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用于宽泛温度范围内液滴操控的极端润湿性表面

微流控 来源:微流控 作者:微流控 2022-11-04 09:36 次阅读

液滴操控在生物化学、细胞培养和能源采集与利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尽管单独或协同作用的磁场、光场、电场或热能量梯度可以实现液滴的操控,然而这些依赖外部能量输入的方法,在液滴运动行为、液滴损耗和操控环境等方面的可控性相对较差,且它们需要高度复杂的驱动技术和装置。基于润湿性差异的图案化表面可实现常温下液滴的弹跳、运输等操控,但在宽泛温度范围内的液滴可控操控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宽泛温度范围内的液滴可控蒸发、弹跳及运输在微电子散热、药物筛选及分离、喷墨打印和高温微流控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近期,湖南大学机械运载与工程学院、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舒成松博士(第一作者)、苏其通、李明浩、汪振斌、尹韶辉教授和黄帅副教授(通讯作者)在SCI期刊《极端制造》(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IJEM)上共同发表题为《用于宽泛温度范围内液滴操控的极端润湿性表面》(Fabrication of extreme wettability surface for controllable droplet manipulation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的研究文章,报道了一种通过电化学掩模蚀刻和微细铣削复合工艺,在铝表面高效稳定制造极端润湿性表面的方法(图1)。通过实验和模拟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极端湿润表面的热耦合特性、蒸发机理和液滴运输机制。研究表明,液滴在超疏水和亲水表面呈现不同的蒸发模式,通过控制亲水图案的几何形状可以实现液滴在不同图案上的可控蒸发。控制基底润湿性差异、液滴与亲水表面的接触面积和基底温度可实现液滴的可控弹跳。在Laplace压力差和温度梯度驱动下,可实现液滴的分离、汇合和抗重力运输。

b130660a-5be0-11ed-a3b6-dac502259ad0.jpg

图1 极端润湿性表面的制备过程。Step I:经掩膜电化学刻蚀和FAS改性后制备的超疏水表面S1和超疏水-亲水的润湿性差异表面S2;Step II:在超疏水铝表面通过定域微铣制备超疏水-亲水润湿性差异图案化表面;Step III:通过二次掩膜电化学刻蚀在超疏水铝表面制备超疏水-超亲水极端润湿性表面。

液滴可控蒸发

数值模拟表明液滴在超疏水表面上的蒸发过程呈恒接触角(CCA)蒸发模式,主要是因为液滴蒸发时,在热量从基底底部向上部传输的过程中,液滴表面不同位置存在的温度差异引起表面张力梯度,造成的马兰戈尼流动和内部自然对流综合效应导致液滴内部形成两个环流单元。而液滴在亲水表面上呈现出恒接触半径(CCR)接触模式(图2)。

b15f652c-5be0-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2 (a-b)分别为3s时超疏水铝表面上液滴的温度、流线和速度的耦合场;(c-d)3s时,亲水铝表面的温度、流线和液滴速度的耦合场;(e)100℃时液滴在超疏水表面呈恒接触角蒸发模式;(f)100℃时液滴在亲水表面呈恒接触半径蒸发模式。

随着亲水微坑直径的增大,同体积的液滴在微坑上的蒸发时间变短,实现了亲水圆槽图案和亲水微坑点阵图案上液滴的可控蒸发(图3)。

b18a6326-5be0-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3 (a)不同直径的亲水微坑的蒸发时间;(b)亲水圆槽图案可控蒸发;(c)亲水微坑点状图案上的液滴控制蒸发。

液滴定向弹跳

常温下通过控制基底润湿性差异程度以及液滴与亲水区域的接触面积可实现液滴不同距离的定向弹跳。当液滴接触到超疏水和亲水边界线(红色虚线)后,朝着更加湿润的亲水区域弹跳(图4a)。液滴在超疏水-超亲水的极端润湿性表面上经60ms后完全从超疏水区域弹跳至超亲水区域(图5a),而在具有超疏水-亲水的中度润湿性差异基底上经51ms后液滴完全从超疏水区域弹跳至亲水区域(图5b)。液滴在超疏水-超亲水表面上的定向弹跳距离大于液滴在超疏水-亲水的表面上的定向弹跳距离(图5c)。主要是由于较高的润湿性对比下作用在回弹液滴上的合力越大,导致其着落距离增大。液滴与亲水接触面积比例的增大使液滴粘附力也随之增大,黏性耗散能增加,且亲水区域明显的钉扎效应会耗散液滴的动能,使定向弹跳距离及着陆距离也随之缩短(图6a-6d)。

