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中涉及到了很多的概念,当然要想了解机器学习的话就需要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入门机器学习,那么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都有哪些呢?本文给大家列举一下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
(1)准确率的概念,准确率就是分类模型预测准确的比例。
(2)AUC(曲线下面积)则是一种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分类阈值的评估标准。ROC 曲线下面积代表分类器随机预测真正类要比假正类概率大的确信度。
(3)激活函数就是一种函数,也就是将前一层所有神经元激活值的加权和输入到一个非线性函数中,然后向下一层传递该函数的输出值。
(4)AdaGrad是一种复杂的梯度下降算法,重新调节每个参数的梯度,高效地给每个参数一个单独的学习率。这些知识都是需要我们要了解的。
(5)在机器学习中,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中完成梯度下降的重要算法。首先,在前向传播的过程中计算每个节点的输出值。然后,在反向传播的过程中计算与每个参数对应的误差的偏导数。
(6)基线就是被用为对比模型表现参考点的简单模型。基线帮助模型开发者量化模型在特定问题上的预期表现。
(7)批量就是指模型训练中一个迭代使用的样本集。批量大小就是一个批量中样本的数量。批量大小通常在训练与推理的过程中确定。
(8)偏置就是与原点的截距或偏移量。偏置被称为机器学习模型中的 b 或者 w0。而二元分类器一类分类任务,输出两个互斥(不相交)类别中的一个。binning/bucketing则是根据值的范围将一个连续特征转换成多个称为 buckets 或者 bins二元特征,称为 buckets或者bins。
(9)检查点则是在特定的时刻标记模型的变量的状态的数据。检查点允许输出模型的权重,也允许通过多个阶段训练模型。检查点还允许跳过错误继续进行。注意其自身的图式并不包含于检查点内。
(10)候选采样是一种优化训练时间的方式,使用 Softmax 等算法计算所有正标签的概率,同时只计算一些随机取样的负标签的概率。这个想法的思路是,负类别可以通过频率更低的负强化进行学习,而正类别经常能得到适当的正强化,实际观察确实如此。候选取样的动力是计算有效性从所有负类别的非计算预测的得益。
(11)标定层是一种调整后期预测的结构,通常用于解释预测偏差。调整后的预期和概率必须匹配一个观察标签集的分布。
(12)分类模型是机器学习模型的一种,将数据分离为两个或多个离散类别。分类模型与回归模型成对比。
(13)类别是所有同类属性的目标值作为一个标签。
(14)类别不平衡数据集是一个二元分类问题,其中两个类别的标签的分布频率有很大的差异。
(15)收敛就是训练过程达到的某种状态,其中训练损失和验证损失在经过了确定的迭代次数后,在每一次迭代中,改变很小或完全不变。换句话说就是,当对当前数据继续训练而无法再提升模型的表现水平的时候,就称模型已经收敛。在深度学习中,损失值下降之前,有时候经过多次迭代仍保持常量或者接近常量,会造成模型已经收敛的错觉。
(16)混淆矩阵就是总结分类模型的预测结果的表现水平的 N×N 表格。混淆矩阵的一个轴列出模型预测的标签,另一个轴列出实际的标签。N 表示类别的数量。在一个二元分类模型中,N=2。多类别分类的混淆矩阵可以帮助发现错误出现的模式。混淆矩阵包含了足够多的信息可以计算很多的模型表现度量,比如精度和召回率。
(17)连续特征拥有无限个取值点的浮点特征。和离散特征相反。
(18)分类阈值应用于模型的预测分数以分离正类别和负类别的一种标量值标准。当需要将 logistic 回归的结果映射到二元分类模型中时就需要使用分类阈值。
(19)凸函数就是一种形状大致呈字母 U 形或碗形的函数。然而,在退化情形中,凸函数的形状就像一条线。凸函数是很常用的损失函数。因为当一个函数有最小值的时候,梯度下降的各种变化都能保证找到接近函数最小值的点。类似的,随机梯度下降的各种变化有很大的概率找到接近函数最小值的点。两个凸函数相加后仍然是凸函数。深度模型通常是非凸的。
(20)早期停止法就是一种正则化方法,在训练损失完成下降之前停止模型训练过程。当验证数据集的损失开始上升的时候,即泛化表现变差的时候,就该使用早期停止法了。
(21)交叉熵就是多类别分类问题中对 Log 损失函数的推广。交叉熵量化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区别。
(22)密集特征就是大多数取值为非零的一种特征,通常用取浮点值的张量表示。和稀疏特征相反。
(23)派生特征是合成特征的同义词。
(24)离散特征就是只有有限个可能取值的一种特征。和连续特征(continuous feature)对照。
