个微分方程组,然后消去中间变量,即得控制系统总的输入和输出的微分方程。
例1.机械平移系统 求在外力F(t)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轨迹。
首先确定:输入F(t),输出x(t)
其次:理论依据
1.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2.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现在我们单独取出m进行分析,这里不考虑重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