b27c0e9c-5be0-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4 (a)水滴轻微接触到亲水区域后朝向更润湿表面的方向定向弹跳;(b)撞击液滴在超疏水性和亲水性区域上的接触线轨迹随时间的变化。

b29b9b72-5be0-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5 (a)液滴在超疏水-超亲水的极端润湿性表面上的定向弹跳过程;(b)液滴在超疏水-亲水基底上的定向弹跳过程;(c)超疏水-超亲水、超疏水-亲水基底上定向弹跳的液滴接触线轨迹随时间变化图。

b2bf70ba-5be0-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6 (a-c)分别为50%、22%、12%亲水区域接触面积的液滴定向弹跳情况;(d)亲水区域接触面积比例不同时液滴接触线轨迹随时间变化图。

高温条件下极端润湿性交界处液滴定向弹跳

在加热润湿模式下可以实现液滴的定向弹跳。当温度Ts低于Leidenfrost沸点时,液滴朝向亲水区域弹跳(图7a)。当温度Ts高于Leidenfrost沸点时,由蒸汽层产生的推力使液滴在交界处垂直反弹或向超疏水区域移动(图7b-7c)。

b2e17ce6-5be0-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7 温度为(a)150℃;(b)200℃和(c)250℃时不同润湿性的表面交界处的液滴的定向弹跳。

液滴在极端润湿性表面的定向运输

在Laplace压力差驱动的润湿性图案化表面,实现了液滴从小圆槽到大圆槽的定向运输(图8a-8c),流速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图8d)。基于这一规律实现了液滴在润湿性图案化微流道表面的汇合和分流运输运用(图8e-8f)。

b2fd7dba-5be0-11ed-a3b6-dac502259ad0.jpg

图8 (a)开放表面微流体系统;(b)去离子水由小圆槽储层到大圆槽储层的运输过程;(c)去离子水由大圆槽储层到小圆槽储层的运输过程;(d)大圆槽储存的液滴体积及液滴流速随时间变化量;(e)图案化微流道中液滴汇合实验;(f)图案化微流道中液滴分流实验。

温度梯度驱动下的液滴定向和抗重力运输

温度梯度促使液滴从高温区迁移到低温区,在5.9℃/mm的温度梯度下实现了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和和煤油等不同黏度的液体的定向运输(图9b),且运输速率随温度梯度的下降而减小(图9c)。在温度梯度的作用下,液滴在不同温度区域的接触角不同,低温部分的表面张力较大。基于此原理实现了最大传输倾斜度为3°的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和和煤油从高温侧到冷凝侧的短距离抗重力传输(图9d)。

b32f9674-5be0-11ed-a3b6-dac502259ad0.png

图9 (a) 由温度梯度驱动的液滴运输实验装置;(b)温度梯度驱动的不同液滴的定向运输;(c)不同液滴的迁移速度随温度梯度的变化;(d)由温度梯度驱动的不同液滴抗重力运输。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通过控制润湿性差异实现了宽泛温度范围内的极端润湿性表面的液滴可控蒸发、定向弹跳和定向运输。开发新型润湿性差异运输平台,突破运输距离限制,减少与运输平台的接触面积,实现不同液滴多场景下的无需能量输入的低损耗和长距离无泵运输。基于润湿性差异的运输平台将会在生物化学、微流控系统、细胞培养和能源采集与利用等领域开辟更多新的应用。

论文链接: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2631-7990/ac94bb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梯度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0

    浏览量

    10319
  • 蒸发
    +关注

    关注

    0

    文章

    6

    浏览量

    6586

原文标题:用于宽泛温度范围内液滴操控的极端润湿性表面

文章出处:【微信号:Micro-Fluidics,微信公众号:微流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用于的连续流动洗涤微流控系统

    微流体基于一个由几个已建立的单元操作组成的工具箱,包括生成、培养、混合、微微注射和分选。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将这些多单元操作整合到工作流程中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26 15:04 54次阅读

    基于流动聚焦结构的微形成机理

    微流控芯片 又称芯片实验室,指在厘米级的芯片上,由微通道形成网络,使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以实现常规化学或生物学实验室的各种功能,在生物和化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微通道是近年来在微流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15:29 93次阅读
    基于流动聚焦结构的微<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形成机理

    NOVA无误差微流体

    技术的有效和实用,特别是在筛选大型文库时。即使是相对较低的1%的排序错误,也会在1000000个屏幕中导致10000个错误呼叫,给下游验证带来不合理的巨大负担。在这里,我们介绍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6:28 76次阅读

