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助力机器人规划落地 万亿产业起舞在即

机器人

533人已加入

描述

  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发布的众多政策不仅是对产业的进一步扶持和相关规划的落实,更透露出一个信号:有别于以往的产业政策,在机器人产业顶层规划和推进上,国家各部委形成产业共识,本着产业发展的大目标,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打出“组合拳”,将在多个层面有效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正在召开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CRIC 2016)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简称“产业联盟”,CRIA)首次发布了灌装机器人等三项团体标准。本次大会传递出的信息是,国家、产业联盟、企业等各方主体对机器人产业有了较为客观准确的理解和共识,工信部、国家认监委、产业联盟等在此基础上将发布一系列标准、规范等引导性文件,助力机器人产业五年规划实施落地。企业层面,龙头公司正在通过并购重组、立足研发等多模式加快发展,整个产业有望步入良性发展。

  “组合拳”助力五年规划落地

  产业联盟首次发布灌装机器人等三项团体标准后,产业联盟副会长宋晓刚透露,联盟将继续制定、发布一系列团体标准,国家也将发布机器人产业白皮书和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会传递出信息,多部委将在政策上打出“组合拳”,联合发力,共同推动《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五年规划”)等在“十三五”期间落地。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孙峰在大会上表示,工信部将于近期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下一步,还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工作,推进工业机器人在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以及服务机器人的试点示范;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标准的制定。

  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称,下一步,发改委将从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通过协同攻关的模式,从加强机器人共性技术研究、支持机器人研发设计平台建设、完善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三个方面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国家认监委认证监管部主任李春江则透露,认监委将会同工信部等发布《关于推进机器人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的意见》,旨在规范认证检测工作,加强认证产品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机器人制造、采购的政策环境,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前,工信部、认监委等四部委共同发布了“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同时颁发了首批中国机器人产品认证证书。

  着眼布局下一代技术,智能机器人成为产业新方向。据科技部相关人员介绍,就机器人产业,科技部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个层次上做了一定的规划,并将在近期公布专项指南。据悉,机器人重点专项聚焦智能机器人,设置了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系统与产品研发、应用示范四方面目标,分为六大方向、17个重点任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政策不仅是对产业的进一步扶持和相关规划的落实,更透露出一个信号:有别于以往的产业政策,在机器人产业顶层规划和推进上,国家各部委形成产业共识,本着产业发展的大目标,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打出“组合拳”,将在多个层面有效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上述政策背后的一个逻辑是:在机器人产业上,国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顶层规划、标准制定、公共服务和基础研究等领域,旨在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发展则交还给市场和企业,通过更多的团体标准、行业自律,完成产业自我建构。

  企业主动突破促进行业发展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调查,目前全国规模以上机器人企业达到800多家,各地在建园区有42个,地方出台的支持政策达到77项。散、乱、小的产业现状阻碍产业发展成为共识。

  在本次大会上,诸多龙头公司对于行业现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存在的不一定合理,但一定有存在的理由。”这或许是当前国内机器人产业现状的最好诠释。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何敏佳表示,这种所谓的低水平,是与国内工业结构(从1.0到3.0)相适应的,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产业自身会找到一个平衡点,自我完成积累和产业建构,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那是否就意味着可以安于现状,等着产业结构升级来倒逼机器人产业自身发展呢?龙头公司显然有自己的判断。

  并购重组是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机器人总裁曲道奎看来,机器人产业应抓住“十三五”的重要窗口期,借势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速追赶和建立产业新高地;发展集成服务和并购重组,则是当前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巨大的市场、资本和产业自身的成长使得我们有了并购的机会,并购也是公司的重点,但我们只会并购技术好、产业协同强的优质公司。”曲道奎同时提醒,财务投资角度的并购对产业发展并无太多裨益。

  资料显示,A股已有超过70家公司涉及机器人概念,并购重组成为主旋律。

  与并购“催肥”不同,一些公司选择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研发积累。何敏佳对记者表示,集成和并购等是产业发展的一些快速模式,但产业发展不能全靠拿来主义。广州数控更愿意脚踏基础层面,扎实研发积累,虽然慢一些、经济效益差一些,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完成更多技术、工艺的积累和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踏实研发并没有拖慢广州数控的发展脚步,这个“行业新贵”2017年的出货计划是1500台(今年900台)。“广州数控减速机采用国产产品,明年秦川机床给我多少(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我收多少。”何敏佳笑言。

  产业发展正在加快脚步,优胜劣汰自然展开。在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看来,再过五年,现在圈子混的可能只有20%能生存下来。随着技术迭代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让用户在2到3年收回成本已经成为现在机器人企业的目标。对此,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郝玉成、美的集团参股公司埃夫特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等均认为,优胜劣汰是肯定的,但这个市场足够大,可以让大多数的公司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产业位置。

  值得关注的是,体制、机制和资本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掣肘。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漾认为,基于“技术、资本、资产”三密集的属性,机器人公司需要更广泛、更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更市场化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国企改革、资产证券化成为一些行业领先公司打破发展瓶颈的当务之急。

  万亿产业起舞在即,更为重要的是,与机器人“小产业”相呼应的是机器人应用于制造业的“大溢出效应”。宋晓刚认为,在国家百万亿元的制造业中,即便仅通过自动化机器人改造提高10%的效率,都将对机器人产业和国家经济形成极大的市场和提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