(25)dropout 正则化就是训练神经网络时一种有用的正则化方法。dropout 正则化的过程是在单次梯度计算中删去一层网络中随机选取的固定数量的单元。删去的单元越多,正则化越强。
(26)动态模型是以连续更新的方式在线训练的模型。即数据连续不断的输入模型。
(27)数据集就是样本的集合。
(28)决策边界在一个二元分类或多类别分类问题中模型学习的类别之间的分离器。
(29)深度模型是一种包含多个隐藏层的神经网络。深度模型依赖于其可训练的非线性性质。和宽度模型对照。
(30)假负类就是被模型错误的预测为负类的样本。
(31)假正类就是被模型错误的预测为正类的样本。
(32)假正类率的概念就是在ROC 曲线(ROC curve)中的 x 轴。FP 率的定义是:假正率=假正类数/(假正类数+真负类数)
(33)特征就是输入变量,用于做出预测。
(34)特征列就是具有相关性的特征的集合,一个样本的一个特征列中可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特征。特征的数据类型;一个特征是固定长度的或应该转换为嵌入。一个特征列可以仅包含一个特征。
(35)特征交叉就是将特征进行交叉(乘积或者笛卡尔乘积)运算后得到的合成特征。特征交叉有助于表示非线性关系。
(36)特征工程就是在训练模型的时候,决定哪些特征是有用的,然后将记录文件和其它来源的原始数据转换成上述特征的过程。
(37)特征集就是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时候使用的特征群。
(38)特征定义就是描述所需的信息从 tf.Example 协议缓存中提取特征数据。因为 tf.Example 协议缓存只是数据的容器,必须明确以下信息:
(39)嵌入就是连续值特征的明确的特征。嵌入通常指将高维向量转换到低维空间中。
在 TensorFlow 中,嵌入是通过反向传播损失训练的,正如神经网络的其它参量一样。
(40)经验风险最小化就是选择能最小化训练数据的损失的模型函数的过程。和结构风险最小化(structual risk minimization)对照。
(41)集成就是多个模型预测的综合考虑。可以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创建一个集成方法,这些方法分别是设置不同的初始化、设置不同的超参量。设置不同的总体结构。而深度和广度模型是一种集成。
(42)样本就是一个数据集的一行内容。一个样本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特征,也可能是一个标签。样本有标注样本和无标注样本。
(43)梯度就是所有变量的偏导数的向量。在机器学习中,梯度是模型函数的偏导数向量。梯度指向最陡峭的上升路线。
(44)梯度截断就是在应用梯度之前先修饰数值,梯度截断有助于确保数值稳定性,防止梯度爆炸出现。
(45)梯度下降是通过计算模型的相关参量和损失函数的梯度最小化损失函数,值取决于训练数据。梯度下降迭代地调整参量,逐渐靠近权重和偏置的最佳组合,从而最小化损失函数。
(46)图在 TensorFlow 中的一种计算过程展示。图中的节点表示操作。节点的连线是有指向性的,表示传递一个操作的结果给另一个操作。使用 TensorBoard 能可视化计算图。
(47)泛化是指模型利用新的没见过的数据而不是用于训练的数据作出正确的预测的能力。
(48)广义线性模型就是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推广/泛化,基于高斯噪声,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模型,这种模型基于其它类型的噪声,比如泊松噪声,或类别噪声等等。广义线性模型的例子包括很多,比如logistic回归、多分类回归、最小二乘回归。而广义线性模型的参数可以通过凸优化得到,它的性质有很多,第一就是最理想的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平均预测结果等于训练数据的平均标签。第二就是最理想的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平均概率的预测结果等于训练数据的平均标签。第三就是广义线性模型的能力局限于其特征的性质。和深度模型不同,一个广义线性模型无法学习新的特征。
(49)启发式就是一个问题的实际的和非最优的解,但能从学习经验中获得足够多的进步。
(50)折页损失函数就是损失函数的一个类型,用于分类模型以寻找距离每个样本的距离最大的决策边界,即最大化样本和边界之间的边缘。
责任编辑:lq6
-
分离器
+关注
关注
1文章
81浏览量
14914 -
机器学习
+关注
关注
66文章
8414浏览量
132607 -
AUC
+关注
关注
0文章
9浏览量
666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