    基于介电电泳的选择萃取微流体装置用于单细胞分析

    我们开发了一种微流体装置,可以基于介电电泳从多个捕获袋中选择提取。该装置由一个主微通道、五个带侧通道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4:10 190次阅读

    Aigtek功率放大器在超疏水表面非接触式操控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名称:功率放大器在超疏水表面非接触式操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高通量测量中的应用 实验内容:在本研究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创新的非接触式声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5:24 159次阅读
    Aigtek功率放大器在超疏水<b class='flag-5'>表面</b>非接触式<b class='flag-5'>操控</b><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研究中的应用

    功率放大器在机器视觉下操控与荧光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实验名称:功率放大器在机器视觉辅助下超疏水表面无接触操控与荧光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实验内容: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机器视觉辅助的声波镊子(MVAAT),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7:54 672次阅读
    功率放大器在机器视觉下<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b class='flag-5'>操控</b>与荧光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怎么理解锡膏的润湿

    锡膏普遍用于半导体封装行业中,能够起到连接芯片和焊盘的作用。通过印刷,点胶等工艺,锡膏作为一种焊料能够成为焊盘和芯片的连接媒介。在回流焊接后锡膏熔化并随后固化成为大小均匀的焊点并实现电气互连。那么在锡膏焊接的机理究竟有哪些?要了解锡膏焊接,可以先了解润湿
    的头像 发表于 10-18 08:55 133次阅读
    怎么理解锡膏的<b class='flag-5'>润湿</b><b class='flag-5'>性</b>?

    ATA-1372A宽带功率放大器在超声驱动喷嘴微制备中的应用

    实验名称:超声驱动喷嘴微制备系统实验内容:设计了一种集成了微高通量制备和定向分配功能的超声驱动喷嘴系统,仿真和实验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机理,为高集成度、高可控
    的头像 发表于 10-09 18:52 237次阅读
    ATA-1372A宽带功率放大器在超声驱动喷嘴微<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制备中的应用

    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学有何应用?微流控芯片微、检测技术介绍

    进行操控,主要为多相流法问。该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快速批量生成微;另一类是主动法,即通过电场力、热能量等外力使液流局部产生能量梯度来对微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4:28 562次阅读

    生成方法及发展趋势

    的生成方法 早期使用的生成方法主要有高速搅拌法、逐层组装技术、膜乳化法和界面聚合法等, 均可生成微纳米尺寸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7-26 13:27 357次阅读

    基于光伏效应和摩擦电效应的三维路由器,可用于医疗检测

    对于生物化学分析、药物检测分析等领域而言,非接触的可控输运至关重要。滴定向输运技术,通常依赖表面梯度驱动或外部刺激等方式实现。
    的头像 发表于 05-31 09:09 633次阅读
    基于光伏效应和摩擦电效应的<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三维路由器,可<b class='flag-5'>用于</b>医疗检测

    基于轨道电润湿操控技术,有望用于新一代数字微流控平台

    润湿(electrowetting)现象于1875年由法国物理学家Lippmann提出,作为现有最成熟的操控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数字微
    的头像 发表于 04-19 18:24 1762次阅读
    基于轨道电<b class='flag-5'>润湿</b>的<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b class='flag-5'>操控</b>技术,有望<b class='flag-5'>用于</b>新一代数字微流控平台

    三相微流控系统-界面上的自发转移机制解析

    目前跨界面的转移方法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方法依赖于外部场(如磁场、声场、光场)来控制的运动,虽然可以实现精确控制,但对流体性质的限制较多。被动方法则利用微流控装置的特殊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6:32 1380次阅读
    三相微流控系统<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在<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液</b>界面上的自发转移机制解析

    一种用于中单细胞无标记分析的筛选(LSDS)方法

    基于的单细胞分析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可用于以单细胞分辨率研究表型和基因组异质,从而解决各种生物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3-26 11:17 549次阅读
    一种<b class='flag-5'>用于</b>微<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中单细胞无标记分析的<b class='flag-5'>液</b><b class='flag-5'>滴</b>筛选(LSDS)方法

    浅谈IGBT模块使用温度范围

    模块工作的电源系统工作在宽温度范围内,也要保证电源系统中的所有功率器件在宽温度范围内可靠地工作。为达到这一目的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应仔细估算在两个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16:25 5646次阅读
    浅谈IGBT模块使用<b class='flag-5'>温度</b><b class='flag-5'>范围</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